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公办幼儿园数量少,为数不多的公办园还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聘用教师流动性较大,幼教工作者的待遇偏低,存在职业倦怠感,幸福指数偏低,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到幼教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幼儿教育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深入到每一位家长心中,而现有的规范公办园数量少,幼儿家长让孩子上优质幼儿园的要求极其迫切,每个家庭都想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名牌幼儿园,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数量极少的公办园数量和数量庞大的幼儿入园需求形成了十分突出供需矛盾,从而造成了幼儿入园难、入公办园更难的社会问题。
二、 现有的公办幼儿园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人员岗位配备和用人机制,正式在编在岗的教职工数量不足,要想使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就需要从社会上招聘一定数量的临时聘用人员,这些人员的待遇又由于幼儿园经费不足而低于正式人员,由于对各项待遇不满意,往往干一段时间就会跳槽,幼儿园再重新聘用新的工作人员,循环往复,就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频频更换老师,使幼儿的学习生活受影响,家长不满意。
三、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存在职业倦怠
幼儿园目前最高职称为小学高级教师,有极个别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比例极小,一名教师参加工作十几年达到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水平后,很难再有上升空间,薪资待遇也几乎是停步不前,一年仅提高每月二三十元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十元封顶,和现在的物价根本不成比例,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就有可能受到影响,产生倦怠感。工作辛苦,责任重大,使幼教工作者的压力普遍很大,幼教工作者的付出和社会的认可度不成比例,幸福指数不高,而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幼教事业的总体发展。
幼儿教育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
一、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
应大力发展公办园,让的每个行政区都能有几所规范的公办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民办园共同提升教育水平,让市民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也需要做到均衡化发展。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
保障幼儿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完善选拔聘用教师的机制,拓宽幼儿教师的发展空间,让每一名幼儿教师在不同的阶段都能有所追求,有成就感,无生活之忧,从而留住优秀幼教人才。
三、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
只有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从而促进幼儿教育水平提升。从古至今人们常常歌颂教师,说:“教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话语在对教师赞美的同时,也给教师的角色涂上了一层悲壮色彩,不仅是整个社会,连我们做教师的人自己也总是认为我们干着高尚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职业。
有一位教授曾经提到,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出于职业良心,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前两种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种境界是“自律”取向,并建议幼儿教师们实现从“他律”向“自律”转变。高尚是来自外界的评价,而幸福才是我们的真实内在体验。
现实中,迫于生活的压力,有些人不得不把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在这种状态下,又何谈什么体验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呢?幼教工作者也是普通的人,也要解决好基本的生活问题才能没有牵绊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想想看,一个没有幸福感的人怎样去教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只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体验到了幸福,感受到那份来自社会的尊敬和工作上的成就,真心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我们的幼教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
其实,幸福的感受就是能不断地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保持生活和工作的活力,让自我成为幸福感的主人,幸福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有人说:“当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苦的,教的结果是甜的。”这样的说法仅仅把幸福看成是结果性的东西,如果能将创造幸福的过程就当作感受幸福的过程,它将与创造的过程同在,我们感受到的工作的幸福就越丰富,就越绵长。就会把“要我工作”变为“我要工作、我爱工作”。
在教育中我们与幼儿是互动的,我们既是幸福的创造者,也是幸福的感受者。我们幸福地去教孩子们,我们的精神就会永远地融入了孩子的心灵,滋润着他们的未来生活。幼儿是幸福的感受者,也是幸福的创造者,他们的成长的力量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和灵感,让我们体验到什么是作为幼教人真正的幸福。
我们幼教工作者可以是“红烛”,但红烛也希望在燃烧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幼教工作者也可以是“春蚕”,但春蚕吐丝也能实现自我的追求;幼儿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职业,幼教工作者应该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并把幸福和爱传递给可爱的孩子们!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幼儿教育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深入到每一位家长心中,而现有的规范公办园数量少,幼儿家长让孩子上优质幼儿园的要求极其迫切,每个家庭都想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名牌幼儿园,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数量极少的公办园数量和数量庞大的幼儿入园需求形成了十分突出供需矛盾,从而造成了幼儿入园难、入公办园更难的社会问题。
二、 现有的公办幼儿园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人员岗位配备和用人机制,正式在编在岗的教职工数量不足,要想使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就需要从社会上招聘一定数量的临时聘用人员,这些人员的待遇又由于幼儿园经费不足而低于正式人员,由于对各项待遇不满意,往往干一段时间就会跳槽,幼儿园再重新聘用新的工作人员,循环往复,就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频频更换老师,使幼儿的学习生活受影响,家长不满意。
三、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存在职业倦怠
幼儿园目前最高职称为小学高级教师,有极个别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比例极小,一名教师参加工作十几年达到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水平后,很难再有上升空间,薪资待遇也几乎是停步不前,一年仅提高每月二三十元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十元封顶,和现在的物价根本不成比例,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就有可能受到影响,产生倦怠感。工作辛苦,责任重大,使幼教工作者的压力普遍很大,幼教工作者的付出和社会的认可度不成比例,幸福指数不高,而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幼教事业的总体发展。
幼儿教育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
一、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
应大力发展公办园,让的每个行政区都能有几所规范的公办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民办园共同提升教育水平,让市民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也需要做到均衡化发展。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
保障幼儿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完善选拔聘用教师的机制,拓宽幼儿教师的发展空间,让每一名幼儿教师在不同的阶段都能有所追求,有成就感,无生活之忧,从而留住优秀幼教人才。
三、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
只有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从而促进幼儿教育水平提升。从古至今人们常常歌颂教师,说:“教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话语在对教师赞美的同时,也给教师的角色涂上了一层悲壮色彩,不仅是整个社会,连我们做教师的人自己也总是认为我们干着高尚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职业。
有一位教授曾经提到,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出于职业良心,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前两种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种境界是“自律”取向,并建议幼儿教师们实现从“他律”向“自律”转变。高尚是来自外界的评价,而幸福才是我们的真实内在体验。
现实中,迫于生活的压力,有些人不得不把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在这种状态下,又何谈什么体验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呢?幼教工作者也是普通的人,也要解决好基本的生活问题才能没有牵绊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想想看,一个没有幸福感的人怎样去教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只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体验到了幸福,感受到那份来自社会的尊敬和工作上的成就,真心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我们的幼教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
其实,幸福的感受就是能不断地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保持生活和工作的活力,让自我成为幸福感的主人,幸福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有人说:“当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苦的,教的结果是甜的。”这样的说法仅仅把幸福看成是结果性的东西,如果能将创造幸福的过程就当作感受幸福的过程,它将与创造的过程同在,我们感受到的工作的幸福就越丰富,就越绵长。就会把“要我工作”变为“我要工作、我爱工作”。
在教育中我们与幼儿是互动的,我们既是幸福的创造者,也是幸福的感受者。我们幸福地去教孩子们,我们的精神就会永远地融入了孩子的心灵,滋润着他们的未来生活。幼儿是幸福的感受者,也是幸福的创造者,他们的成长的力量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和灵感,让我们体验到什么是作为幼教人真正的幸福。
我们幼教工作者可以是“红烛”,但红烛也希望在燃烧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幼教工作者也可以是“春蚕”,但春蚕吐丝也能实现自我的追求;幼儿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职业,幼教工作者应该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并把幸福和爱传递给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