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早在2012年,新浪微博就被《第一财经周刊》评选为20个国内失意大公司之一。[1]本文将分为新浪微博发展困境板块,包含:资讯混杂:缺乏必要的受众分析和资讯整合、营销考验:从为他人做嫁衣到“微任务”平台问题层出、技术盲区:生疏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和来自微信的冲击、转型失败:多数用户都对其2012年的商业化改革兴味索然等四个部分。
未来畅想版块,包含:资讯整合:贴合受众和内容分类深挖、微博营销:细分用户从源头解决广告收入、名人资源:让草根和明星真正零距离、应用融合:将新浪微博和其他业务相融合、三网融合:借帮传统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推进商业化五个部分,为新浪微博等公开化社交媒体的发展与转型提供建议。
关键词:微博软广告;微任务;受众分析(资源整合);微信;新浪微博会员制
一、发展困境
《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第1期评选出年度20个中国失意大公司,新浪微博名列榜单第八位。但新浪微博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新浪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68亿,每日同时在线人数也在5000~6000万,而新浪的股价却由最高点时的143美元,跌落到2012年末的48美元附近。缘何新浪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却没有换来同比增长的财富收益?说到底,是新浪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运作模式。
(1)资讯混杂:缺乏必要受众分析和资讯整合
新浪自09年开通微博以来,就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吸引受众上。它原本期望微博在获得可观用户量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变为一门好生意,但最终发现,初期规划的不完善,尤其是资源整合方面的薄弱,让这一过程的实现变得困难重重。
在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岳阳公安警事”发表微博称:一起案件中损坏的核桃仁糖果(俗称:切糕)价值16万,立刻引起了大批用户的评论和转发,网友纷纷诉说自己购买切糕的遭遇,并结合微博娱乐大众的内容特点撰写“切糕体”。诸如此类,通过微博传播并获得大量关注的热点新闻还有很多。
然而,在受众如此巨大的网络热点新闻面前,新浪微博作为最初的新闻发出机构,却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兴趣。因而,2010年6月前,新浪微博上热点新闻的发出渠道,仍旧仅限于各用户之间的转发、评论。
虽然此后新浪微博随后的改版中,增设了资讯版块,包括:新闻、体育、娱乐、财经、视频、博客、科技、读书、女性、时尚15个部分。但这些类别本身仍旧存有两大主要问题:
首先,站在受众角度,新浪微博在进行版块划分前,缺乏对微博主要用户群的认识,以及他们感兴趣内容的了解。在2012年7月,新浪官方对用户的随机抽样中显示:新浪微博的主要用户集中在80后和90后,占到总用户数的90%以上,而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聚餐和电影。但这些资讯中并没有涵盖美食和电影两方面的内容,这可能造成大多数用户对整合内容兴味索然的一大原因。
其次,站在资讯角度,这些分类本身并不精准。单单“新闻”一个部分,就可能涉及体育、娱乐、财经、博客、科技、时尚等多分类内容。并且,各分类中的资讯也显得质量欠佳,常有重复或无关紧要的微博混杂其中,许多关注度高的、质量好的微博内容却并未纳入资讯整合范畴。对于一些有深刻内涵或内容丰富的系列微博,新浪却没有将其进行深度挖掘,只是草草将其放在“新闻”的“今日话题”版块进行快速替换,让受众很难从这些零散的微博中读出全部、正确的信息。
因此,受众对微博资讯版块关注度往往不高,新浪初期希望通过微薄的资讯交流吸引受众并最终盈利的目的落了空。
(2)营销考验:从为他人做嫁衣到“微任务”平台问题层出
如果说2004年《超级女声》是短信营销的成功,那《中国好声音》热播的最大功臣当属新浪微博。在不投入资金的情况下,灿星文化公司通过各种朋友关系,联系到井柏然,吴佩慈等当红明星,并请他们在自己的个人新浪微博上转发节目预告。此后,更多的明星和他们的粉丝也纷纷参与进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新浪微博知道并开始关注《中国好声音》节目。
