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人问我,龙应台写得最好的一本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目送》,而在这本散文集中,我最爱的,也是《目送》。
  在《目送》中,作者细腻而生动地交织着她所经历的母子情、父女情。当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她和他,手牵手,走向人生又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小小的孩子,正走向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即将成为小学生,我想,他和他母亲心中一定都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吧!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仍不断的回头,好象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想,这或许是第一次吧,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怀抱,第一次放开妈妈的手,独个儿在学校待上一整天,华安并没有哭闹,也没有撒娇,好奇心和勇气驱使他一步步走向前方,但母子间的深情却从茫茫人海中的回头一瞥便显露无遗,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对孩子不舍的牵挂,此情深处,无言,已懂。
  转眼,时光飞逝,华安早长大了,长成了“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当长大后的孩子初次离家去往美国时,对母亲说,“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当孩子临走前一瞬间,身为一个母亲,“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在这里,作者特意将儿子小时候与长大后对母亲的情感态度作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是多么辛酸而残忍啊!长大后对母亲的疏离,母子间无法跨越的代沟,这是无意间促成的偶然,还是无数因素重叠交织的可悲的必然?我不知道。
  对作者来说,真正落寞的,不仅是与儿子的隔阂,还有她父亲的老和死。在她去大学任教的第一天,父亲送她,开着廉价的小货车,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每一次当我读到这里,总有一股强烈的酸涩感刺激泪腺,在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话语里,包含了多少自豪与骄傲,却又有多少无奈与说不出口的辛酸。父爱,并非有多重,但真的够深沉。不是嘴上说:“女儿我好爱你”,而是:“孩子,爸爸就送到这儿,接下来的路,你一个人,坚强而体面地走下去。”
  而到最后,最后的最后,再深再沉的爱也无法阻止一个人的老去,再诚再真的挽留也无法留住远逝的生命。火葬场前,细雨吹乱了发丝,打湿了衣襟,而作者深深凝望,希望记得最后一次目送,从此以后,她是一个没有爸爸的人了,她对父亲,也只有残存的回忆片段。“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时觉得人生在世真如梦一场,一生中遇见许许多多的人,迎来送往许许多多的过客,又在别人的生命中无数次地扮演过客,人心是暖,可人情,说到底也终究是淡漠的,在骨肉血亲中也不例外。儿时怀中的撒娇与玩笑,最终化为长大后头也不回地转身,永远当作靠山和保护伞的人也终有一天会决绝离去,最后只会留下我们自己,一个人,只有一个人,在世间一片繁华的沙漠中孤独前行。而人,生来便注定是孤独的。我们目送一个个身影的远去,我们一次又一次离开对方又或是,挽留对方,但这终究是徒劳的。而对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我们不必追,因为,我们永远也追不上。既然如此,不如学会放手,或许,放手,才是最好的挽留。
其他文献
【摘要】自2010年开始,江阴市在所有的初中和小学全面启动“锡剧进校园”工程,把锡剧列入江阴市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学计划,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进行锡剧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和喜欢锡剧,让锡剧在新时代得以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問题。在推进“锡剧进校园”中的过程中,笔者从兴趣点、难点、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锡剧;教学;校园  【中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国民音乐素质教育的愈发重视和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起来。合唱教育作为具有集体性教学特点且最易于活跃校园氛围的音乐形式之一,成为中小学最为普及的教学活动。针对合唱教学开展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本文立足国庆分指挥视角,以中小学合唱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为基点,着重阐述关于中小学开展合唱教学的实践对策,以期进一步掌握中小学合唱教学实践动态。  【关键词】中小学音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契合了初中新课程建设内核,苏州文化积淀丰厚,以阳澄渔歌为代表的乡土音乐特色鲜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延伸了教学课堂,也滋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乡土音乐;课堂;启示;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19-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可以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音乐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感受音乐的内涵,获得良好的体验,也可以促使学生的知、情、意并重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许多人都提倡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让学生在音乐中滋生情感,在欣赏中浸润心灵。本文以大专院校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进行音乐情感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对大专院校音乐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专院校;音乐;情感;心灵 
期刊
【摘要】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课堂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围绕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理念制定音乐教学方案,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方案符合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需求,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因材施教;新课标理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提升中学生音乐素养,完善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要创造出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情景,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课教学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练习等活动,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音乐《中国功夫》一课的教学为例,从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巧用其他学科资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丰
期刊
必勝在心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的音乐作为基础,以朱晓玫演奏的版本为例,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老子的思想,浅析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求这位艺术家在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时的一种宁静平和的内心境界。  【关键词】巴赫;老子;朱晓玫;《哥德堡变奏曲》;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越來越严重,而合唱可以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对老人有很大的好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榕树合唱团;生理;心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38-02  【本文著录格式】王艺霖 .合唱艺术活动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李坚雄教授从教55周年为引子,通过对二胡演奏传承方式、亲传的核心与内涵的分析,体现二胡演奏“亲传”的重要性,提炼出二胡经典演奏“亲传”一脉相传、精益求精及知行合一的品质与精神。  【关键词】亲传;传承;二胡演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36-02  【本文著录格式】祝晨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