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中实现,需要校长带领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是因为校长的管理理念及行为会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状况。对此,校长必须充分认识,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新课程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较大的变化,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应对这些变化。作为校长,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希望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我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人,因此,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只有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学校管理绝不等于单纯的“管束”“要求”和“制约”。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是完全不相适应的。新课程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这就要求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关注教师的优势,尽可能让教师更好地发挥优势,使他们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价值。
在学生的管理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长的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
第二,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管理目标体系
所谓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一定时期内学校事业发展的方向确定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订出各层次以及每个人的分目标,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从而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把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考评管理成绩和效果的依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全面落实的管理体系。
为了使学校的管理目标体系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在制订的目标体系中还应当包括管理目标体系的实施方法、措施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和奖惩的办法,这是学校管理目标体系能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的保证。如为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建立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管理,与正、副班主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制定、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意识。
第三,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师生的管理,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更多地应采用暗示、认同、探讨的沟通方式,应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管理特色的凸现,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长要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睦、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投入工作。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心境下,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在管理中,我遵循“刚”“柔”并济、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比如,在老师的考勤问题上,首先改变学校以前的做法,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同室长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了,这样老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全身地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的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满足教师合理需求,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论认为,人们应该去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改变环境。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求教师去努力适应校长的领导风格、管理行为,而校长没有必要关注教师的愿望及所思所想。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与教师之间应寻求相互信任,校长要让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尽可能得到合理满足,并引导其需求的满足不断向前发展,以保持其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校长要经常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在实施新课程中,要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活动,鼓励他们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特别是应及时加强培训,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以解决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实践探索的动力。这样,教师就能全心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并实践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校长还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满足他们的需要,又可以增强他们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引导他们与自己合作,共同分担领导工作和责任,一起来制订并实现发展目标。当然,学校领导应及时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正当需求,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我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人,因此,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只有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学校管理绝不等于单纯的“管束”“要求”和“制约”。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是完全不相适应的。新课程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这就要求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关注教师的优势,尽可能让教师更好地发挥优势,使他们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价值。
在学生的管理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长的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
第二,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管理目标体系
所谓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一定时期内学校事业发展的方向确定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订出各层次以及每个人的分目标,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从而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把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考评管理成绩和效果的依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全面落实的管理体系。
为了使学校的管理目标体系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在制订的目标体系中还应当包括管理目标体系的实施方法、措施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和奖惩的办法,这是学校管理目标体系能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的保证。如为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建立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管理,与正、副班主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制定、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意识。
第三,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师生的管理,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更多地应采用暗示、认同、探讨的沟通方式,应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管理特色的凸现,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长要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睦、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投入工作。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心境下,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在管理中,我遵循“刚”“柔”并济、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比如,在老师的考勤问题上,首先改变学校以前的做法,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同室长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了,这样老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全身地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的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满足教师合理需求,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论认为,人们应该去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改变环境。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求教师去努力适应校长的领导风格、管理行为,而校长没有必要关注教师的愿望及所思所想。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与教师之间应寻求相互信任,校长要让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尽可能得到合理满足,并引导其需求的满足不断向前发展,以保持其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校长要经常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在实施新课程中,要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活动,鼓励他们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特别是应及时加强培训,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以解决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实践探索的动力。这样,教师就能全心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并实践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校长还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满足他们的需要,又可以增强他们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引导他们与自己合作,共同分担领导工作和责任,一起来制订并实现发展目标。当然,学校领导应及时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正当需求,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