但与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短信营销不同的是,作为营销平台的新浪微博在微博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并没有获得任何实际收益,它只是白白为《好声音》做了一次免费广告,而04年的短信营销中各大通讯公司起码还从盈利中分了一杯羹。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新浪微博的盈利方式仍旧很不完善——微博的盈利依然局限于大型企業投放的硬性广告。在其运行机制中,不仅忽略了除企业之外的其它潜在广告主,最紧要的是新浪微博历经三年的发展,其团队对微博的运作特点却仍旧模糊,在初期规划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弹性广告微博,将是微博发展的一大机遇。这直接导致微博的广告收入仅占到新浪广告收入总额的10%,可新浪微博注册人数却远远超越了新浪其他功能的使用人数。
更具有代表性的是今年6月23日,由杜蕾斯微博团队推出的“杜蕾斯套鞋事件”系列微博。它迅速将北京大雨中的“地铁站、积水潭”甩在身后,成为当日新浪微博全站转发第一名。[2]后来,此事被看做是杜蕾斯“处心积虑”的一次公关策略,但这种吸引消费者主动关注、又不需要付出高昂费用的软性广告,不仅没为新浪微博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大大减少了新浪微博本身的广告收益。
力求改变“为他人做嫁衣”这一现状,2012年9月份,新浪微博正式发布“微任务”官方平台,用于新浪微博的官方商业信息发布及有偿交易。该平台以新浪微博应用的形式出现,微博用户登陆后可申请加入微任务,接受由企业发布的转发、直发广告等任务。同时,微任务平台将对每笔交易抽取30%的佣金。
新浪微博此举,却没能获得企业主和非企业用户的亲睐,原因很简单:不少企业主仍旧选择通过“有奖活动”应用,来吸引用户关注和转发。有时,随便两套产品就可能赢得成千上万的转发量,相比“微任务”营销成本要低廉很多。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微任务”平台开始出现层出不穷的“僵尸粉”。不少非企业用户为赚取利益,专门开通新浪微博小号接受“微任务”进行机械转发,这很可能带来新浪微博活跃用户的减少。 (3)技术盲区:生疏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和来自微信的冲击
作为一个传统互联网公司,在约七成微博用户依赖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又让新浪进入了一个生疏的领域——对于新浪来说,除了做门户和资讯平台之外,其它的都还谈不上熟悉。
而最终,新浪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尝试改进新浪微博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以期满足移动客户端用户的需求。但就目前而言,移动版新浪微博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很多功能不如电脑版全面,而且上传照片、视频等大型文件非常耗费时间和流量。
2011年1月21日腾讯“微信”又汹涌来袭,各种对于微信的使用效果比微博好的评论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认为微信将会取代微博的位置,成为新一代移动互联网霸主。虽然截至目前,“微信”用户远没有微博多,但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霸主之一是毋庸置疑。
(4)转型失败:多数用户都对其2012年的商业化改革兴味索然
2012全年中,除了前文提到的“微任务”没能受到用户喜爱以外,新浪微博新推出的其余三项商业化转型举措,也并没能为新浪创造可观收益。
在4月份,新浪推出微博品牌广告的展示广告系统,新系统基于社交和兴趣图谱推荐引擎,将品牌内容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新浪微博想借此发展自身的广告收益,但没能得到大众的认可。许多微博用户看到屏幕一脚的小广告,根本没兴趣点开来看。
6月23日,新浪微博的会员制度正式上线,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山寨QQ会员的制度,是迄今为止新浪微博商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从铺天盖地的宣传就知道,新浪微博运营团队对此制度的重视。但是从目前反馈来看,制度吸金量不大,79.3%的用户表示绝不愿意微博收费,另有18.4%的用户持观望态度。主要是用户对这个会员制度看不到特别的地方,无非是会员可以比非会员用户升级快些、多屏蔽些人,根本不影响微博的正常使用。
7月份,新浪微博内测微博推广,可将企业广告微博在用户信息流中顶置显示;;新浪微博还计划在第四季度推出自助广告系统,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这是本年度新浪为增强广告收益第二项措施,这不仅没能为新浪带来收益,反而引来大部分用户的反感。一打开微博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让许多用户觉得微博变了质。
最终,新浪在2013年前做出的组织架构的重大变革,可以说是总体失败的。[3]
二、未来畅想
