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0-3岁是人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人类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早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0-3岁;家庭;婴幼儿;家长;音乐教育
0-3岁是人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人类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对儿童早期认知、语言、社交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早期学习机会越多、知识刺激、环境刺激越多,婴幼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也更多。“在人可能拥有的所有才能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1]
一、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的生理学研究依据
早在15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精神病学教授就在自己的研究中强调,节奏感可能与生俱来,它开始胎儿在子宫时就产生的节律性心跳。这种心跳使胸腔运动,使神经干及其分支在节律的方式下开始发育。到怀孕第6个月时,胎儿也似乎可以对听觉刺激有反应。比如,孕妇歌手常常会谈及胎儿活动的变化——在她们唱歌时,宝宝好像安静下来;作为钢琴师和其他器乐演奏者的孕妇也经常会注意到,当她们在演奏音乐或作短暂停顿时,胎儿会比平常活跃的多。还有事实论证胎儿远在出生前的孕期第五个月时,其中耳和内耳几乎可以到达成人的大小。研究者们用挑出来的羊羔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来做了类似的研究。之所以选择羊羔,是因为它们腹腔中的主动脉、大脉管和盆骨中靠近子宫的大动脉与人类特别相似,这些动脉和脉管都起着传输母亲有节律的声波的作用。有一点也已经得到证明:母亲的声音可以稍稍减弱一点到达胎儿的羊膜囊,此外母亲自身活动发出的声音也可以到达羊膜囊,如母亲的吞咽声、吃饭声、呼吸声以及肠鸣音等。这些新发现更加增强了多年来的一个信念:那就是,音乐发展实际上已经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开始了[2]。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一是强调了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二是强调一旦失去早期教育最佳的实施时间,损失无法弥补。对音乐教育而言,0-3岁同样是关键期,而家庭音乐教育要从零岁开始。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被国际教育界誉为“推动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1]由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尤其在教育界被广泛推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共包括如下九个方面:言语晤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述思想并与他人交流。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述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对自然世界(云朵.石头等的形状)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而音乐/节奏智能如何获得,那音乐教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而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音乐教育的价值远不仅体现在开发与培养人的音乐/节奏智能这一个方面,同样也体现在它能直接或间接地开发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其他多种智能方面。例如:音乐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要求身体与音乐协调运动,表演者要通过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则更是在音乐伴随下的一种身体运动。这表明音乐和音乐教育对开发和培养个体的身体运动智能是有益的。音乐作为一种世界的通用语言,它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特殊而有效的途径,通过音乐可以拉近人际间的距离,丰富人际交往的手段,创造人际交往的艺术氛围,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演绎和欣赏,可以说就是作曲家、表演家、欣赏者自我反省的过程,是表现人们观察自然现象所获得的一种内心感受,同时也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的一种感性展示和理性升华。因此,音乐与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方面同样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发音乐/节奏智能上,也不仅体现在从事音乐专业的人身上,同样还体现在开发与音乐及音乐智能有关的其他智能上,还体现在从事其他各项事业的所有人身上。而且可以预言,在未来社会,音乐教育的价值将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三、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与家庭育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就体现出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性。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同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等各个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氛围,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1、 树立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建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观:首要问题是树立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6],建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观。父母本人充当教育者在家庭中教自己的后代学习音乐,这种观点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难免有些生疏,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既不识谱也不会演奏,甚至还五音不全,那怎么可能去教孩子音乐呢?其实,早期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音乐教育基本上与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没有直接关系。麻省理工学院音乐家和发展心理学家本伯格经过长年的实践发现,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几乎完全是直觉的,是完全基于与音乐理论知识无关的听觉内容,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如乐音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一组音是归在一起呢?还是隔得很远呢?[4]而这种对音乐的感受与乐理知识、识谱等音乐基础知识没有任何关系。诚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对儿童学习音乐来说是应该的,这些知识的习得,会随着幼儿园的音乐课堂进入幼儿的认识领域。而家长作为孩子的音乐教师依旧具有重大意义,因为音乐教育一方面包含着显性知识传授;另一方面也包含着隐性的艺术熏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3]。
