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③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④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三、整合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②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③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和“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④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整合的表现形态
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语文课程将更加精彩,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结果创新化,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却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田禾雨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③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④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三、整合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②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③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和“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④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整合的表现形态
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语文课程将更加精彩,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结果创新化,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却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田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