一名专门研究创意商业的微博用户“简哲”在《探索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一文中说道,“现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博客网站是新浪微博。我认为新浪微博要创收几十亿的收入,不是难事!如果能实现“围脖约会+品牌部落+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那么新浪微博要赚一百亿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也许事实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基于新浪近4亿的用户数和丰富的名人和娱乐圈明星资源,新浪想要通过微博创收确实很简单,只需在未来发展中找准方向。[4]
(1)资讯整合:贴合受众和内容分类深挖
新浪作为一个老牌新闻网站,一向擅长做新闻专题和资讯整合,它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实力对微博资讯版块做一个调整,以期吸引受众并获得利润。
在迎合受众方面,前文提到2012年7月,新浪官方对用户的抽样调查显示:新浪的用户大部分都是80和90后,比较喜欢聚餐和看电影。新浪的资讯整合版块就应趋于年轻化,可以删去女性版块,在其余板块中删去和养生、母婴等相对年长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另开设电影和美食版块,将最近热播电影和一些饭店推荐、料理做法等容纳其中,这样受众会更感兴趣。
在资讯整合方面,新浪微博在初期设置时就可以在微博前要求用户注明微博内容的大致分类,这样会让资讯整合变得更容易。并且,资讯页面中版块分类可以更加精准,将“新闻”版块改为“要闻”,并且各部分版块的内容,不仅应包含相同事件微博的罗列,更应进行内容上的深挖。新浪微博团队应具有基本的新闻敏感性,当看见一条微博在网络上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时,在第一时间就可以通过微博或线下采访当事人,将微博和采访资料编辑为一个专题,让零散的微博内容串成一篇完整文章,收取低廉费用,满足受众好奇心的基础上为微博增收。
(2)微博营销:细分用户从源头解决广告收入问题
由于新浪微博在开始投入使用时,就缺乏必要的营销策略,才会让其自身的微博营销举步维艰。在2013年,新浪微博必须从其单一的硬性广告盈利方式,才能让其越来越少的广告产业重焕生机。
针对越来越多的企业注册微博宣传产品,新浪微博完全可以像淘宝的“阿里旺旺”那样,在开始注册时就将企业用户和非企业用户区别开,新浪可定期向企业用户收取固定数额的广告费用,这样就不用担心软性广告会挤压新浪微博原本的广告收入,还可开发一些对企业和普通用户不同的应用。
(3)名人资源:让草根和明星真正零距离
新浪微博的初期定位:就是一款以明星微博为中心并结合大量草根微博,共同组成的社交网络平台。但是新浪这么多年的发展却忽略了名人的“裂变效应”,让《中国好声音》免费通过明星转发节目预告,做了一场成功的微博营销。
新浪微博完全可以在事前联系灿星官方,取得《中国好声音》的微博推广权,并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再将这些微博内容发给《中国好声音》想要借助的明星推广这些微博,让他们帮忙转发,并付给这些明星适当的酬劳,这样新浪作为灿星和明星的中间人和广告平台,将可以赚取部分利润。
此外,新浪微博完全可以通过名人微博本身盈利,比如通过微博平臺举办一些“明星零距离活动”,每天选一个明星并抽取他(她)的粉丝进行微博互动,抽取的方式可以为免费、和竞价两种方式,如果普通用户选取竞价方式就必须通过支付宝向微博缴纳一定费用,付费越高几率越大,这样真正可以做到明星和粉丝“零距离”交流,也可以推动新浪的商业化发展。
(4)应用融合:将新浪微博和其他业务相融合
在新浪官方的抽样调查中,有25%的用户希望将微博应用在电子邮件领域,新浪微博可以和新浪邮箱、手机直接绑定,在微博上就可以直接接收、查看新邮件,另外可以开发离线邮件提醒,如果新浪邮箱收到邮件,可以通过微博离线显示的形式发送到手机,这就方面可以借鉴腾讯QQ2012版,可以受到离线消息提醒。
另有23%的用户,希望可以通过新浪微博获得定位导航服务。前文说道:新浪一向不擅长移动互联网领域。因此,新浪微博的导航定位功能一向很不完善,虽然后期它和微信一样开发出搜索附近用户和定位的功能,但是在非热点地区这种定位常常失败。
其实,新浪完全可以开发出类似谷歌地图的定位软件,或借鉴QQ空间的定位说说应用推出定位微博,这样在方便受众的基础上,让微博进一步满足3G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玖新,吴江林,石伟,刘波,郑啸,罗军舟.新浪微博网信息传播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学报,2014.
[2]宋恩梅,左慧慧.新浪微博中的“权威”与“人气”: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J].图书情报知识,2012.
[3]李林红,李荣荣.新浪微博社会网络的自组织行为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
[4]唐婵.新浪微博盈利模式分析与探索[J].中国商贸,2012.
