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一、幼小衔接工作现状
(一)小学化倾向严重。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以会写字、会读拼音、会做算数题为标准,课后要布置大量作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二)忽视角色转换。现在的孩子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隋绪不稳定,进入小学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熟悉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环境、内容、方式、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对孩子角色变化的忽视,使得幼儿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三)为私利违规办学前班。迎合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夸大宣传、高额收费,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幼儿身心健康,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
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角色转换。上小学是每个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无论行为还是心理都会有所改变,“学习”将成为孩子生活的主题,这是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最大的不同。每个孩子在即将上学时会表露出兴奋和向往的情绪,但其中又会夹杂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幼儿园主要以游戏活动、动手操作活动为主,而小学则是听讲和书写,这需要孩子的视知觉和听知觉同时发挥作用才能理解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孩子入小学后感觉与他想象中有差距,或者原本在幼儿园很优秀、受老师宠爱的孩子入学后没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而沮丧等等。综上所述孩子就会出现不爱上学、惧怕上学、不能较好的融入学校生活的现象,甚至背上精神包袱产生恐学情绪。
如何解决角色转换的问题呢?我们尝试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在大班第二学期安排大班孩子走进小学感受校园氛围:参观学校的各类活动室、观摩学校特色课程、聆听小学老师的介绍等。让孩子在有跑道的大操场跑一跑,走进课堂听一听,与哥哥姐姐谈一谈,回园后讲一讲、画一画……孩子们了解了学校,产生了好感,对学习新知识、交到新朋友有向往有期待,从而消除了入学恐惧。
(二)习惯培养
现在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而不注重兴趣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如果无视其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忽视各种习惯的培养,就会导致孩子在入学初感觉很轻松,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完成,从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早上起不来、不按时到校、早餐不吃就上学、自理能力差”这是很多新生的共同现象,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首先开展大班家长专题座谈会,统一家长的思想,转变家长观念;其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脱衣裤并有规律叠放整齐;收拾自己的房间和学习用品,用后归位;学习清洗自己的内衣和手绢:按时睡觉起床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上学后孩子不会出现袜子找不到、忘带学习用具等现象。例如:1.延长教学活动时间。小学每节课为40分钟,课间休息只有短短10分钟,在第大班二学期我们有意增加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将活动时间延长至40分钟,与小学上课时间逐渐接轨,除此以外,老师会在课间有意提醒幼儿喝水、入厕,并告知如果课间不抓紧时间,上课后就不能再喝水、入厕,让孩子逐步形成时间意识。2.值日生。值日生工作是最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活动之一,每天轮流由一至二名幼儿担任值日生协助老师工作,主要负责收发餐具、清扫教室、擦桌子、收发学习用品,为所有小朋友做好服务。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热爱集体、乐于助人,为他人服务的品质,逐步形成责任意识。3.收拾文具比赛。运用比赛的形式即让孩子学习掌握了正确整理方法,又不会感到枯燥,游戏中完成了技能的锻炼,同时培养了自理能力和自信心。4.画日记。这项活动是我园首创的。虽然幼儿识字量较少,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开展的画日记活动就是让幼儿把一天中最有趣的、记忆最深刻的事按照顺序画下了并讲给小朋友们听,即学习有顺序的记录事情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为入学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以外在孩子入学前我们还要注意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坐、听、读、写习惯;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完成简单的书写;养成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等良好习惯,逐步由事事依赖父母和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
一、幼小衔接工作现状
(一)小学化倾向严重。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以会写字、会读拼音、会做算数题为标准,课后要布置大量作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二)忽视角色转换。现在的孩子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隋绪不稳定,进入小学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熟悉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环境、内容、方式、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对孩子角色变化的忽视,使得幼儿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三)为私利违规办学前班。迎合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夸大宣传、高额收费,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幼儿身心健康,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
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角色转换。上小学是每个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无论行为还是心理都会有所改变,“学习”将成为孩子生活的主题,这是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最大的不同。每个孩子在即将上学时会表露出兴奋和向往的情绪,但其中又会夹杂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幼儿园主要以游戏活动、动手操作活动为主,而小学则是听讲和书写,这需要孩子的视知觉和听知觉同时发挥作用才能理解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孩子入小学后感觉与他想象中有差距,或者原本在幼儿园很优秀、受老师宠爱的孩子入学后没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而沮丧等等。综上所述孩子就会出现不爱上学、惧怕上学、不能较好的融入学校生活的现象,甚至背上精神包袱产生恐学情绪。
如何解决角色转换的问题呢?我们尝试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在大班第二学期安排大班孩子走进小学感受校园氛围:参观学校的各类活动室、观摩学校特色课程、聆听小学老师的介绍等。让孩子在有跑道的大操场跑一跑,走进课堂听一听,与哥哥姐姐谈一谈,回园后讲一讲、画一画……孩子们了解了学校,产生了好感,对学习新知识、交到新朋友有向往有期待,从而消除了入学恐惧。
(二)习惯培养
现在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而不注重兴趣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如果无视其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忽视各种习惯的培养,就会导致孩子在入学初感觉很轻松,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完成,从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早上起不来、不按时到校、早餐不吃就上学、自理能力差”这是很多新生的共同现象,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首先开展大班家长专题座谈会,统一家长的思想,转变家长观念;其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脱衣裤并有规律叠放整齐;收拾自己的房间和学习用品,用后归位;学习清洗自己的内衣和手绢:按时睡觉起床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上学后孩子不会出现袜子找不到、忘带学习用具等现象。例如:1.延长教学活动时间。小学每节课为40分钟,课间休息只有短短10分钟,在第大班二学期我们有意增加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将活动时间延长至40分钟,与小学上课时间逐渐接轨,除此以外,老师会在课间有意提醒幼儿喝水、入厕,并告知如果课间不抓紧时间,上课后就不能再喝水、入厕,让孩子逐步形成时间意识。2.值日生。值日生工作是最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活动之一,每天轮流由一至二名幼儿担任值日生协助老师工作,主要负责收发餐具、清扫教室、擦桌子、收发学习用品,为所有小朋友做好服务。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热爱集体、乐于助人,为他人服务的品质,逐步形成责任意识。3.收拾文具比赛。运用比赛的形式即让孩子学习掌握了正确整理方法,又不会感到枯燥,游戏中完成了技能的锻炼,同时培养了自理能力和自信心。4.画日记。这项活动是我园首创的。虽然幼儿识字量较少,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开展的画日记活动就是让幼儿把一天中最有趣的、记忆最深刻的事按照顺序画下了并讲给小朋友们听,即学习有顺序的记录事情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为入学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以外在孩子入学前我们还要注意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坐、听、读、写习惯;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完成简单的书写;养成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等良好习惯,逐步由事事依赖父母和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