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与书法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两种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最杰出的代表。近年来在学术界研究两者的相通相融性日渐增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国武术与书法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且武当太乙神剑门拳功是其源流,值得梳理、归纳与研究,以便为两种文化的高度融合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武术;书法;字拳;相关性;综述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武术与书法存在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对《中国知网》文献查询结果看:近40年,与武术与书法相关研究的成果共有61篇,其中理论性的研究成果有46篇,应用性的研究成果15篇。其中1981年-1990年研究成果1篇;1991年-2000年研究成果3篇;2001年-2010年研究成果16篇,2011年-2018年为41篇。2012-2014年为研究的高峰期。通过归纳与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当前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研究进展
1.武术与书法历史文化的同源性
中国武术和书法的起源来源于生产劳动,从自然界中观物取象,从自然物象中吸取深层意蕴,加之两者不断融入哲学、美学、中医、宗教、文艺、社会、经济、民俗等多种文化,逐渐形成了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两种体系,成为东方两颗璀璨的明珠。武术的一招一式、书法的一笔一划在无意识中渗透着民族传统哲学《易经》、太极图等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如张军平的《武术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初探》(武术科学,2006年第9期)。
中国武术与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因子,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产生之初均以实用性为主,随后,两者的发展逐渐从技术层面升华到艺术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艺术技巧运用的内核无意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道教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思想、古代军事思想,古典美学思想以及悟性与修身养性思想,可充分说明武术与书法两者呈现出来的文化精髓“人”的文化,是一种由技术层面升华到艺术层面的典型艺术代表。武术与书法两者的结合,相参相悟,互为贯通,取形得意,以无为之心出有为之形。如李威的《刍议武术与书法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妙》(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9期)
2.武术与书法演练风格技巧的相通性
武术与书法在美学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与书法一样,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釵股可谓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共同遵循着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诸多法则;武术与书法都体现了气韵生动的节奏美及章法的布局;对意境的追求是武术与书法共同的审美理想,从书法艺术的宝库之中,可以寻觅对武术演练技巧的启迪。如刘同为,王昊宁的《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武术与书法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融会贯通,互相啟发。书法讲究“入木三分”,即骨、筋、血、肉。武术也十分注重“骨法”。书法讲究间架结构平衡,否则体势不工,规格不整。武术要求身正步稳,势正招圆。书法与武术在初学的过程中,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武术首先必须从基本功开始,而后认识套路,学会套路,并到达精熟。书法学习首先从正楷开始,讲究横平竖直,铁画银钩,之后再学行书和草书。武术与书法都来源于生活,通过相互借鉴,学习和探索能够开阔眼界,从而使书法艺术增强意境、气势、韵味、节奏感、美感和功力。如陈东的《中国武术与书法的比较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2期)。
3.武术与书法思想精神的相似性
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艺术之间于其内在表现形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既有形的暗示与联系,也有神的契合与沟通,文武之间本没有鸿沟,它们是相息相通,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彼此融合,完全可以相互促进技艺。如舒献忠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思想精神的相似性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4.武术与书法在精气神内在要求的统一性
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虽然各有相对独立的内涵、法则、规律,但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相容之处,有“道德范畴,养生之道”的共同基本原则,在“意、力、境,形神统一”等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二者在统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发展。如刘明龙的《传统武术与书法的相似性和相融性》(衡水学院学报,2012.8),杨涛的《关于武术与书法气韵互通性的分析》(现代职业教育,2016.36)。
二、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1、武术与书法从宏观之间的比较研究到微观具体的相似相通研究