作者简介
唐凡舒,女,汉族,1992年生,籍贯四川。现就职于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交媒体行为、跨文化传播等。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未来畅想版块,包含:资讯整合:贴合受众和内容分类深挖、微博营销:细分用户从源头解决广告收入、名人资源:让草根和明星真正零距离、应用融合:将新浪微博和其他业务相融合、三网融合:借帮传统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推进商业化五个部分,为新浪微博等公开化社交媒体的发展与转型提供建议。
关键词:微博软广告;微任务;受众分析(资源整合);微信;新浪微博会员制
一、发展困境
《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第1期评选出年度20个中国失意大公司,新浪微博名列榜单第八位。但新浪微博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新浪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68亿,每日同时在线人数也在5000~6000万,而新浪的股价却由最高点时的143美元,跌落到2012年末的48美元附近。缘何新浪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却没有换来同比增长的财富收益?说到底,是新浪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运作模式。
(1)资讯混杂:缺乏必要受众分析和资讯整合
新浪自09年开通微博以来,就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吸引受众上。它原本期望微博在获得可观用户量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变为一门好生意,但最终发现,初期规划的不完善,尤其是资源整合方面的薄弱,让这一过程的实现变得困难重重。
在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岳阳公安警事”发表微博称:一起案件中损坏的核桃仁糖果(俗称:切糕)价值16万,立刻引起了大批用户的评论和转发,网友纷纷诉说自己购买切糕的遭遇,并结合微博娱乐大众的内容特点撰写“切糕体”。诸如此类,通过微博传播并获得大量关注的热点新闻还有很多。
然而,在受众如此巨大的网络热点新闻面前,新浪微博作为最初的新闻发出机构,却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兴趣。因而,2010年6月前,新浪微博上热点新闻的发出渠道,仍旧仅限于各用户之间的转发、评论。
虽然此后新浪微博随后的改版中,增设了资讯版块,包括:新闻、体育、娱乐、财经、视频、博客、科技、读书、女性、时尚15个部分。但这些类别本身仍旧存有两大主要问题:
首先,站在受众角度,新浪微博在进行版块划分前,缺乏对微博主要用户群的认识,以及他们感兴趣内容的了解。在2012年7月,新浪官方对用户的随机抽样中显示:新浪微博的主要用户集中在80后和90后,占到总用户数的90%以上,而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聚餐和电影。但这些资讯中并没有涵盖美食和电影两方面的内容,这可能造成大多数用户对整合内容兴味索然的一大原因。
其次,站在资讯角度,这些分类本身并不精准。单单“新闻”一个部分,就可能涉及体育、娱乐、财经、博客、科技、时尚等多分类内容。并且,各分类中的资讯也显得质量欠佳,常有重复或无关紧要的微博混杂其中,许多关注度高的、质量好的微博内容却并未纳入资讯整合范畴。对于一些有深刻内涵或内容丰富的系列微博,新浪却没有将其进行深度挖掘,只是草草将其放在“新闻”的“今日话题”版块进行快速替换,让受众很难从这些零散的微博中读出全部、正确的信息。
因此,受众对微博资讯版块关注度往往不高,新浪初期希望通过微薄的资讯交流吸引受众并最终盈利的目的落了空。
(2)营销考验:从为他人做嫁衣到“微任务”平台问题层出
如果说2004年《超级女声》是短信营销的成功,那《中国好声音》热播的最大功臣当属新浪微博。在不投入资金的情况下,灿星文化公司通过各种朋友关系,联系到井柏然,吴佩慈等当红明星,并请他们在自己的个人新浪微博上转发节目预告。此后,更多的明星和他们的粉丝也纷纷参与进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新浪微博知道并开始关注《中国好声音》节目。
但与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短信营销不同的是,作为营销平台的新浪微博在微博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并没有获得任何实际收益,它只是白白为《好声音》做了一次免费广告,而04年的短信营销中各大通讯公司起码还从盈利中分了一杯羹。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新浪微博的盈利方式仍旧很不完善——微博的盈利依然局限于大型企業投放的硬性广告。在其运行机制中,不仅忽略了除企业之外的其它潜在广告主,最紧要的是新浪微博历经三年的发展,其团队对微博的运作特点却仍旧模糊,在初期规划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弹性广告微博,将是微博发展的一大机遇。这直接导致微博的广告收入仅占到新浪广告收入总额的10%,可新浪微博注册人数却远远超越了新浪其他功能的使用人数。
