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单株现象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h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普洱茶界闯出一枚新贵:单株。其火爆程度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大面积影响到其它茶类,譬如岩茶和白茶,也开始玩起了老丛单号料。茶贩子们谁手里没一点单株,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卖茶的。茶友之间谁没喝过单株,也都不好意思标榜自己是铁铮铮的古树茶发烧友。
  古树单株的评判标准
  圈内对于单株的争议,—直在掐架。《中国茶叶大辞典》里对单株的解释是单株选择即“系统选种”,英文名Individualselection。在普洱茶市场里,它的标签属性是,古树茶、大树龄、珍贵、稀缺,是金字塔尖的极品。据了解,一整片茶地里,能达到单株的级别有时就仅仅那么几棵。
  古树单株也是十多年来普洱茶市场飞速进化的结果,跨区域拼配→乡镇茶区→村寨→山头→小产区→单块地→超微产区→古树选株→古树单株。当然,单株也不是最近两年才冒出来的新秀,十多年前就已经有少数茶商和玩家参与了。只是如今有的单株不比以前的单株,几年前的单号茶树的毛茶产量怎么说也有大几公斤起,如今有的能产两三公斤毛茶的单号茶树就可以定义为单株了,甚至那些少于一两公斤毛茶的单号茶树也被牵强地贴上单株标签挂售,但体感和韵味远逊于纯正的古树单株。
  有业内人士认为,岩茶在历史上也是有单株的,通常成品茶在两三两左右,因为那时候手工制茶多。凤凰单丛也是真正的“单丛”,单棵树制作的,而不是指现在的某一个高香品种。所以,如果是选一棵茶树做,称单株也没问题,只是特定概念里的单株一定要树龄老,有特点。 笔者以为,这里边其实也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树单株的界定标准到底是什么,单号古树的鲜叶产量到底得是多少公斤及以上,树龄要在多少年及以上,这两项相加评判才是衡量一棵单株的标准,而生态环境则属于古茶树的软实力。可惜业界给出的信息一直都很模糊,众说纷纭,并没设定统一的标准,这也是导致单株市场比较无序的原因。
  有茶商对此表示很无奈:客户点名要单株,你叫他们怎么办。按此说来,量产少的单号茶树也按单株概念贩售实则是市场需求倒戈的结果?就好像收瓷器的藏家一律跟古董贩子点名要汝窑,可你说去哪里找来那么多汝窑,但为了收益,只能是依样画葫芦,哪里有高仿的就凑上。
  市场的法则,物以稀为贵
  有人认为,单株只是一种矫情的概念炒作,跟山头和村寨无关,倒是肥了茶农的腰包,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认为,单株确实是市场在精细化运作中的成功范例。毕竟,诸多发烧友的真实品饮体验证明了每棵能达到单株级别的古树都是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它的纯净度、口感、体感和韵味都是独一无二的,犹如后宫选美,环肥燕瘦各不同。因此,单株的存在也反证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湍急的水流,泥泞的山路,看着心惊肉跳的悬崖绝壁,窄到半米的土路,脚踝上的蚂蟥,野地里急就的午餐,翻山越岭背着鲜叶的身影,茶贩子们光鲜进山,下山时犹如刚经历世界大战的疲惫模样……是他们时不时在圈子晒出出的场景。
  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作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的部分人收茶真的很辛苦,有时为了追求品质,拿到一款性价比高的小产区鲜叶,并不愿随大流跑到山下路口轻松买鲜叶了事,而是若干人每天早出晚归进出深山,或者干脆单枪匹马潜入茶山,这样的耐力非一般人能忍受,最后标出的高价也在情理之中。
  单拿易武产区的弯弓而言,有知情茶商表示,树龄大的古树茶本来量也不是很多,高杆的就更稀少了,一旦有茶商费尽周折拿到原料,不翻几倍是不会出手的。所以,这些恐龙般稀有的高杆古树单株是单株中的王者,价高难企,大部分都在有实力的金主手里,普通茶友未必有机会品尝到。如果你在淘宝上看到什么三百元一饼的弯弓古树单株,立马可以断定真伪。
  而易武近年来诞生的另一个新贵铜菁河,零售价也是水涨船高。圈内皆知,铜菁河的纯古树茶其实很少,能拿到单片茶园中挑采的古树茶已经很难得了。有知情茶商透露,铜菁河的几十米高纯高杆(大约在二三十米),整个片区才十几棵,一棵采摘下来的鲜叶也就几公斤或者十几公斤,每一公斤的鲜叶价格均在几千以上,而且每一棵都有骨灰级玩家盯着,当地茶商都不一定分得到,所以这样的高杆单株采下来是不可能和其他古树茶混在一起,最终的价格必定是天价。
  即便有的茶商拿到了,也未必舍得出手,哪怕公斤价在几万元,千辛万苦抢到这么一点稀有东西,茶商自己也未必舍得卖,除了入库收藏,可能只会拿一部分出来回馈大客户,这也是顶级高杆单株有时比较尴尬的地方,因为没什么量,价格也就远远偏离市场运行机制的正常范畴。
  “泛单株”的顺势而生