2、家庭音乐教育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家庭音乐教育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并在父母的引导下不断提高他们的非认知性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5]。家庭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备课,不需要说教,不需要课堂,只要父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精心选择能够覆盖音乐内在的基本要素和外在文化联系的曲目,用重复哼唱的方式影响婴幼儿,形成潜意识的接受和积累;对婴幼儿发出的具备哪怕是微弱音乐意义的声音给予及时和有一定艺术趣味的对答,形成婴幼儿积极的艺术性的社会交往意识;在听觉安全的前提下,使婴幼儿接触尽可能多样的人声、身体、乐器和环境的音响;可以充分利用经选择的录制音乐或现场音乐;在向婴幼儿创设音乐聆听机会时,有意识地随着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或轮廓摇动,轻拍,抚摩婴幼儿,或与他们一起做简单的律动;为婴幼儿选择、设计和提供安全的、具备潜在的多样性音乐声响探索的可能性,而且能被婴幼儿操作的玩具或具备玩耍性质的物体;与幼儿一起谈论音乐及其与表现和感情之间的关系,并尊重和鼓励孩子的独特见解,不宜将成人社会的习俗观点强加给他们,更不能带着实用主义、功利性的目的进行早期音乐家庭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来说,音乐是孩子一辈子受益的精神价值的积累,是提高文化修养的终身性教育。音乐技能技巧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只有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轻轻松松、不知不觉接受音乐教育才是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家庭音乐教育的最直接的目标。
3、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应与婴幼儿游戏活动紧密结合
早期音乐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赋”。就其在幼儿学习中的功能和结构而论,是无与伦比和至美至善的” [6]。家长要合理利用儿童的游戏大性,在游戏中渗入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获取丰富的音乐体验。为孩子哼唱一个小曲、念着儿歌玩游戏、放一首好听的歌曲…那么音乐教育就会随时在客厅里、卧房、在院子里、操场上得到实施。
音乐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贯穿于家庭教育的始终。在家庭音乐教育中,父母以一种特殊的教育者的身份引导和教化着自己的后代,家庭环境既是生活空间,也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熏陶相综合的特殊课堂。在这个特殊课堂里,会经常听到歌声、敲打声和嬉戏声。家庭音乐教育就是这样带给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也以孩子喜欢和快乐的方式打开了早期教育的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沈致隆著.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世斌,宫正著.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雅斯贝儿斯著.什么是音乐教育[M]. 三联书店,1991.
[4]王懿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资利萍.0-6岁儿童家庭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
[6]刘沛.早期学习和游戏理论与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对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 [J]. 黄钟,2000 年,第4期.
[7]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的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J].人民音乐,2004年,第4期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0)
关键词:0-3岁;家庭;婴幼儿;家长;音乐教育
0-3岁是人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人类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对儿童早期认知、语言、社交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早期学习机会越多、知识刺激、环境刺激越多,婴幼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也更多。“在人可能拥有的所有才能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1]
一、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的生理学研究依据
早在15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精神病学教授就在自己的研究中强调,节奏感可能与生俱来,它开始胎儿在子宫时就产生的节律性心跳。这种心跳使胸腔运动,使神经干及其分支在节律的方式下开始发育。到怀孕第6个月时,胎儿也似乎可以对听觉刺激有反应。比如,孕妇歌手常常会谈及胎儿活动的变化——在她们唱歌时,宝宝好像安静下来;作为钢琴师和其他器乐演奏者的孕妇也经常会注意到,当她们在演奏音乐或作短暂停顿时,胎儿会比平常活跃的多。还有事实论证胎儿远在出生前的孕期第五个月时,其中耳和内耳几乎可以到达成人的大小。研究者们用挑出来的羊羔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来做了类似的研究。之所以选择羊羔,是因为它们腹腔中的主动脉、大脉管和盆骨中靠近子宫的大动脉与人类特别相似,这些动脉和脉管都起着传输母亲有节律的声波的作用。有一点也已经得到证明:母亲的声音可以稍稍减弱一点到达胎儿的羊膜囊,此外母亲自身活动发出的声音也可以到达羊膜囊,如母亲的吞咽声、吃饭声、呼吸声以及肠鸣音等。这些新发现更加增强了多年来的一个信念:那就是,音乐发展实际上已经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开始了[2]。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一是强调了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二是强调一旦失去早期教育最佳的实施时间,损失无法弥补。对音乐教育而言,0-3岁同样是关键期,而家庭音乐教育要从零岁开始。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被国际教育界誉为“推动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1]由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尤其在教育界被广泛推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共包括如下九个方面:言语晤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述思想并与他人交流。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述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对自然世界(云朵.石头等的形状)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而音乐/节奏智能如何获得,那音乐教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而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音乐教育的价值远不仅体现在开发与培养人的音乐/节奏智能这一个方面,同样也体现在它能直接或间接地开发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其他多种智能方面。例如:音乐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要求身体与音乐协调运动,表演者要通过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则更是在音乐伴随下的一种身体运动。这表明音乐和音乐教育对开发和培养个体的身体运动智能是有益的。音乐作为一种世界的通用语言,它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特殊而有效的途径,通过音乐可以拉近人际间的距离,丰富人际交往的手段,创造人际交往的艺术氛围,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演绎和欣赏,可以说就是作曲家、表演家、欣赏者自我反省的过程,是表现人们观察自然现象所获得的一种内心感受,同时也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的一种感性展示和理性升华。因此,音乐与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方面同样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发音乐/节奏智能上,也不仅体现在从事音乐专业的人身上,同样还体现在开发与音乐及音乐智能有关的其他智能上,还体现在从事其他各项事业的所有人身上。而且可以预言,在未来社会,音乐教育的价值将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
