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机智处理阅读课堂动态生成中“意外”问题的策略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同学们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敢于展示自我,勇于提出问题,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教师预设之外的质疑问难和学生求异创新的独特体验,学习气氛空前活跃。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空间,力求应变策略巧妙,因势利导,给事件以完善的处理。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对机智处理课堂动态生成中的“意外”问题进行操作策略浅析,仅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节外生枝,枝枝开花
   阅读欣赏课上,同学们自读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老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一个女同学说:“老师,鲁迅先生文章里美女蛇的故事,让人有点害怕,世界上真有美女蛇吗?世界上有美男蛇吗?”
   “你真聪明,竟想到了美男蛇,我想他也一定存在于一个生动的故事里啊……”。这样的肯定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在启发中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故事里的人物是虚构的),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和课外阅读,构建了民主、开放的语文学习课堂,可谓节外生枝,枝枝开花啊!
   二、回归文本,对话释疑
   教《五彩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好奇地问:“老师,在五彩池里可以游泳吗?”这一问题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教师稍作思考后,反问同学们:“五彩池里能游泳吗,你们说说?”话音刚落,便引起了同学的争论。有的说不可以,有的说可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么美丽的五彩池,如果你去游泳会怎么样?”同学们经过小组学习交流和争论,形成共识——就破坏了美,也是不安全的啊。最后大家得出结论:“五彩池不适宜游泳”。
   三、顺水推舟,反证求理
   教学《中彩那天》时,教师对学生说:“如果你替别人买彩票中了大奖,你会怎么做?”一个同学用肯定的语气回答说:“我不会告诉他,我可以买好多东西啊!”。他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教师没有立即做出评价,顺着这个同学的思维追问:“如果课文中的父亲不打电话告诉库伯中奖的事,你们想想,在道德良心谴责下,他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大家说一说。”(“道德难题”会折磨他一辈子)。然后给同学们讲“《泰坦尼克号》故事中假装女人逃生的那个人,由于受到道德良心的谴责,虽生犹死,后来抑郁而亡。再让同学们说说故事《狼来了》中放养娃最后被狼吃掉的悲剧原因——不讲诚信。同学们通过这些反面事例的讨论,教师采取顺水推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讲诚信的人必然受到惩罚;一个人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幸福,讲信用是最大的财富。
   四、随机调控,因势利导
   教学古诗《游园不值》中“小扣柴扉久不开”时,一个同学对“久不开”有意见,顺口喊出“不开门,打他手机”。同学们轰堂大笑,学生把自己生活中“找人不在打手机”的经验移植到课堂中,引起同学们的轰笑。教师如果批评或责备都会影响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课堂经验艺术地随机调控,因势利导,“打电话前,要先想想他要找的人是不是在家啊?”起到了巧妙的过渡作用,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巧妙地化解了课堂的尴尬场面。
   五、弹性预设,抛砖引玉
   现在的孩子喜欢挑战和尝试,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善于点拨,能大胆地给他们创造机会。课堂教学中预设的空间应该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师要适时把握这些不确定因素拥有的无穷教育价值。这个教例中,教师无声地画“圆圆的地球和车”,在同学们一致认为“那个去楚国的人不听别人的劝告,是个糊涂虫”时提出:“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就很好地抓住了生成的契机,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创新求异的思维,使弹性的目标预设在即时生成过程中,注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超越了文本。
   六、坦诚面对,缓兵之计
   在课堂上讨论“他身上的子弹和手榴弹为什么没有爆炸?”这个问题,是很难得出结论。老师并没有遮遮掩掩,蒙混过关,保住所谓的“面子”,而是采用缓兵之计,坦诚面对学生说“不知道”。其实,有时候老师坦诚说出不知道,学生往往会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感。这也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后通过查资料了解到,当时的邱少云没有带子弹和手榴弹,只带了大铁钳子。)
   七、移花接木,真诚鼓励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执教《程门立雪》一课时,一位学生用“尊”字组词,说:尊,遵守的尊,引来学生哄堂大笑,贾老师说:“别着急,他还没说完呢。”然后向那个同学说:“是遵守的‘尊’去掉……”学生心领神会,连忙说:是遵守的“尊”去掉走之底,就是尊敬的“尊”。
   贾老师在教学中以宽容的态度面向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善于移花接木,对学生真诚地鼓励,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
   八、精准点拨,反问启示
   学习《狐狸和乌鸦》时,为了让学生对故事的寓意有更明确的认识,老师让学生交流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时,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谈谈你们自己对狐狸和乌鸦的看法?”一个同学说:“我不喜欢乌鸦,我喜欢狐狸,因为他很聪明,为了骗到那片肉,想了很多办法,而且失败了两次都不泄气。”
  他的发言,立即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这时教师没有马上给予评价,追问到:“狐狸不劳而获骗取食物,可以说“聪明”吗?他不泄气地骗,是干的好事还是坏事呢?”再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从教师的反问和交流中一下明白了狡猾的狐狸不泄气地欺骗,是干坏事,让人憎恨,丝毫不值得提倡。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没有盲目地表扬学生爱思考,有新意,而是立足于文本,精准点拨,反问启示,重视了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理智地分析(“我不喜欢乌鸦,我喜欢狐狸,因为他很聪明,为了骗到那片肉,想了很多办法,而且失败了两次都不泄气。”)这句话的对错,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学生在教师的反问启发下明辨了是非,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意境的重现,讲述每一篇课文都是在引导学生情感的升华。每堂课的意外也会层出不穷,能真正的变意外为动力,便突发为新奇才是我们老师要追求的境界。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二中学 小学部 )
其他文献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笔者对此深感纳闷,我们的教师怎么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突然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读五年级的儿子每天雷打不动地听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矛塞顿开,原来语文也可以像品三国那样去享受她的魅力,传奇。 要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我们就要大力营造语文氛围,组织丰富多
期刊
期刊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英语教师应当针对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有利的平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扫除障碍,保驾护航。笔者认为,表演是丰富课堂活动,活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热情,促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与英语相距甚远,学习困难较大,老师更需要借助动态化的课堂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交流中,容易形成这样的定势:先由学生说给教师听,再由教师把说的内容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教师成了信息交流的“中介”,信息交流总是以“生——师——生”的固定模式进行着。这种现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的。   还有些老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了足够多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教学的交流就成功了。这些提问通常变成了一种固定的“一问一答”式,即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