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理解关爱为前提,帮学困生克服自卑畏难的情绪;以科学评价为核心,让学困生有同样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学困生一下几个习惯;以宽容体谅为基石,巧妙处理学困生坏习惯的反弹。
【关键字】小组合作 学困生 科学评价 宽容体谅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49-02
在班级授课式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课堂容量要参照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整体教学活动不能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久之,那些智商偏低,一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逐渐“落伍”,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一部分同学表现为自卑,谈及学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自暴自弃,在教学活动中故意捣乱,扮演者反面角色,这就是学困生,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当前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成绩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要帮助学困生脱困呢?以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差者有更多人关注和帮助,让优者在帮助他人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也促进自己对探讨内容理解更透,印象更深。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以理解关爱为前提,帮学困生克服自卑畏难的情绪。
常言道:“理解万岁!”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理解。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关爱。学困生由于学业成绩较差或者屡犯班规校级,他们认定老师不喜欢自己,从心理上站到了老师的对立面上,他们不愿意与老师说自己的想法,心理十分敏感脆弱。他们学习知识一知半解,随心所欲。甚至有的因为自己的偏激而气愤得不能自已,怀恨老师,从而放弃这门学科的学习。这个时候,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心情以及他们内心的压力和恐惧,从行动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打消顾虑,撤销对老师的心理防线,抓住恰当的时机,主动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与他们沟通,及时捕捉他们内心世界的信息。
心理学家格拉泽曾指出:“被人爱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数学困生很少得到教师的宽容和关爱,闷闷不乐,不听劝告,与老师对立,公开对抗,桀骜不驯。对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宽容和关爱,这是教育学困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教师的宽大胸怀和高尚品质的表现。有一年,我班里有一位很令所有老师感到头痛的学生,有一次,竟在班上当着我的面把数学试卷揉成一团。我强忍住怒火,笑着对他说:“你当着老师的面把数学试卷揉成一团并不是对老师的不满,而是对自己考试成绩不满作此举动,对吗?”他默然无声,惭愧的把头埋得很低。我接着说:“这说明你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把这次考试考好。老师教你个进步的办法,先冷静下来,找出考试失误的原因或向老师请教,怎么样?”我看到他流下倔强的泪水。此后,他在学习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也经常听到任课老师对他的赞美之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我们的学困生。我们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宽容要使学生能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良苦的用心。我们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不仅是为知识,爱才是果实。
二、以科学评价为核心,让学困生有同样的享受成功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对学困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
如学习小组在充分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后,让各小组在向全班交流展示时,让优生与差生在回答同一问题时,优生得2分,差生得3分,适当提高差生得分值,鼓励差生多参与,多发言,提高差生学习兴趣,差生得分高嘉奖全组,从而提高小组得分值;也鼓励优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给差生做好到位辅导,激励差生在小组中把问题弄懂,懂透彻。在得分值相同情况下,在展示回答时,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时,机会多倾斜给差生,在展示回答相对难度较高的问题时,机会多倾斜给优生,这样既鼓励了差生,也顾及到了优生。同时在小组间引入有竞争机制,把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直接与小组的成绩挂钩,使得小组的其他成员能更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把帮助学习困难生作为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有一定制度作保障激励,对出色的“师傅”和学困生进步明显的小组给与奖励,同时把课内延伸、推广到课外,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分更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得分最高者为优胜组。这种评价倾斜能使每个学生更具责任感和成功感。我个人通过观察,窃以为是行之见效的。
三、培养学困生以下几个习惯
1、培养学困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学困生在这发面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要做到的要求: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异意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2、鼓励学困生敢于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说”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却不是唯一形式。学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行为表达能力,如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肢体语言,图画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在交流汇报时,有意地多让学困生进行表达,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这样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要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在合作交流中,总会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从而随和别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让学困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尊重其他的组员和他的发言,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及其发言,不嘲笑轻视他人的发言。其次是教师多关注他在小组中发言和表现,多找找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三、以宽容体谅为基石,巧妙处理学困生坏习惯的反弹
学困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他们学习不自觉时要多给些督促,在他们自信心不足时要多给些激励和鞭策。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妥、心理不够稳定,容易自暴自弃,走极端,因此我们要多用时间一些与他们谈心,经常给他们敲敲“木鱼”,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教学督促和鞭策是一种很常用、很必要、很有讲究,效果较直接、明显的手段。我们在使用它们时一定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切中要害。有一次我上完新课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发现班上一位学困生不在做习题,而是拿着笔发呆,似乎想着心事。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做作业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我们班的陈某某同学正在冥思苦想,他肯定深思熟虑,这次练习一定不会差。”这时,他漫漫地抬起头来,向我投来感激的一望,拿起笔开始做题。试想,当学生的过失在你面前出现时,你不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任其发展,那么我们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誉。但如果你让他的过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假思索,不分青红皂白,不留情面的训斥一通,无疑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出现僵局,乃至学生顶撞老师,没有达到督促和鞭策的效果。不仅这位学生与你的距离拉远了,而且其他学生也不愿与你沟通,使你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总之,一个班中,总会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学习吃力的学生,有的文科强,有的理科强,课堂教学无法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仅凭教师单个去关注和辅导学生也很难较好的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就是让学优生从一定程度上担当其教师的使命,,让学困生有更多人关注,更多的人督促,更多的人帮助,在学习中不掉队或少掉队,集体得到更大进步。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发挥认知能动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让优势互补,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课堂上师生单个进行充分沟通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探讨交流,互补,进而达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人人相励,集体向上、共同前进的目的。