三、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音乐教育与家庭育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就体现出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性。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同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等各个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氛围,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1、 树立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建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观:首要问题是树立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6],建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观。父母本人充当教育者在家庭中教自己的后代学习音乐,这种观点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难免有些生疏,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既不识谱也不会演奏,甚至还五音不全,那怎么可能去教孩子音乐呢?其实,早期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音乐教育基本上与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没有直接关系。麻省理工学院音乐家和发展心理学家本伯格经过长年的实践发现,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几乎完全是直觉的,是完全基于与音乐理论知识无关的听觉内容,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如乐音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一组音是归在一起呢?还是隔得很远呢?[4]而这种对音乐的感受与乐理知识、识谱等音乐基础知识没有任何关系。诚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对儿童学习音乐来说是应该的,这些知识的习得,会随着幼儿园的音乐课堂进入幼儿的认识领域。而家长作为孩子的音乐教师依旧具有重大意义,因为音乐教育一方面包含着显性知识传授;另一方面也包含着隐性的艺术熏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3]。
2、家庭音乐教育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家庭音乐教育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并在父母的引导下不断提高他们的非认知性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5]。家庭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备课,不需要说教,不需要课堂,只要父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精心选择能够覆盖音乐内在的基本要素和外在文化联系的曲目,用重复哼唱的方式影响婴幼儿,形成潜意识的接受和积累;对婴幼儿发出的具备哪怕是微弱音乐意义的声音给予及时和有一定艺术趣味的对答,形成婴幼儿积极的艺术性的社会交往意识;在听觉安全的前提下,使婴幼儿接触尽可能多样的人声、身体、乐器和环境的音响;可以充分利用经选择的录制音乐或现场音乐;在向婴幼儿创设音乐聆听机会时,有意识地随着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或轮廓摇动,轻拍,抚摩婴幼儿,或与他们一起做简单的律动;为婴幼儿选择、设计和提供安全的、具备潜在的多样性音乐声响探索的可能性,而且能被婴幼儿操作的玩具或具备玩耍性质的物体;与幼儿一起谈论音乐及其与表现和感情之间的关系,并尊重和鼓励孩子的独特见解,不宜将成人社会的习俗观点强加给他们,更不能带着实用主义、功利性的目的进行早期音乐家庭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来说,音乐是孩子一辈子受益的精神价值的积累,是提高文化修养的终身性教育。音乐技能技巧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只有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轻轻松松、不知不觉接受音乐教育才是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家庭音乐教育的最直接的目标。
3、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应与婴幼儿游戏活动紧密结合
早期音乐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赋”。就其在幼儿学习中的功能和结构而论,是无与伦比和至美至善的” [6]。家长要合理利用儿童的游戏大性,在游戏中渗入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获取丰富的音乐体验。为孩子哼唱一个小曲、念着儿歌玩游戏、放一首好听的歌曲…那么音乐教育就会随时在客厅里、卧房、在院子里、操场上得到实施。
音乐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贯穿于家庭教育的始终。在家庭音乐教育中,父母以一种特殊的教育者的身份引导和教化着自己的后代,家庭环境既是生活空间,也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熏陶相综合的特殊课堂。在这个特殊课堂里,会经常听到歌声、敲打声和嬉戏声。家庭音乐教育就是这样带给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也以孩子喜欢和快乐的方式打开了早期教育的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沈致隆著.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世斌,宫正著.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雅斯贝儿斯著.什么是音乐教育[M]. 三联书店,1991.
[4]王懿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资利萍.0-6岁儿童家庭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
[6]刘沛.早期学习和游戏理论与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对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 [J]. 黄钟,2000 年,第4期.
[7]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的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J].人民音乐,2004年,第4期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