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学现状分析 学科结构 地理教学 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科教学理论认为学科教学应该教授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以适应“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本文在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对知识构建的迫切需要,阐明了学科教学理论的特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以及知识构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从事初中地理教学20多年,听过很多地理课,发现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没有板书,更谈不上知识建构。只是用很快的速度提问、让学生看课件回答、背过、记住,而且很多这样的课被认为是高效课堂,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很多知识。但是,作为一门综合性区域性很强的学科,地理课不能这么上,应该努力体现学科特征,用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二、理论依据
学科结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建的、是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课程入手,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构建起来的,其目的是解决学科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学科结构理论认为: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科结构的组成要素,而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即为结构。
三、学科结构的特征与作用。学科结构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两个特征
(1)整体性是指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充满关系的有机整体。学科教学中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不只是了解概念、规则和原理本身,而且要思考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则之间以及与事实现象之间的联系,使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构建经纬交织的知识网络,克服离散性。这样就既易于学习,也便于深化理解和记忆。因为学习材料纳入个人的知识结构中之后,可减少复杂性而易于恢复、便于提取。学科结构的整体性特征非常适合地理学科。离开知识构建,地理学科真的成了一盘离散的沙子。就像我们看到的,课堂上老师一直在提问,把学科知识分离成一个个填空题、简答题、填图题;或者拿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安静地做一堆填空题、简答题、填图题。这样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
(2)层次形是指学科知识由于观念的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程度不同,所以会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金字塔形的结构。而处于塔顶的就是学科领域中核心的基本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与这些基本观念相伴随的完全形式的体系,就能起到以纲带目、以简驭繁的效果。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好课”,老师是很累的。因为老师一直在提问一个一个离散的知识点,学生一直在回答一个一个毫无联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课越好,老师越累。因为老师走错了方向,没有通过知识构建祈祷以纲带目、以简驭繁的作用。
四、构建初中地理教学知识结构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性上的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对整个学科的内容具有统帅作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可以理解许多特殊的现象。如学生学习了地形的概念、分类和分析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就能分析理解不同区域的地形特征。平常听课发现,许多地理老师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教学,导致学生基本概念不清晰,影响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学科知识。布鲁纳说:“关于人类的记忆经过与实际的充分研究,我们能够说的最基本的东西,也许就是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结构得很好的筐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知识构建就是一个结构得很好的筐子,能让学生有条理有方法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迁移是指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积极影响。凡是二者之间有相同或相识的因素,就能产生迁移。由于你掌握了前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容易理解后面的新知识,对遇到的新问题就容易解答,也就是能“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布鲁纳认为“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应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而要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只有精通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做到。通晓某一学科基本结构,不但要掌握其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研究这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学科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你理解了学科知识结构,那么这种理解会使你独立前进。
仔细回味,我们的学生在地理课上独立前行过么?学生自己学会走了,老师好像没有作用了。所以我们一直在提问,现实是我们在引导着学生学习,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向。我们应该重视知识构建的作用,让初中地理教学在学科理论知道下健康前行。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
(2)李建刚.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褚亚萍.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杨启亮.困惑与抉择.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5)张亚南.高考能力测试与试题设计地理.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内容简介: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科教学理论认为学科教学应该教授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以适应“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本文在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对知识构建的迫切需要,阐明了学科教学理论的特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以及知识构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从事初中地理教学20多年,听过很多地理课,发现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没有板书,更谈不上知识建构。只是用很快的速度提问、让学生看课件回答、背过、记住,而且很多这样的课被认为是高效课堂,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很多知识。但是,作为一门综合性区域性很强的学科,地理课不能这么上,应该努力体现学科特征,用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二、理论依据
学科结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建的、是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课程入手,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构建起来的,其目的是解决学科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学科结构理论认为: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科结构的组成要素,而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即为结构。
三、学科结构的特征与作用。学科结构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两个特征
(1)整体性是指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充满关系的有机整体。学科教学中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不只是了解概念、规则和原理本身,而且要思考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则之间以及与事实现象之间的联系,使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构建经纬交织的知识网络,克服离散性。这样就既易于学习,也便于深化理解和记忆。因为学习材料纳入个人的知识结构中之后,可减少复杂性而易于恢复、便于提取。学科结构的整体性特征非常适合地理学科。离开知识构建,地理学科真的成了一盘离散的沙子。就像我们看到的,课堂上老师一直在提问,把学科知识分离成一个个填空题、简答题、填图题;或者拿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安静地做一堆填空题、简答题、填图题。这样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
(2)层次形是指学科知识由于观念的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程度不同,所以会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金字塔形的结构。而处于塔顶的就是学科领域中核心的基本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与这些基本观念相伴随的完全形式的体系,就能起到以纲带目、以简驭繁的效果。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好课”,老师是很累的。因为老师一直在提问一个一个离散的知识点,学生一直在回答一个一个毫无联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课越好,老师越累。因为老师走错了方向,没有通过知识构建祈祷以纲带目、以简驭繁的作用。
四、构建初中地理教学知识结构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性上的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对整个学科的内容具有统帅作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可以理解许多特殊的现象。如学生学习了地形的概念、分类和分析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就能分析理解不同区域的地形特征。平常听课发现,许多地理老师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教学,导致学生基本概念不清晰,影响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学科知识。布鲁纳说:“关于人类的记忆经过与实际的充分研究,我们能够说的最基本的东西,也许就是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结构得很好的筐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知识构建就是一个结构得很好的筐子,能让学生有条理有方法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迁移是指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积极影响。凡是二者之间有相同或相识的因素,就能产生迁移。由于你掌握了前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容易理解后面的新知识,对遇到的新问题就容易解答,也就是能“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布鲁纳认为“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应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而要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只有精通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做到。通晓某一学科基本结构,不但要掌握其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研究这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学科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你理解了学科知识结构,那么这种理解会使你独立前进。
仔细回味,我们的学生在地理课上独立前行过么?学生自己学会走了,老师好像没有作用了。所以我们一直在提问,现实是我们在引导着学生学习,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向。我们应该重视知识构建的作用,让初中地理教学在学科理论知道下健康前行。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
(2)李建刚.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褚亚萍.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杨启亮.困惑与抉择.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5)张亚南.高考能力测试与试题设计地理.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