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jia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③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④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三、整合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②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③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和“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④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整合的表现形态
  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语文课程将更加精彩,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结果创新化,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却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田禾雨
其他文献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社会文明水平逐步提升,法制建设日趋规范,民主功能日益强化,加之政治、文化、社会形态、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影响以及研究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时代特色,给我们的工作开阔了新的视角。我们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空间分布数据探索消化道肿瘤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根据我国中部某地区消化道肿瘤患者地理定位信息,利用核密度估计的方法,估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但是,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由于学业的压力导致阅读时间的不足,由于某些家长及老师的偏见,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一是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没有质的保证。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本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探索出了以下一些策略:  
很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总会对时下的大学生活抱有某种程度的好奇心,想知道现代的大学生究竟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通过一些经常见诸于报端电视的新闻消息、描述报道和在校园里拍摄的照片,就能够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部吗?很显然,它们仅仅展示了部分校园生活的场景,并不够生动、深入。伴随着DV摄影的普及,大学生们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用自己的双手记录下大学校园里的生活。这些影片可能不如
目的:探讨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和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柱提取试剂比实验,对一种丙型肝炎病毒磁珠法核酸提取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估.结
无声电影是对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前的所有电影的统称。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放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短片,电影由此诞生。在中国,于1905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最初的电影都只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也就是现在所称的无声电影。  无声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三十多年。这期间从一开始对外国电影的盲目模仿,再到对电影题材、艺术手段以及本土风格的反复摸索
如何进行生动、有效的作文教学,这是当前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本人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作文讲评课中教师单一的“列举学生范文——讲评—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电教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培养审美感受力    学生的审美
李泽厚先生曾经讲过:“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特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  中国的“封建”一词起源于奴隶制的夏、商、周时代。那时的统治者按亲属关系封邦建国,简称为“封建”。老百姓都是一家一户被固定在土地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