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中学校园中,人们对于学生的品德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手段比以前丰富了许多,许多不利信息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学生由于学习负担、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紧抓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二者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抵抗压力,学会适应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德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学教育承前启后,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形成德育素养和健康心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保持高洁的品格,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际意义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能维持学生内在机制的平衡。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视角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而这就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给予其正面的熏陶和影响。如果学生的心理长期处于健康状态,人格也会持续升华,学生的道德水平自然会逐渐提升,学生也会更加自信和从容。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外来干预,不可避免地具备一些强制性的因素,这就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同时,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跨越式发展,也在最大限度上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推动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担负起培养一批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的社会责任,学校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初中教师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工作认真努力、教学能力出彩的教师队伍。教师应重视每一次教学培训,决不能应付了事,要积极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对其他教师优秀教学方式的学习和借鉴,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性格,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教授文化学科时,教师也应加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和道德品质,面对困难时可以自我调节,找到解决困难的最优方法。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使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单一的学校教育很难将二者充分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也应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团体合作,共同努力,做好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邀请本地知名的道德模范来校进行宣传传统美德的公益演讲,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社会组织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疏导。教师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去养老院照顾老人、在社区举行宣传法律知识和反对封建迷信的演讲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德育教育的核心,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和对活动内涵的理解形成健康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学校和教师应多和家长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有序参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和教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通过多元化教育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活动中同样要尊重学生,并且对学生有充足的信任,要知道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用这样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学生,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强的学习信心。如,在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就应积极进行柔性化教学方式的开展,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来更加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从而以疏导、开解的方式来实现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进行讨论,彼此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还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沟通,让德育与心理健康可以结合起来。如,在对学生进行“自信心”这一心理素养的培养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小品的编排与表演,使学生在表演的观看中,感受到有自信心和没有自信心两个人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向,以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意义,实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需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其更应该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的发展。中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高效完成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综合素质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成,张传花. 中学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研究[C].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五).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80-281.
[2]吴临惠.中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9):186+188.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德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学教育承前启后,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形成德育素养和健康心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保持高洁的品格,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际意义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能维持学生内在机制的平衡。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视角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而这就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给予其正面的熏陶和影响。如果学生的心理长期处于健康状态,人格也会持续升华,学生的道德水平自然会逐渐提升,学生也会更加自信和从容。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外来干预,不可避免地具备一些强制性的因素,这就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同时,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跨越式发展,也在最大限度上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推动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担负起培养一批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的社会责任,学校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初中教师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工作认真努力、教学能力出彩的教师队伍。教师应重视每一次教学培训,决不能应付了事,要积极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对其他教师优秀教学方式的学习和借鉴,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性格,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教授文化学科时,教师也应加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和道德品质,面对困难时可以自我调节,找到解决困难的最优方法。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使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单一的学校教育很难将二者充分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也应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团体合作,共同努力,做好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邀请本地知名的道德模范来校进行宣传传统美德的公益演讲,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社会组织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疏导。教师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去养老院照顾老人、在社区举行宣传法律知识和反对封建迷信的演讲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德育教育的核心,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和对活动内涵的理解形成健康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学校和教师应多和家长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有序参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和教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通过多元化教育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活动中同样要尊重学生,并且对学生有充足的信任,要知道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用这样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学生,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强的学习信心。如,在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就应积极进行柔性化教学方式的开展,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来更加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从而以疏导、开解的方式来实现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进行讨论,彼此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还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沟通,让德育与心理健康可以结合起来。如,在对学生进行“自信心”这一心理素养的培养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小品的编排与表演,使学生在表演的观看中,感受到有自信心和没有自信心两个人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向,以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意义,实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需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其更应该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的发展。中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高效完成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综合素质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成,张传花. 中学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研究[C].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五).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80-281.
[2]吴临惠.中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9):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