更具有代表性的是今年6月23日,由杜蕾斯微博团队推出的“杜蕾斯套鞋事件”系列微博。它迅速将北京大雨中的“地铁站、积水潭”甩在身后,成为当日新浪微博全站转发第一名。[2]后来,此事被看做是杜蕾斯“处心积虑”的一次公关策略,但这种吸引消费者主动关注、又不需要付出高昂费用的软性广告,不仅没为新浪微博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大大减少了新浪微博本身的广告收益。
力求改变“为他人做嫁衣”这一现状,2012年9月份,新浪微博正式发布“微任务”官方平台,用于新浪微博的官方商业信息发布及有偿交易。该平台以新浪微博应用的形式出现,微博用户登陆后可申请加入微任务,接受由企业发布的转发、直发广告等任务。同时,微任务平台将对每笔交易抽取30%的佣金。
新浪微博此举,却没能获得企业主和非企业用户的亲睐,原因很简单:不少企业主仍旧选择通过“有奖活动”应用,来吸引用户关注和转发。有时,随便两套产品就可能赢得成千上万的转发量,相比“微任务”营销成本要低廉很多。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微任务”平台开始出现层出不穷的“僵尸粉”。不少非企业用户为赚取利益,专门开通新浪微博小号接受“微任务”进行机械转发,这很可能带来新浪微博活跃用户的减少。 (3)技术盲区:生疏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和来自微信的冲击
作为一个传统互联网公司,在约七成微博用户依赖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又让新浪进入了一个生疏的领域——对于新浪来说,除了做门户和资讯平台之外,其它的都还谈不上熟悉。
而最终,新浪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尝试改进新浪微博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以期满足移动客户端用户的需求。但就目前而言,移动版新浪微博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很多功能不如电脑版全面,而且上传照片、视频等大型文件非常耗费时间和流量。
2011年1月21日腾讯“微信”又汹涌来袭,各种对于微信的使用效果比微博好的评论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认为微信将会取代微博的位置,成为新一代移动互联网霸主。虽然截至目前,“微信”用户远没有微博多,但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霸主之一是毋庸置疑。
(4)转型失败:多数用户都对其2012年的商业化改革兴味索然
2012全年中,除了前文提到的“微任务”没能受到用户喜爱以外,新浪微博新推出的其余三项商业化转型举措,也并没能为新浪创造可观收益。
在4月份,新浪推出微博品牌广告的展示广告系统,新系统基于社交和兴趣图谱推荐引擎,将品牌内容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新浪微博想借此发展自身的广告收益,但没能得到大众的认可。许多微博用户看到屏幕一脚的小广告,根本没兴趣点开来看。
6月23日,新浪微博的会员制度正式上线,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山寨QQ会员的制度,是迄今为止新浪微博商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从铺天盖地的宣传就知道,新浪微博运营团队对此制度的重视。但是从目前反馈来看,制度吸金量不大,79.3%的用户表示绝不愿意微博收费,另有18.4%的用户持观望态度。主要是用户对这个会员制度看不到特别的地方,无非是会员可以比非会员用户升级快些、多屏蔽些人,根本不影响微博的正常使用。
7月份,新浪微博内测微博推广,可将企业广告微博在用户信息流中顶置显示;;新浪微博还计划在第四季度推出自助广告系统,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这是本年度新浪为增强广告收益第二项措施,这不仅没能为新浪带来收益,反而引来大部分用户的反感。一打开微博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让许多用户觉得微博变了质。
最终,新浪在2013年前做出的组织架构的重大变革,可以说是总体失败的。[3]
二、未来畅想
