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些年住杨浦区周家嘴路棚户区里,八十年代家里就有自建的两层楼房,在那时有楼房住已经是宽敞的,再在两层上加层,成为假三层犹如现在的“复式公房”。
  那年头邻居之间是寸土必争,门前屋后山墙周边领土是慢慢地拓宽,从一个鸡棚,一个灶间,一段篱笆可以发展到一间楼房,房子是越来越大了,可街道的路面却是越来越狭窄,有些小弄堂的路只能一人侧身而过,犹如一线天。那时候家长们谈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拆迁搬到新公房去,要知道那时候住公房可是很有身份的,弄堂里哪家女儿嫁给有公房做新房的男人是很有面子的。一到过年过节,一句“到某某新村走亲戚”也是一种荣耀。在棚户区哪家好男儿娶进媳妇,也是需要付出勇气,门当户对在棚户区尚无可比的,因为“爱情”从公房下嫁到棚户区,那适应期是漫长的。记得我家后弄堂有一位从小住公房嫁到棚户区来的新娘子,因从小习惯用抽水马桶,刚来时不习惯用马桶而闹了许多笑话。从此不敢多喝水,多吃食物,每天尽量在单位解决完大小事,逢到休息天赶快回娘家,以至于后来留下一身病。
  棚户区的楼房早期楼板是木板,一上楼梯就会发出吱吱的声音,特别是儿女们结婚住在楼上,做什么事都得小心翼翼,无论谁上楼这声音,就像拉警报。如果楼上小夫妻吵架,公公婆婆听到以后,会用拖把柄在楼下敲打楼板,提醒楼上的声音小一些。那时候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不和与这楼上楼下的木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后来有了司门汀水泥地板,大多数人家重新装修把木地板换了,还未造房的都以准备水泥为主,这样还可以省下许多木料去请木匠打家具。
  那时候的棚户区与石库门不一样,楼上楼下住的都是一家人,家里发生什么事关起门来自己解决。由于弄堂小,隔壁邻居也能听到,只是不讲而已。每当隔壁邻居要造新房,房子的高度和山墙的连接都会引发一场纠纷,所以那时候建房,居委会、规划局都会到实地丈量,避免纠纷。弄堂里的楼房越建越多,前后左右的邻居楼上的窗都离得很近,打开窗户每家每户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同学少年之间要传递个什么信息只要打开窗户,用一根小木棍或接个手就可以了。
  一夜间居委会和动迁组来到了棚户区,我们家成为第一批搬迁到中原新公房的居民,门前的水斗、水井留个影作为纪念,也作为回忆。看着老屋的一木一砖,一门一窗,想想就要离开曾经生我养我的老屋,还有那从小一起成长的同学少年,叔叔阿姨们心情还真不是个滋味。但新公房的诱惑更难以阻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不再烧煤炉、倒马桶,也不用担心有人打扰夫妻生活,为一点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烦恼,那是何等的兴奋。
  办完手续领到新房钥匙,搬进从老屋带来的家具和物品,明白这就是自己的房子,是楼房是新公房,虽然没有电梯但一切煤卫都是独立的单元,只要把门一关这世界全是自己的,这就是老人们常常念叨的新公房啊。我家的新公房虽然不大,也许是上海滩两室一厅中最小的那种房型,那厅是朋友们聚会的空间,那大房间是卧室是夫妻独享的空间,另一间朝北的小房间则成了我个人独享的书房,冒充风雅,为书房取了个斋名“拾艺堂”,还特地请著名书法家刘小晴题写了墨宝,配上镜框挂在书房的门框上,算是对自己拾取片片遗落的民间艺术的理想多些鼓励。独享的空间有了,可没多久心里觉得有些失落,那楼上楼下的原本都是邻里邻居,而今住进新公房以后,有点老死不相往来,以前的那份邻里之间的情分和快乐一夜间全被公房的独门独户给隔断了,借个日常用品都不好意思去敲开那扇铁门,这也是公房给予的“潜规则”吧。想想,相比那些高档住宅区的人们,都是高价买下的公房,住了那么多年或许连隔壁住的是谁都不知道,算是好多了。
  如果不是那天天花板从楼上渗水下来,我还不知道楼上的主人早就换了新东家,再看看小区边上的房产中介挂牌的二手房,我住的门牌号就有几间。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楼上楼下的变化可真快。回过神来再想一想,住在一起的邻居已不是以前的老邻居了,他们以前住在哪里已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与他们做好朋友好邻居,我深深知道远亲不如近邻,有一个好邻居是福分,缘分。独门独户的公房空间是大了,但情感的交流却少了,就连自己住的这个小区里我三十年前的同学也住在一起都不知道,还是在同学聚会时留下的通讯录上才知道的,真是难以让人相信。同一个小区,同一幢楼,这楼上楼下的也有老棚户区那份邻里的和谐该多好。
其他文献
演出:    “辞旧迎新”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展示演出  2007年1月1—2日 13:30   天蟾逸夫舞台   票价:220、150、100、60、30元      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2007新年音乐会  2007年1月1—4日 19:30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   票价:680、500、400、300、200、100元      瑞士洛桑交响乐团2007新年音乐会 