  喝单株有时候还得碰运气,因为每棵被选到的茶树的树种、方位、日照、小生态都不一定一样,不是所有叫单株的茶都一定好喝,个别单株苦涩度也非常高,苦涩甜平衡感并不那么好,这是事实,但具备高级感的口腔体验一定是单株,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的优秀的老班章古树单株给人的震撼不亚于看一场顶级球赛,高苦高涩高甜,口腔、喉部刺激程度极高,但均衡性又控制得非常优秀。而易武一些茶区的高杆单株风格又完全是另一回事,水路细腻如丝绸,绵柔到骨酥,却又力量感十足,从口腔到喉部,承前启后,利落洒脱,如咏春拳,拳拳到肉。可见,优秀的古树单株给人的愉悅感还是能值回大把银子。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量的翻倍上涨,以及对品质要求的日趋精益,本来产量就稀少的古树单株开始无法承受市场的重。大家跟茶贩子砸单预定的时候都一再强调树龄越大越好,最好有三五百年以上,更夸张的有的报到一千八百多年以上(那应该是西汉年间的吧,但西汉年间的茶树能没病没灾一直安全存活到至今还得打很大问号),树围和冠幅也要越大越好,如果有条件,生态也得是一流的,隐在深山老林处,人迹罕至,无农残,不翻土,不修剪。
  可是这样的茶少之又少,有的茶商甚至都将收料战线拉伸到国境线以外的异域了,因为市场的板块轮动太快了,热点转换令人眼花缭乱,但营销宗旨都一样:为了满足发烧友的需求。可是古树单株毕竟产量不高,怎么办,于是,另一类型的“泛单株”便因此诞生了,这就是茶友间经常提及的选株级古树茶,诚然,同一片茶地里多棵茶树的鲜叶合在一起制作毛料让口感变得丰富多样、层次感鲜明,协调性好,有时甚至超越了单株带来的体感。
  对于茶商而言,选株使高端茶的产量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品质又不失水准,市场接受度又很高。例如古六山中的倚邦产区,据悉,真正称得上贡茶的原生种古茶树并不多,但市场上却有那么多人想要倚邦古树单株,显然是道艰难的题型,那只能在各个村里挑选树龄大的古树合并制作,既满足了诸多茶友的需求,也能让他们体验到古树纯料的口感,算是两全其美。
  然而,也有一些茶商给这类型的选株级古树茶贴上“单株”的标签,价格翻番,只是为了满足茶客们对“单株”的渴求。只是,这样的“单株”和真正意义上的单株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从多次的品饮经验里获知,树龄相当的多棵茶树原料匀堆后的口感和大树龄的单号茶树的口感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这里并非针对优劣而言,而是风格与口感的区别,单株不仅是玩家级的小众茶,它代表的风味只是它本身,是极員个性化的茶品,而一整个山头的茶园茶才能反映整体风味的共性。
  当然,购买单株所花费的银子要比选株级古树茶贵上一至两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并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如果要追求纯粹感和唯一陛,追求终极体验,那么谁也不会拦住你去选择优秀的单株作为收藏。购买单株还是选株,甚至混采茶这都是个人选择,轮不到别人来说事,自己高兴就好,只是在此奉劝一句,银子最终还是要用在刀刃上,单株的水很深,单株和单株之间有时差异很大,擦亮了眼再下手不迟。
其他文献
茉莉花茶作为外交茶礼,可追溯至清朝。慈禧曾经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使节和其夫人。19世纪中叶,福州茉莉花茶通过福州港畅销欧美和南洋。如今在福建厦门,茉莉花茶入选金砖会晤礼宾茶的行列,再次登上国际舞台。成为金砖会晤茉莉花茶赞助茶企的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也期盼着实现茉莉花茶华丽重生的梦想。  春伦茶业入选金砖茶礼并非偶然。“质量是第一生命。”这是傅天龙奉行不悖的信条。也正因为他对茶叶品质的坚守
期刊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尘中之地,久而无味。窃尝自谓,既为尘世,何尘外之有。嗟生之须臾,而终乎无为。道路所指,斜目所视。一步九失,一笔十点。乃自醉长卧,望百日于一息。饮食壁缝,足不履地。呼号酒囊,奔袭肉袋。既无山林啸,弗能秣马归。形留尘世里,忧戚常自嗟。  忽见尘外一庐,乃知世外之地。结庐人境,心远地偏。失鹿常在,逐之不归。盖任夷狄逐之,我自有尘外庐。蛮荒所识,岂及公孙?九行一息,四方莫不异。方悟存中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来,茶产业飞速壮大,以茶器、茶空间为主的茶的配套产业相偕进入繁华期。  茶器的无限可能  器与茶法关联极大,如宋代的点茶法的一些器物到了明代甚至无人能识别了,当明代普遍采用泡茶法时,自然而然与宋代点茶法所用的器物完全是两回事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家普遍以搪瓷大杯(或粗碗)饮茶,到今天茶道大兴、功夫茶盛行,从而形成的万千种纷繁的茶器,可谓今日昔时的巨大差异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发端进而
期刊
