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模块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模块评价的目的、方式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如何评价才能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真实的信息技术水平,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新疆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块评价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新疆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块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44-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新教基(2008)指出,教学模块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该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应通过模块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一、构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要推进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就是要立足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一改以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只注重操作知识与技能传授,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因为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健康学习的根基,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比如我在讲到文字处理软件的时候,我会挑与Word同样易用的国产软件永中Office来进行讲解,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软件的使用都是相似的,从而掌握学习使用类似软件的方法,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国产软件同样功能强大,方便实用,要保护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既挖掘人文精神,又注重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是否很好地渗透了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
又如,我在多媒体模块教学中,紧密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为每个教学案例配发一个样例,把这个样例作品作为教学实践的基本任务,每位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或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完成,同时也允许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样例的基础上自己有所发挥,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也会有综合练习需要学生完成,学生可以按书本的样例去完成,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如Photoshop单元设计一张圣诞节贺卡,Frontpage单元设计一个学科网站,并同時综合前面学习过的Photoshop、Flash内容,以及其他学生自己掌握的网页设计知识。
通过开放性的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模块评价时全面关注学生的过去与现在,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关注过程,鼓励学生创造实践,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同时在每节课后不断地加强教学反思,以及每周一次的校内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研讨。这样既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激励和调控功能。
二、制定新课程的学生学业模块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模块评价要重视过程性的发展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学生在理论学习、上机实验、小论文、电脑作品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定性评价。我校在2008年秋季连续多次举办对全校高中教师、新高一年级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专场讲座,明确任务,提高认识。
我们的做法是: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与方法、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动手操作和提出质疑能力等。除教师外,学生个人和小组成员也参与过程性评价活动。学习过程性表现占40%,分为40分、30分、20分、10分四档,对应A、B、C、D四个等级。每个模块学习后对学生进行一次过程性评价,时间为一节课。每个班分成几个5-7人的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所有成员都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评价在小组内按照小组长的安排依次进行,被评价者事先填好表格,评述自己在这一模块的学习情况,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课堂笔记、作业、上机实验报告、上机成果等,给自己一个评定结果,然后是小组评,信息技术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的情况给予模块评价,并给出学生一个最后的等级。每个模块学习的总评价:①综合评价分:W=过程性评价等级分数 [单元测验平均分(20%) 上机部分(20%) 学段考试成绩(60%)]60%;②确定综合评价等级:最终模块评价分为4级:总分85分(含85分)以上的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在学分认定方面,我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学习的时间为36学时。学生要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必须完成共同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之后,必须再从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选修5系列中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完成4个必修学分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接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再从选修1、2、3、4、5系列中选学若干个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模块评价C级以上者为合格,获得该模块相应的学分;总评为D级的,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三、实现模块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多样化
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模块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我们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在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素养提高和社会应用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
在模块评价手段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小论文,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分组,由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二是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如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综合性信息技术、设计型信息技术和研究性信息技术等)操作,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敢干、勇于创新等等。
三是文件夹式评价:即在网络教室中给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创建自己的目录,将每位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形成的“作品”提交到教师机上的相应目录中,并按要求对这些材料重组,制作成个人主页或PowerPoint演示稿。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其“文件夹”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个发展状态作客观的评价。
四是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夹)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教师的评价、相关的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的一种评价方式。档案袋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工具。
关键词:新疆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块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44-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新教基(2008)指出,教学模块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该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应通过模块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一、构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要推进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就是要立足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一改以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只注重操作知识与技能传授,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因为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健康学习的根基,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比如我在讲到文字处理软件的时候,我会挑与Word同样易用的国产软件永中Office来进行讲解,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软件的使用都是相似的,从而掌握学习使用类似软件的方法,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国产软件同样功能强大,方便实用,要保护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既挖掘人文精神,又注重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是否很好地渗透了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
又如,我在多媒体模块教学中,紧密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为每个教学案例配发一个样例,把这个样例作品作为教学实践的基本任务,每位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或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完成,同时也允许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样例的基础上自己有所发挥,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也会有综合练习需要学生完成,学生可以按书本的样例去完成,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如Photoshop单元设计一张圣诞节贺卡,Frontpage单元设计一个学科网站,并同時综合前面学习过的Photoshop、Flash内容,以及其他学生自己掌握的网页设计知识。
通过开放性的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模块评价时全面关注学生的过去与现在,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关注过程,鼓励学生创造实践,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同时在每节课后不断地加强教学反思,以及每周一次的校内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研讨。这样既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激励和调控功能。
二、制定新课程的学生学业模块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模块评价要重视过程性的发展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学生在理论学习、上机实验、小论文、电脑作品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定性评价。我校在2008年秋季连续多次举办对全校高中教师、新高一年级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专场讲座,明确任务,提高认识。
我们的做法是: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与方法、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动手操作和提出质疑能力等。除教师外,学生个人和小组成员也参与过程性评价活动。学习过程性表现占40%,分为40分、30分、20分、10分四档,对应A、B、C、D四个等级。每个模块学习后对学生进行一次过程性评价,时间为一节课。每个班分成几个5-7人的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所有成员都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评价在小组内按照小组长的安排依次进行,被评价者事先填好表格,评述自己在这一模块的学习情况,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课堂笔记、作业、上机实验报告、上机成果等,给自己一个评定结果,然后是小组评,信息技术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的情况给予模块评价,并给出学生一个最后的等级。每个模块学习的总评价:①综合评价分:W=过程性评价等级分数 [单元测验平均分(20%) 上机部分(20%) 学段考试成绩(60%)]60%;②确定综合评价等级:最终模块评价分为4级:总分85分(含85分)以上的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在学分认定方面,我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学习的时间为36学时。学生要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必须完成共同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之后,必须再从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选修5系列中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完成4个必修学分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接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再从选修1、2、3、4、5系列中选学若干个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模块评价C级以上者为合格,获得该模块相应的学分;总评为D级的,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三、实现模块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多样化
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模块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我们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在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素养提高和社会应用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
在模块评价手段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小论文,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分组,由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二是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如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综合性信息技术、设计型信息技术和研究性信息技术等)操作,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敢干、勇于创新等等。
三是文件夹式评价:即在网络教室中给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创建自己的目录,将每位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形成的“作品”提交到教师机上的相应目录中,并按要求对这些材料重组,制作成个人主页或PowerPoint演示稿。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其“文件夹”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个发展状态作客观的评价。
四是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夹)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教师的评价、相关的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的一种评价方式。档案袋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