期刊
虽然在采访前我们就已经了解到,这位新上任的荷兰驻上海总领事先生是一位“中国通”。不过,当看到他接过我们名片后的反应,还是令我们吃了一惊,他可以很清楚地读出我们名片上的中文名字。      会说中国话,或者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国人已经不算希奇了,但真的能读会写的毕竟还是少见。再接过总领事递来的名片,上面居然是一个非常中国的名字——汪一力(Eric Verwaal)。    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期刊
陆在易的住所在一条幽静的路上,一片高大树木的阴蔽下,一幢红色的老式公房。敲门而进,一抬头便是堆积着的书籍。进入书房,只见一音响,一钢琴,一电脑,一书桌,各霸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间三把椅子“三足鼎立”,是陆在易特地为这次采访准备的。家虽大,但陆在易的活动空间基本锁定在书房这10来个平方米内,前期因添置音响设备而“改头换面”一番,不料因事务繁忙,成了“半成品”。然而,在我们看来,这里的凌乱和局促无一不
期刊
2007年春天。世界地球日。来自英美德日韩印等20多个国家的百余个家庭齐聚上海动物园绿意盎然的大草坪。主办方长宁区科委、上海动物园、虹桥国际学校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国际民族村,国际村展示了各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经验以及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呼吁人们携手共护地球家园。各国儿童在此流连玩耍,突破了肤色、语言和文化的藩篱。对他们来说,这是课堂之外的一堂生动的环保课,也是开阔眼界,放飞
期刊
心灵的旅行  胡凌虹    快速地穿梭于拥挤的街道,奔波于忙忙碌碌的工作,疲惫的上班族期待着长假的来临,然一到假日,各景点拥挤的人群让旅行变得烦人而扫兴。西藏,拉萨,欧洲……梦想周游世界,但费用昂贵,旅行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抱怨、苦闷,不如静下心来看看《在自己房间里旅行》,这本书对旅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定义,激发人对呆板的生活进行反观与思考。  《在自己房间里旅行》的作者是法国的萨米耶·德梅斯特,小
期刊
  
期刊
2007年4月23日晚,第1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上,一片喜庆的场面,来自全国各地的27名演员获得包括提名奖在内的各项白玉兰戏剧奖。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被授予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晚会上他激情澎湃地朗诵了一首《满江红》,台上声情并茂,台下掌声雷动。与此同时,共有13名演员分获白玉兰主角和配角奖,其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郝平和辽宁人艺的张大静分列主角奖和配角奖榜首。今年
期刊
难忘月饼屑    这些年,每年过中秋,家中的月饼像被人冷落的怨妇丢在一旁,无人答理。尽管月饼的价格不菲,但吃到嘴里总觉得大同小异。说到吃月饼,30多年前的吃过的月饼屑倒是让我终身难忘的。  那年,我在一家食品店当会计。我们商店也经销月饼,月饼分广式、苏式、潮式等品种,广式最有销路,而营业员最喜欢卖苏式,原因就在于苏式月饼有一层屑,食品钳几个来回一折腾,苏式月饼已经瘦身不少,“卖相”自然也难看多了。
期刊
相忘于江湖  何菲    身处这座城市,不知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细节:上海马路上行驶的轿车或公务车,银色和黑色占据主要部分。  上海男人喜欢用冷金属质感的ZIPPO打火机。冷艳卓绝的大卫杜夫的“冷水”进入中国香水市场时,首先征服的是上海熟女。  上海的冬天异常湿冷。上海公司的前台也总是冷冰冰。夜晚上海,城市透亮工程中写字楼的灯光是冷色的。清一色上海人聚集的PARTY或夜宴,气氛总是慢热或是不热。  《
期刊
在上海老弄堂里,大多的墙头或门上,几乎无一例外都挂有一只小小的牛奶箱。就是这只小小的牛奶箱,若是时光倒退三十年,它钉在那墙头上,却无法让人视而不见。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处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时期,余生虽晚,没赶上“上山下乡”的热潮,但条件艰苦、物资贫乏的那一段困顿期还是未能幸免。印象中那时的邻居,可没有几家是包月喝牛奶的,门上有资格挂牛奶箱的屈指可数。所以,门上的牛奶箱在我幼时的眼里,几乎就是“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