【关键字】小组合作 学困生 科学评价 宽容体谅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49-02
在班级授课式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课堂容量要参照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整体教学活动不能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久之,那些智商偏低,一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逐渐“落伍”,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一部分同学表现为自卑,谈及学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自暴自弃,在教学活动中故意捣乱,扮演者反面角色,这就是学困生,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当前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成绩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要帮助学困生脱困呢?以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差者有更多人关注和帮助,让优者在帮助他人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也促进自己对探讨内容理解更透,印象更深。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以理解关爱为前提,帮学困生克服自卑畏难的情绪。
常言道:“理解万岁!”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理解。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关爱。学困生由于学业成绩较差或者屡犯班规校级,他们认定老师不喜欢自己,从心理上站到了老师的对立面上,他们不愿意与老师说自己的想法,心理十分敏感脆弱。他们学习知识一知半解,随心所欲。甚至有的因为自己的偏激而气愤得不能自已,怀恨老师,从而放弃这门学科的学习。这个时候,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心情以及他们内心的压力和恐惧,从行动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打消顾虑,撤销对老师的心理防线,抓住恰当的时机,主动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与他们沟通,及时捕捉他们内心世界的信息。
心理学家格拉泽曾指出:“被人爱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数学困生很少得到教师的宽容和关爱,闷闷不乐,不听劝告,与老师对立,公开对抗,桀骜不驯。对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宽容和关爱,这是教育学困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教师的宽大胸怀和高尚品质的表现。有一年,我班里有一位很令所有老师感到头痛的学生,有一次,竟在班上当着我的面把数学试卷揉成一团。我强忍住怒火,笑着对他说:“你当着老师的面把数学试卷揉成一团并不是对老师的不满,而是对自己考试成绩不满作此举动,对吗?”他默然无声,惭愧的把头埋得很低。我接着说:“这说明你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把这次考试考好。老师教你个进步的办法,先冷静下来,找出考试失误的原因或向老师请教,怎么样?”我看到他流下倔强的泪水。此后,他在学习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也经常听到任课老师对他的赞美之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我们的学困生。我们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宽容要使学生能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良苦的用心。我们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不仅是为知识,爱才是果实。
二、以科学评价为核心,让学困生有同样的享受成功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对学困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
如学习小组在充分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后,让各小组在向全班交流展示时,让优生与差生在回答同一问题时,优生得2分,差生得3分,适当提高差生得分值,鼓励差生多参与,多发言,提高差生学习兴趣,差生得分高嘉奖全组,从而提高小组得分值;也鼓励优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给差生做好到位辅导,激励差生在小组中把问题弄懂,懂透彻。在得分值相同情况下,在展示回答时,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时,机会多倾斜给差生,在展示回答相对难度较高的问题时,机会多倾斜给优生,这样既鼓励了差生,也顾及到了优生。同时在小组间引入有竞争机制,把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直接与小组的成绩挂钩,使得小组的其他成员能更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把帮助学习困难生作为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有一定制度作保障激励,对出色的“师傅”和学困生进步明显的小组给与奖励,同时把课内延伸、推广到课外,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分更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得分最高者为优胜组。这种评价倾斜能使每个学生更具责任感和成功感。我个人通过观察,窃以为是行之见效的。
三、培养学困生以下几个习惯
1、培养学困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学困生在这发面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要做到的要求: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异意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2、鼓励学困生敢于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说”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却不是唯一形式。学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行为表达能力,如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肢体语言,图画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在交流汇报时,有意地多让学困生进行表达,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这样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要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在合作交流中,总会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从而随和别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让学困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尊重其他的组员和他的发言,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及其发言,不嘲笑轻视他人的发言。其次是教师多关注他在小组中发言和表现,多找找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三、以宽容体谅为基石,巧妙处理学困生坏习惯的反弹
学困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他们学习不自觉时要多给些督促,在他们自信心不足时要多给些激励和鞭策。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妥、心理不够稳定,容易自暴自弃,走极端,因此我们要多用时间一些与他们谈心,经常给他们敲敲“木鱼”,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教学督促和鞭策是一种很常用、很必要、很有讲究,效果较直接、明显的手段。我们在使用它们时一定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切中要害。有一次我上完新课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发现班上一位学困生不在做习题,而是拿着笔发呆,似乎想着心事。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做作业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我们班的陈某某同学正在冥思苦想,他肯定深思熟虑,这次练习一定不会差。”这时,他漫漫地抬起头来,向我投来感激的一望,拿起笔开始做题。试想,当学生的过失在你面前出现时,你不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任其发展,那么我们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誉。但如果你让他的过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假思索,不分青红皂白,不留情面的训斥一通,无疑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出现僵局,乃至学生顶撞老师,没有达到督促和鞭策的效果。不仅这位学生与你的距离拉远了,而且其他学生也不愿与你沟通,使你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总之,一个班中,总会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学习吃力的学生,有的文科强,有的理科强,课堂教学无法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仅凭教师单个去关注和辅导学生也很难较好的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就是让学优生从一定程度上担当其教师的使命,,让学困生有更多人关注,更多的人督促,更多的人帮助,在学习中不掉队或少掉队,集体得到更大进步。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发挥认知能动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让优势互补,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课堂上师生单个进行充分沟通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探讨交流,互补,进而达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人人相励,集体向上、共同前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