一名专门研究创意商业的微博用户“简哲”在《探索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一文中说道,“现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博客网站是新浪微博。我认为新浪微博要创收几十亿的收入,不是难事!如果能实现“围脖约会+品牌部落+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那么新浪微博要赚一百亿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也许事实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基于新浪近4亿的用户数和丰富的名人和娱乐圈明星资源,新浪想要通过微博创收确实很简单,只需在未来发展中找准方向。[4]
(1)资讯整合:贴合受众和内容分类深挖
新浪作为一个老牌新闻网站,一向擅长做新闻专题和资讯整合,它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实力对微博资讯版块做一个调整,以期吸引受众并获得利润。
在迎合受众方面,前文提到2012年7月,新浪官方对用户的抽样调查显示:新浪的用户大部分都是80和90后,比较喜欢聚餐和看电影。新浪的资讯整合版块就应趋于年轻化,可以删去女性版块,在其余板块中删去和养生、母婴等相对年长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另开设电影和美食版块,将最近热播电影和一些饭店推荐、料理做法等容纳其中,这样受众会更感兴趣。
在资讯整合方面,新浪微博在初期设置时就可以在微博前要求用户注明微博内容的大致分类,这样会让资讯整合变得更容易。并且,资讯页面中版块分类可以更加精准,将“新闻”版块改为“要闻”,并且各部分版块的内容,不仅应包含相同事件微博的罗列,更应进行内容上的深挖。新浪微博团队应具有基本的新闻敏感性,当看见一条微博在网络上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时,在第一时间就可以通过微博或线下采访当事人,将微博和采访资料编辑为一个专题,让零散的微博内容串成一篇完整文章,收取低廉费用,满足受众好奇心的基础上为微博增收。
(2)微博营销:细分用户从源头解决广告收入问题
由于新浪微博在开始投入使用时,就缺乏必要的营销策略,才会让其自身的微博营销举步维艰。在2013年,新浪微博必须从其单一的硬性广告盈利方式,才能让其越来越少的广告产业重焕生机。
针对越来越多的企业注册微博宣传产品,新浪微博完全可以像淘宝的“阿里旺旺”那样,在开始注册时就将企业用户和非企业用户区别开,新浪可定期向企业用户收取固定数额的广告费用,这样就不用担心软性广告会挤压新浪微博原本的广告收入,还可开发一些对企业和普通用户不同的应用。
(3)名人资源:让草根和明星真正零距离
新浪微博的初期定位:就是一款以明星微博为中心并结合大量草根微博,共同组成的社交网络平台。但是新浪这么多年的发展却忽略了名人的“裂变效应”,让《中国好声音》免费通过明星转发节目预告,做了一场成功的微博营销。
新浪微博完全可以在事前联系灿星官方,取得《中国好声音》的微博推广权,并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再将这些微博内容发给《中国好声音》想要借助的明星推广这些微博,让他们帮忙转发,并付给这些明星适当的酬劳,这样新浪作为灿星和明星的中间人和广告平台,将可以赚取部分利润。
此外,新浪微博完全可以通过名人微博本身盈利,比如通过微博平臺举办一些“明星零距离活动”,每天选一个明星并抽取他(她)的粉丝进行微博互动,抽取的方式可以为免费、和竞价两种方式,如果普通用户选取竞价方式就必须通过支付宝向微博缴纳一定费用,付费越高几率越大,这样真正可以做到明星和粉丝“零距离”交流,也可以推动新浪的商业化发展。
(4)应用融合:将新浪微博和其他业务相融合
在新浪官方的抽样调查中,有25%的用户希望将微博应用在电子邮件领域,新浪微博可以和新浪邮箱、手机直接绑定,在微博上就可以直接接收、查看新邮件,另外可以开发离线邮件提醒,如果新浪邮箱收到邮件,可以通过微博离线显示的形式发送到手机,这就方面可以借鉴腾讯QQ2012版,可以受到离线消息提醒。
另有23%的用户,希望可以通过新浪微博获得定位导航服务。前文说道:新浪一向不擅长移动互联网领域。因此,新浪微博的导航定位功能一向很不完善,虽然后期它和微信一样开发出搜索附近用户和定位的功能,但是在非热点地区这种定位常常失败。
其实,新浪完全可以开发出类似谷歌地图的定位软件,或借鉴QQ空间的定位说说应用推出定位微博,这样在方便受众的基础上,让微博进一步满足3G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玖新,吴江林,石伟,刘波,郑啸,罗军舟.新浪微博网信息传播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学报,2014.
[2]宋恩梅,左慧慧.新浪微博中的“权威”与“人气”: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J].图书情报知识,2012.
[3]李林红,李荣荣.新浪微博社会网络的自组织行为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
[4]唐婵.新浪微博盈利模式分析与探索[J].中国商贸,2012.
作者简介
唐凡舒,女,汉族,1992年生,籍贯四川。现就职于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交媒体行为、跨文化传播等。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