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在新课程、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本文拟就导学案在历史教育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案;探索
一、导学案的优点
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有感觉就是一节课完不成一节课的内容,而且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说,即使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也总是担心学生没注意,会不断地强调很多遍。在不断地重复中,一节课的时间眨眼就过了,到最后,我仍然留很多很多还想“强调”的知识点。用了导学案,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落实教材,看着学生们把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都落实了写在学案上了,其实教学过程中还多了几分踏实。也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对同一个知识不断地重复强调了,无形之间省了很多时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
导学案的使用,第二个优点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了。虽然这几年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学了很多理论,并一再强调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足够长的时间自主学习。但或许是文科老师的特点——话多,也或者是自身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我总是会把一堂课上成由我一个人“表演”的独角戏模式。学生无所是事很无聊,老师感觉也很辛苦。如今,因为学生手中的导学案要完成,再话多的老师也会要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一节课下来,终于发现课由以前“老师的课”变成了真正的“学生的课”了。
导学案使用还有第三个优点,那就是备课过程考虑得更全面。以前的教学中,虽然每节课也认真地备了课,但都是只备了老师。把自己一节课要讲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倒是准备得很详细很全面。却从来没考虑过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点什么,应该获得哪些知识。而导学案的备课过程中,首先选择的基础知识填空,就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意识地记忆。另外我还会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容易忽视的地方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选择题之类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落实。尽量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这种导学案的设计,也使课堂体现出讲练结合的的优点。学案稿还可以让学生留着作为将来复习的资料。
二、导学案的不足
首先在学案式教学的形式上,多数教师都是设计成纸质学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完整。最初我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時间长了,一个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这就是学案不能很好的保留下来,等到复习时曾经写过的题无从寻找。而且打印出来的学案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想再进一步修改也成了一件难事。
其次是在学案的设计中“自主学习”这一部分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自主学习”目的是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安排在何时却是个问题。安排在新课教授前让学生在课间或回家去完成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课上进行又会占用时间。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的改变。针对前者,我不再把学案固定成纸质的形式,而是把设计的问题用小黑板,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既解决了纸质学案的保存问题,又方便问题的修改。如果在前一节课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时修改。针对后者,我把“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虽然会占一部分课时,但是可以保证学习效率,也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当然,在学案式教学的实践中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的。学案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从“让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学案式教学的流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反馈” “知识归纳”几个环节对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及达到教学十分有效。比如在和数学老师交流时,我发现数学讲究在复习课时分组教学也就是合作探究,让学生互相讲解做题思路。我则将合作探究运用在讲新课上。这样基本的知识由小组自行完成。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督促划书上的知识点。遇上学习慢的学生,组内的同学可以帮助他。而纪律散漫的学生,组内同学就以督促他完成学案。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个板块相互配合对于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理解十分有帮助。以往上课我讲的很多,一堂课下来学生看似很明白,可是一做题却是什么都不会。反思后我发现整堂课都在说的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知道这节课到底要掌握哪些知识,也就是抓不住重点。后来我先把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简单的学生自己查书就能找的到的知识点简要的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找,也就是设计“自主学习”的问题。每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我只分析其中的一两个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说分析一下事件的性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或联系一下实际,古今中外的贯通等等。当本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以后,我再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互相探讨,也就是“合作探究”。这种效果比一件事一件事连着讲更有效果。既可以让全部学生掌握到最基础的知识,又可以让部分学生学会思考历史事件间的联系。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比如说我在讲到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三个历史事件。这节课的政治性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有一定难度。但与此同时,我在教学时也正是利用了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不熟悉的情况去设计这节课的导学案。首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诞生的,巴黎公社是怎么回事?在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具体的找出事件相应的时间,主要任务,标志等事件的各个要素。当学生在对每一件事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提升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事件的深入理解。当学生对这些事件有了基本认识和进一步的了解以后,也就顺理成章的带着学生思考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导学案式教学虽然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由此就变得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材更加熟悉,更深入的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求教师更方面素质的提高。比如板书的设计要巧妙,做到一堂课下来学生一眼看到板书就能清楚的知道这一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再比如设计问题要有层次,做到一步步的提高,分层教学。