近40年的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武术与书法之间的研究主要是从大武术这个角度进行研究,但随着对武术与书法研究的认识与水平不断提高,逐渐从大武术的宏观层面变得更加精细和具体,精细到武术中的具体拳术,如剑术、长拳、太极拳等的研究,尤其是太极拳方面的研究较多。,如袁东的《论剑术与书法的共同之美》(中华武术研究,2012.5),包雪鸣的《论太极拳与书法的同源性》(书法欣赏,2012.10),吴忠义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太极拳的共通及分殊》(肇庆学院学报,2010.3),黄燕萍的《论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与毛笔书法运动的联系》(搏击,2010.8)。这些研究从不同的武术行拳技法和书法用笔技法中得到深入融通。
2、武术与书法从纯理论的研究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
目前研究共61篇成果,其中1981 -2000年近20年研究成果只有4篇;2001年-2010年为16篇。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在2011-2018年为41篇。2010年之前,两者之间主要是从历史文化、演练风格技巧、思想精神、精气神内在要求上进行比较研究。而2011年以后则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两者之间到达拳术的招式技法、书法的笔力技巧可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技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王菡薇的《中国书法与太极拳形神之契合》(文艺研究,2012.9),李淑敏的《太极拳与书法艺术》(中华武术研究,2012.4),郭巍的《少林武术与中国书法的比对性研究》(中州体育,2016.1)。
3、武术与书法两者之间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到两者的高度融合而成字拳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武术与书法两者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到达两种艺术的高度融合,
如太极拳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与汉字书法中的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笔画在技术的应用上可融为一体,一文一武,拳里有字,字内藏拳,达到汉字书法与武术行拳合而为一。如吴志勇的《武当太乙神剑门之字拳》(武当,2010.4),吴志勇《试论中国武当字拳文化研究的作用与价值》(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武当太乙神剑门拳功(简称为武当字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这种拳法是武术拳法与汉字书法结合形成的一种拳术。北京关亨九家传已十七代,1988年9月,关亨九老人(已故)将此功资料献给《武当》杂志,据称系继承其先祖所著《武当拳宗》,该拳法在江百龙先生的《武当拳之研究》一书中提到过。但这种拳法鲜为人知,知之者甚少,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需要国人进一步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发展。
三、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武当字拳是拳术与书法高度融合的一种拳法,它将两种优秀文化融为一体。写字即是练功,打拳即是写字,拳里有字,字里藏拳。这种高度融合的文化艺术,为中国武术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独特的作用。
作者简介
男,1968.2,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
关键词:武术;书法;字拳;相关性;综述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武术与书法存在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对《中国知网》文献查询结果看:近40年,与武术与书法相关研究的成果共有61篇,其中理论性的研究成果有46篇,应用性的研究成果15篇。其中1981年-1990年研究成果1篇;1991年-2000年研究成果3篇;2001年-2010年研究成果16篇,2011年-2018年为41篇。2012-2014年为研究的高峰期。通过归纳与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当前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研究进展
1.武术与书法历史文化的同源性
中国武术和书法的起源来源于生产劳动,从自然界中观物取象,从自然物象中吸取深层意蕴,加之两者不断融入哲学、美学、中医、宗教、文艺、社会、经济、民俗等多种文化,逐渐形成了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两种体系,成为东方两颗璀璨的明珠。武术的一招一式、书法的一笔一划在无意识中渗透着民族传统哲学《易经》、太极图等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如张军平的《武术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初探》(武术科学,2006年第9期)。
中国武术与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因子,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产生之初均以实用性为主,随后,两者的发展逐渐从技术层面升华到艺术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艺术技巧运用的内核无意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道教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思想、古代军事思想,古典美学思想以及悟性与修身养性思想,可充分说明武术与书法两者呈现出来的文化精髓“人”的文化,是一种由技术层面升华到艺术层面的典型艺术代表。武术与书法两者的结合,相参相悟,互为贯通,取形得意,以无为之心出有为之形。如李威的《刍议武术与书法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妙》(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9期)
2.武术与书法演练风格技巧的相通性
