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大幅提高试卷的得分,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唱独角戏,只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思维左右着所有学生的思维,并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从而强化这种思维,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机械地提高分数。这样的阅读教学忽略了阅读的本质,肢解破坏了阅读的整体感知。同时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教师的事,也根本不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先入为主,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压抑。最终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泯灭,直至完全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欲望。
1.教学应试化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高考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得高分,从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文学及德育等方面的培养。
2.忽略个性化阅读
在提高分数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讲课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自身的思考,片面迎合教材解说中的观点,过分渲染自己对文本的看法,这样的做法导致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学生对文本的个人化理解受到限制,且往往被认为反传统、另类。阅读的过程本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和交流,要是由教师代替,则从根本上破坏了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
3.朗读功利化
学校开设早读课一般是为供学生复习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分数的,而阅读要求的是冷静感性的独特思维,需静心而为。这就要求师生应摒弃功利化的朗读模式,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为了提高分数和掌握做题技巧,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这两点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只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忘记了语文阅读本身的感染力。在讲授课文时,只顾机械地挖掘文本的内涵,轻视了学生宝贵的个性解读。
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营造适当的教学环境,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
比如,在学习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时,可以选择以倾听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极富感染力的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畅所欲言,谈出了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他们不再只局限于教材所圈定的条条框框,而是做了更广更深的探讨。作为教师,不要干涉他们的思维,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广度,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评判彼此思维的合理性。这样一来因为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转换了角色,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找到了自我,并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2.采用多元化思维教学
单纯地讲授课文,很乏味,也缺少感染力,大多数学生都提不起兴趣,再加上呆板的教学方式是调动不起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音乐作品、电影作品、歌词等手段去讲解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讲课形式下找到自己阅读的出发点和兴趣点,从而养成主动阅读,逐步实现个性化阅读。
在学习《雷雨》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看完剧本,对剧本里的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教师可以找来《雷雨》的电影给学生看,学生很感兴趣,带着极大的热情看完之后,组织学生展开对比讨论。对作品里的人物,学生各抒己见,都能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当深入讨论之后,教师作为倾听者,对学生的见解做出分类和归纳。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感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排演话剧《雷雨》,让他们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作品的思想性和人物的个性。这样一来,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多方面的锻炼,语文教学也不再死板,而是充满了新鲜的活力。
3.让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如影随形,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用写作的方式去印证阅读的思维,去印证作品里的技法、句式、文章布局等,都是极有成效的措施。同时,写作是检验阅读能力是否提高的有效途径。
阅读能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而思想的有效表达方式就是写作。阅读后,受到哪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用写作去检验。另外,作品的写作技法是否理解到位,可以看学生会不会用,若在写作中会化用,如果出现在阅读训练中即会识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在《我与地坛》的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感悟文中极具象征特色的写景句子,并把它们与一般的写景句进行对比,学生对比出了运用象征手法的句子具有深意。接下来,便可以组织学生做写作的片段训练,仿照原文写几组句子,再让学生互相交流,从而得到更理性的认识。
4.彰显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给予学生独立的阅读机会,自主认识和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让学生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唐江中学(341411)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唱独角戏,只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思维左右着所有学生的思维,并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从而强化这种思维,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机械地提高分数。这样的阅读教学忽略了阅读的本质,肢解破坏了阅读的整体感知。同时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教师的事,也根本不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先入为主,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压抑。最终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泯灭,直至完全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欲望。
1.教学应试化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高考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得高分,从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文学及德育等方面的培养。
2.忽略个性化阅读
在提高分数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讲课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自身的思考,片面迎合教材解说中的观点,过分渲染自己对文本的看法,这样的做法导致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学生对文本的个人化理解受到限制,且往往被认为反传统、另类。阅读的过程本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和交流,要是由教师代替,则从根本上破坏了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
3.朗读功利化
学校开设早读课一般是为供学生复习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分数的,而阅读要求的是冷静感性的独特思维,需静心而为。这就要求师生应摒弃功利化的朗读模式,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为了提高分数和掌握做题技巧,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这两点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只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忘记了语文阅读本身的感染力。在讲授课文时,只顾机械地挖掘文本的内涵,轻视了学生宝贵的个性解读。
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营造适当的教学环境,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
比如,在学习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时,可以选择以倾听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极富感染力的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畅所欲言,谈出了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他们不再只局限于教材所圈定的条条框框,而是做了更广更深的探讨。作为教师,不要干涉他们的思维,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广度,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评判彼此思维的合理性。这样一来因为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转换了角色,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找到了自我,并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2.采用多元化思维教学
单纯地讲授课文,很乏味,也缺少感染力,大多数学生都提不起兴趣,再加上呆板的教学方式是调动不起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音乐作品、电影作品、歌词等手段去讲解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讲课形式下找到自己阅读的出发点和兴趣点,从而养成主动阅读,逐步实现个性化阅读。
在学习《雷雨》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看完剧本,对剧本里的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教师可以找来《雷雨》的电影给学生看,学生很感兴趣,带着极大的热情看完之后,组织学生展开对比讨论。对作品里的人物,学生各抒己见,都能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当深入讨论之后,教师作为倾听者,对学生的见解做出分类和归纳。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感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排演话剧《雷雨》,让他们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作品的思想性和人物的个性。这样一来,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多方面的锻炼,语文教学也不再死板,而是充满了新鲜的活力。
3.让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如影随形,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用写作的方式去印证阅读的思维,去印证作品里的技法、句式、文章布局等,都是极有成效的措施。同时,写作是检验阅读能力是否提高的有效途径。
阅读能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而思想的有效表达方式就是写作。阅读后,受到哪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用写作去检验。另外,作品的写作技法是否理解到位,可以看学生会不会用,若在写作中会化用,如果出现在阅读训练中即会识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在《我与地坛》的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感悟文中极具象征特色的写景句子,并把它们与一般的写景句进行对比,学生对比出了运用象征手法的句子具有深意。接下来,便可以组织学生做写作的片段训练,仿照原文写几组句子,再让学生互相交流,从而得到更理性的认识。
4.彰显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给予学生独立的阅读机会,自主认识和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让学生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唐江中学(34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