总而言之,导学案式教学能在全国教育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必然有它的原因。要想学到它的精髓所在,光是学习其理论或照搬其模式是不行的,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校)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案;探索
一、导学案的优点
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有感觉就是一节课完不成一节课的内容,而且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说,即使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也总是担心学生没注意,会不断地强调很多遍。在不断地重复中,一节课的时间眨眼就过了,到最后,我仍然留很多很多还想“强调”的知识点。用了导学案,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落实教材,看着学生们把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都落实了写在学案上了,其实教学过程中还多了几分踏实。也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对同一个知识不断地重复强调了,无形之间省了很多时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
导学案的使用,第二个优点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了。虽然这几年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学了很多理论,并一再强调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足够长的时间自主学习。但或许是文科老师的特点——话多,也或者是自身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我总是会把一堂课上成由我一个人“表演”的独角戏模式。学生无所是事很无聊,老师感觉也很辛苦。如今,因为学生手中的导学案要完成,再话多的老师也会要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一节课下来,终于发现课由以前“老师的课”变成了真正的“学生的课”了。
导学案使用还有第三个优点,那就是备课过程考虑得更全面。以前的教学中,虽然每节课也认真地备了课,但都是只备了老师。把自己一节课要讲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倒是准备得很详细很全面。却从来没考虑过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点什么,应该获得哪些知识。而导学案的备课过程中,首先选择的基础知识填空,就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意识地记忆。另外我还会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容易忽视的地方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选择题之类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落实。尽量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这种导学案的设计,也使课堂体现出讲练结合的的优点。学案稿还可以让学生留着作为将来复习的资料。
二、导学案的不足
首先在学案式教学的形式上,多数教师都是设计成纸质学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完整。最初我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時间长了,一个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这就是学案不能很好的保留下来,等到复习时曾经写过的题无从寻找。而且打印出来的学案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想再进一步修改也成了一件难事。
其次是在学案的设计中“自主学习”这一部分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自主学习”目的是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安排在何时却是个问题。安排在新课教授前让学生在课间或回家去完成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课上进行又会占用时间。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的改变。针对前者,我不再把学案固定成纸质的形式,而是把设计的问题用小黑板,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既解决了纸质学案的保存问题,又方便问题的修改。如果在前一节课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时修改。针对后者,我把“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虽然会占一部分课时,但是可以保证学习效率,也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当然,在学案式教学的实践中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的。学案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从“让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学案式教学的流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反馈” “知识归纳”几个环节对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及达到教学十分有效。比如在和数学老师交流时,我发现数学讲究在复习课时分组教学也就是合作探究,让学生互相讲解做题思路。我则将合作探究运用在讲新课上。这样基本的知识由小组自行完成。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督促划书上的知识点。遇上学习慢的学生,组内的同学可以帮助他。而纪律散漫的学生,组内同学就以督促他完成学案。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个板块相互配合对于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理解十分有帮助。以往上课我讲的很多,一堂课下来学生看似很明白,可是一做题却是什么都不会。反思后我发现整堂课都在说的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知道这节课到底要掌握哪些知识,也就是抓不住重点。后来我先把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简单的学生自己查书就能找的到的知识点简要的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找,也就是设计“自主学习”的问题。每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我只分析其中的一两个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说分析一下事件的性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或联系一下实际,古今中外的贯通等等。当本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以后,我再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互相探讨,也就是“合作探究”。这种效果比一件事一件事连着讲更有效果。既可以让全部学生掌握到最基础的知识,又可以让部分学生学会思考历史事件间的联系。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比如说我在讲到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三个历史事件。这节课的政治性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有一定难度。但与此同时,我在教学时也正是利用了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不熟悉的情况去设计这节课的导学案。首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诞生的,巴黎公社是怎么回事?在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具体的找出事件相应的时间,主要任务,标志等事件的各个要素。当学生在对每一件事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提升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事件的深入理解。当学生对这些事件有了基本认识和进一步的了解以后,也就顺理成章的带着学生思考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导学案式教学虽然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由此就变得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材更加熟悉,更深入的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求教师更方面素质的提高。比如板书的设计要巧妙,做到一堂课下来学生一眼看到板书就能清楚的知道这一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再比如设计问题要有层次,做到一步步的提高,分层教学。
总而言之,导学案式教学能在全国教育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必然有它的原因。要想学到它的精髓所在,光是学习其理论或照搬其模式是不行的,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