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一词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是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已成为共识。民营企业要持续快速发展,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缺乏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之招聘程序不规范,方法单一落后,导致招人难。最突出的体现是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尚未被企业家所接受。其表现是:第一、企业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便有,在功能定位、人员配备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性。其工作停留在考勤、奖惩、工资分配、档案管理等事务性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缺乏挖掘和培养企业自己人才的中长期计划。第二、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较多地考虑外部环境而较少地研究完成这些战略的用人策略。第三、很多老板甚至有一个非常狭隘的观念:反正人员流失很快,我用不着花大力气在“人”身上,最终导致企业陷入人员流失加速、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之中。第四、相当一部分民企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现用现招”的现象较普遍。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规则混乱,导致管人难。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过多地依赖企业主的个人能力、经验或威望,常借助于传统的命令式、家族式管理;藐视人事法规政策,企业的建章建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员工缺乏归属感、稳定感;有问题找老板,只有老板说了才算,老板喜欢的才做;管理人员职权不明晰,互不买帐,协同性差;不仅外人难管理,家族成员的明争暗斗,各自为政的现象更有之。人难管成了民企的心病。
3、待遇低下,奖惩失衡,发展空间小,导致留人难。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给予的资源支持往往比较匮乏,要么根本没有具体的薪金待遇和奖惩制度;要么就算有,由于事事老板一人做主,该承担的责任没人承担,该负责的事情没人负责,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上家族成员的存在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公正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打击了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工作勤奋努力的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又担心人才对企业的忠诚与否,企业内从财务到核心部门充斥着家族人士,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不是以员工的能力与实际需要为标准,而是将外聘人员当外人,担心对员工花了血本实施培训后,“庙小”留不住“高僧”了,索性不给予培训机会。这就引发员工的流失,严重影响士气及整个组织氛围。
4、企业文化建设不力,塑人难。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教育培训方面有着天生的缺陷。他们一般都白手起家,以生存作为第一需要,根本没有更多的去想员工精神方面的要求。管理者中相当一部分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企业文化,或只是局部地、片面地理解它,或低估、忽视企业文化的价值以及企业文化缺失所产生的后果。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单纯的雇佣关系,企业的凝聚力不强。其实,丰厚物质奖励固然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但绝不可奉行唯钱至上,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才是更为重要的激励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理念层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民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观念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既是根据人的特点和特长设计人的工作,从而使人力资源的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树立以下观念: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全是人事部门的事,而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第二,人是资源而不是成本,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它东西,而是由每一名员工组成的人力资源。第三,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民企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必由之路。老板和经理人之间应建立一种高度默契、互信和谐的技术依存关系。第四,员工是客户,企业与员工应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员工的报酬视作对公共利润的分享,双方寻求的是互相发展、互相满意。需要强调,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质,企业家的个人素质修养、魅力、胸怀和领导艺术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缺欠应负直接责任。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直接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
2、制度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现代管理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在刚性制度安排下的契约和理性。民营企业也只有通过建立全面、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结构化水平。
首先,招聘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目前先进企业都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非常重视员工招聘、筛选、录用到离职等各个环节相互间的衔接与配套。民营企业要科学地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岗位要求,做到因岗配人;在招聘方法上,突破传统的面试法,综合运用笔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多种方法来考察应聘者的各种能力;在招聘范围上,打破封闭式和内外有别的“差序格局”,面向社会吸引人才,人人平等,择优录取。
其次,劳动用工制度严格化。劳动合同的推行,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企业用法律手段来提高用人效益,减少用人成本提供了保障。民营企业要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全面体现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关心员工利益。同时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更新企业用人观念。
第二,薪酬制度人性化是关键。薪酬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矛盾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我国民营企业薪酬在某种不完全统计中已介于国企和外企之间,说明民营企业正在努力完善薪酬体系,开始重视薪酬的给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薪酬实行保密;考核流于形式,与员工收入不挂钩;奉行“得到的取决于付出的”边际生产力工资论。面对新形势,民营企业只有在薪酬管理制度上改革创新,充分认识人本管理的特点,尽快建立起“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机制,才能在人才争夺战中取胜。就企业整体而言,应以外在薪酬、物质激励为核心,对内在薪酬、精神激励加以重视;就个体而言,民企应打破神秘主义,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按实际表现支付薪酬,不断创新员工福利方式,真正以人为本。
第四,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化。通过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国企相比,它有着更灵活更有效的激励方式,比如除传统的工资、奖金激励外,民企应注意把员工的福利放到首要位置,具体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等。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民企开始探索股权激励。另外,晋升、事业、目标、荣誉、培训、感情等精神激励也值得民企思考。当然,激励机制固然重要,但民企建立人力资本约束机制也迫在眉睫。