武术与书法在美学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与书法一样,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釵股可谓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共同遵循着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诸多法则;武术与书法都体现了气韵生动的节奏美及章法的布局;对意境的追求是武术与书法共同的审美理想,从书法艺术的宝库之中,可以寻觅对武术演练技巧的启迪。如刘同为,王昊宁的《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武术与书法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融会贯通,互相啟发。书法讲究“入木三分”,即骨、筋、血、肉。武术也十分注重“骨法”。书法讲究间架结构平衡,否则体势不工,规格不整。武术要求身正步稳,势正招圆。书法与武术在初学的过程中,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武术首先必须从基本功开始,而后认识套路,学会套路,并到达精熟。书法学习首先从正楷开始,讲究横平竖直,铁画银钩,之后再学行书和草书。武术与书法都来源于生活,通过相互借鉴,学习和探索能够开阔眼界,从而使书法艺术增强意境、气势、韵味、节奏感、美感和功力。如陈东的《中国武术与书法的比较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2期)。
3.武术与书法思想精神的相似性
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艺术之间于其内在表现形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既有形的暗示与联系,也有神的契合与沟通,文武之间本没有鸿沟,它们是相息相通,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彼此融合,完全可以相互促进技艺。如舒献忠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思想精神的相似性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4.武术与书法在精气神内在要求的统一性
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虽然各有相对独立的内涵、法则、规律,但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相容之处,有“道德范畴,养生之道”的共同基本原则,在“意、力、境,形神统一”等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二者在统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发展。如刘明龙的《传统武术与书法的相似性和相融性》(衡水学院学报,2012.8),杨涛的《关于武术与书法气韵互通性的分析》(现代职业教育,2016.36)。
二、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1、武术与书法从宏观之间的比较研究到微观具体的相似相通研究
近40年的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武术与书法之间的研究主要是从大武术这个角度进行研究,但随着对武术与书法研究的认识与水平不断提高,逐渐从大武术的宏观层面变得更加精细和具体,精细到武术中的具体拳术,如剑术、长拳、太极拳等的研究,尤其是太极拳方面的研究较多。,如袁东的《论剑术与书法的共同之美》(中华武术研究,2012.5),包雪鸣的《论太极拳与书法的同源性》(书法欣赏,2012.10),吴忠义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太极拳的共通及分殊》(肇庆学院学报,2010.3),黄燕萍的《论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与毛笔书法运动的联系》(搏击,2010.8)。这些研究从不同的武术行拳技法和书法用笔技法中得到深入融通。
2、武术与书法从纯理论的研究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
目前研究共61篇成果,其中1981 -2000年近20年研究成果只有4篇;2001年-2010年为16篇。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在2011-2018年为41篇。2010年之前,两者之间主要是从历史文化、演练风格技巧、思想精神、精气神内在要求上进行比较研究。而2011年以后则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两者之间到达拳术的招式技法、书法的笔力技巧可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技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王菡薇的《中国书法与太极拳形神之契合》(文艺研究,2012.9),李淑敏的《太极拳与书法艺术》(中华武术研究,2012.4),郭巍的《少林武术与中国书法的比对性研究》(中州体育,2016.1)。
3、武术与书法两者之间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到两者的高度融合而成字拳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武术与书法两者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到达两种艺术的高度融合,
如太极拳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与汉字书法中的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笔画在技术的应用上可融为一体,一文一武,拳里有字,字内藏拳,达到汉字书法与武术行拳合而为一。如吴志勇的《武当太乙神剑门之字拳》(武当,2010.4),吴志勇《试论中国武当字拳文化研究的作用与价值》(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武当太乙神剑门拳功(简称为武当字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这种拳法是武术拳法与汉字书法结合形成的一种拳术。北京关亨九家传已十七代,1988年9月,关亨九老人(已故)将此功资料献给《武当》杂志,据称系继承其先祖所著《武当拳宗》,该拳法在江百龙先生的《武当拳之研究》一书中提到过。但这种拳法鲜为人知,知之者甚少,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需要国人进一步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发展。
三、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武当字拳是拳术与书法高度融合的一种拳法,它将两种优秀文化融为一体。写字即是练功,打拳即是写字,拳里有字,字里藏拳。这种高度融合的文化艺术,为中国武术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独特的作用。
作者简介
男,1968.2,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