9月3日-5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以下简称“会晤”)期间举办的一些重要活动中,从“国宾礼茶”、会晤官方用茶到现场茶事接待服务,可以说,华祥苑茶业团队的参与度最高,接待的水平也是最高的。  为期3天的会晤中,他们为各国元首及夫人们冲泡了原产于福建、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其中又选择了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大红袍这两种韵味独具的乌龙茶佼佼者,并根据其独树一帜的品质特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
期刊
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陈成忠赫然在列。最近这十年,每隔三四年陈成忠都会有一个更响亮的头衔。2010年获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2014年获得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到今年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头衔已经到了手工技艺里最高级别。  无论头衔变得如何响亮,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成忠都是一贯的朴素、谦和。
期刊
6月9日,是今年的世界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用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对于“非遗”传人,社会各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对于“非遗”传人的认定以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角色上。  茶行业也有很多“非遗”传人,这些标杆人物对于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确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也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我们认为“非遗”传人一定要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三者缺一不可。而
期刊
斜滩古镇地处闽东寿宁县城南部,背靠有名的车岭马兰岗,有陆路通往县内各地和闽浙边界;水路直通福安、赛岐、三都澳等地。  1957年福(安)寿(宁)公路修通前的数百年间,县内以及邻近闽北的松溪、政和,还有浙南的泰顺、景宁、庆元等地的农特产品茶叶、桐油和粮食等大宗物产,都是靠山里担夫肩挑到斜滩装船出运;沿海的海产品及盐、食糖、布匹等南北杂货也由船运到斜滩,而后肩挑分散到县内和周边地区,供应民众日常生活和
期刊
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贵州铜仁市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总数达13处,居世界第一。  在国内,从国家到地方也都在积极开展“申遗”,并且还有持续升温的趋势。其中,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为主,这无不体现了当代中国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日益认同与重视。较之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突出的是非物质属性,更多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目前,
期刊
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白花授粉受精率极低,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因此,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中,常会出现遗传变异。如果其中有符合育种需要的基因型,加以选择和试验,则可省去人工创造变异(如人工杂交、诱变等)这样繁重的工作环节,而直接进入育种试验程序。茶树选择育种(系统选种),就是从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国内外在开展茶树育种的初期,茶树的
期刊
说到武夷山的制茶技艺高手,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非遗传承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锋就是这样一位技艺广受肯定、为人备受尊重的手艺人。  不管是这些年的茶界传说“王威王”,还是“金佛”、 “千年拜”茶等等,很多刘锋的铁杆粉丝聊起他家的茶都如数家珍,这些产品的品种居然都不是肉桂、水仙、大红袍等大宗品种,而是刘锋与其子刘峥陆续选育的品种。在武夷山,制茶牛人大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