3、文化层面:讲究艺术,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管理无常态,实用出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方式而存在,同时也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对增强企业吸引力、凝聚力等发挥着无形的作用。我国民营企业首先应确立“企业即人”、“人是企业支柱”’的基本理念。在文化建设时要重视传统的文化特征,如乡土情结、家族制传统、物质利益导向;要考虑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具有创新性、学习性和融合性的现代企业文化;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把家族外的成员凝聚起来,建立一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竞争文化。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缺乏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之招聘程序不规范,方法单一落后,导致招人难。最突出的体现是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尚未被企业家所接受。其表现是:第一、企业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便有,在功能定位、人员配备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性。其工作停留在考勤、奖惩、工资分配、档案管理等事务性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缺乏挖掘和培养企业自己人才的中长期计划。第二、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较多地考虑外部环境而较少地研究完成这些战略的用人策略。第三、很多老板甚至有一个非常狭隘的观念:反正人员流失很快,我用不着花大力气在“人”身上,最终导致企业陷入人员流失加速、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之中。第四、相当一部分民企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现用现招”的现象较普遍。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规则混乱,导致管人难。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过多地依赖企业主的个人能力、经验或威望,常借助于传统的命令式、家族式管理;藐视人事法规政策,企业的建章建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员工缺乏归属感、稳定感;有问题找老板,只有老板说了才算,老板喜欢的才做;管理人员职权不明晰,互不买帐,协同性差;不仅外人难管理,家族成员的明争暗斗,各自为政的现象更有之。人难管成了民企的心病。
3、待遇低下,奖惩失衡,发展空间小,导致留人难。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给予的资源支持往往比较匮乏,要么根本没有具体的薪金待遇和奖惩制度;要么就算有,由于事事老板一人做主,该承担的责任没人承担,该负责的事情没人负责,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上家族成员的存在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公正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打击了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工作勤奋努力的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又担心人才对企业的忠诚与否,企业内从财务到核心部门充斥着家族人士,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不是以员工的能力与实际需要为标准,而是将外聘人员当外人,担心对员工花了血本实施培训后,“庙小”留不住“高僧”了,索性不给予培训机会。这就引发员工的流失,严重影响士气及整个组织氛围。
4、企业文化建设不力,塑人难。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教育培训方面有着天生的缺陷。他们一般都白手起家,以生存作为第一需要,根本没有更多的去想员工精神方面的要求。管理者中相当一部分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企业文化,或只是局部地、片面地理解它,或低估、忽视企业文化的价值以及企业文化缺失所产生的后果。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单纯的雇佣关系,企业的凝聚力不强。其实,丰厚物质奖励固然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但绝不可奉行唯钱至上,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才是更为重要的激励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理念层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民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观念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既是根据人的特点和特长设计人的工作,从而使人力资源的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树立以下观念: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全是人事部门的事,而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第二,人是资源而不是成本,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它东西,而是由每一名员工组成的人力资源。第三,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民企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必由之路。老板和经理人之间应建立一种高度默契、互信和谐的技术依存关系。第四,员工是客户,企业与员工应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员工的报酬视作对公共利润的分享,双方寻求的是互相发展、互相满意。需要强调,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质,企业家的个人素质修养、魅力、胸怀和领导艺术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缺欠应负直接责任。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直接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
2、制度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现代管理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在刚性制度安排下的契约和理性。民营企业也只有通过建立全面、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结构化水平。
首先,招聘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目前先进企业都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非常重视员工招聘、筛选、录用到离职等各个环节相互间的衔接与配套。民营企业要科学地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岗位要求,做到因岗配人;在招聘方法上,突破传统的面试法,综合运用笔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多种方法来考察应聘者的各种能力;在招聘范围上,打破封闭式和内外有别的“差序格局”,面向社会吸引人才,人人平等,择优录取。
其次,劳动用工制度严格化。劳动合同的推行,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企业用法律手段来提高用人效益,减少用人成本提供了保障。民营企业要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全面体现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关心员工利益。同时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更新企业用人观念。
第二,薪酬制度人性化是关键。薪酬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矛盾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我国民营企业薪酬在某种不完全统计中已介于国企和外企之间,说明民营企业正在努力完善薪酬体系,开始重视薪酬的给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薪酬实行保密;考核流于形式,与员工收入不挂钩;奉行“得到的取决于付出的”边际生产力工资论。面对新形势,民营企业只有在薪酬管理制度上改革创新,充分认识人本管理的特点,尽快建立起“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机制,才能在人才争夺战中取胜。就企业整体而言,应以外在薪酬、物质激励为核心,对内在薪酬、精神激励加以重视;就个体而言,民企应打破神秘主义,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按实际表现支付薪酬,不断创新员工福利方式,真正以人为本。
第四,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化。通过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国企相比,它有着更灵活更有效的激励方式,比如除传统的工资、奖金激励外,民企应注意把员工的福利放到首要位置,具体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等。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民企开始探索股权激励。另外,晋升、事业、目标、荣誉、培训、感情等精神激励也值得民企思考。当然,激励机制固然重要,但民企建立人力资本约束机制也迫在眉睫。
3、文化层面:讲究艺术,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管理无常态,实用出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方式而存在,同时也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对增强企业吸引力、凝聚力等发挥着无形的作用。我国民营企业首先应确立“企业即人”、“人是企业支柱”’的基本理念。在文化建设时要重视传统的文化特征,如乡土情结、家族制传统、物质利益导向;要考虑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具有创新性、学习性和融合性的现代企业文化;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把家族外的成员凝聚起来,建立一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竞争文化。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