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断想

来源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教师的第一角色是‘骗子’——把孩子骗出自信、骗向成功。”这是我在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中读到的一句话。是的,自信的孩子才会有强烈的进取心。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林华民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节物理课上,他对一位对物理一窍不通的学生说“看着你的解题过程,我就知道你是个读书的料……”我想,此时此刻这位学生的心里会升腾起无限的快乐,他也许会马上觉
有几个孩子正在娃娃家玩游戏,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达达和琳琳扮演爸爸和妈妈,达达把锅放到煤气灶上,拧开开关,煮起饭来。琳琳在案板上切鱼,做了几个切鱼的动作以后把鱼放进锅子里架到煤气灶上。这时达达已烧好了饭,便端起饭喂娃娃吃饭,其实,他只是重复地做着舀和喂的动作。琳琳的鱼也烧好了,她独自一人吃着鱼,还不时喂娃娃一口。饭后,两人似乎没事可干了,达达玩起了雪花片,琳琳则干脆离开了娃娃家……  我们投放到娃
刚上幼儿园的多多比较内向、敏感,每天都会哭闹。今天是爸爸送多多来园的,多多又照常拉着爸爸的手哭了起来,爸爸却打了一下多多的手,大声地说:“都多大的孩子了还哭,一点都不乖,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  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少见。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形,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自己的物品被同伴拿走了,他们会生气;心爱的玩具丢了,他们会伤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害怕。然而很多成人无法接
接新班后,小毅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长得又黑又瘦,但引起我注意并不只是他的外貌,还有他在活动中那种游离的神态以及他那“永远缄默”的表现。我了解到,他的家境不太好,父母早已离异,为了养家糊口,他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去离家10公里以外的工厂打工。他的生活起居都由奶奶照顾。我很同情小毅的遭遇,平时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多吃点饭菜,希望他长得强壮一些,但我很少跟他有亲密的身体接触。  一天,我找不着水笔,就在这时
原方案关注幼儿当前的生活状况,从幼儿的生命需求出发,很有价值。方案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了解人们服饰的变化,启发幼儿思考有关健康生活的问题,萌发了幼儿关心、照顾自己的意识,值得肯定。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健康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幼儿的行动上。为此,教学应采用“从幼儿生活中来、到幼儿生活中去”的策略,给予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多实践多体验,促进幼儿习得必要的健康行为。  一、从生活中来  
原方案是教师在仔细观察幼儿秋季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后生成的,所有的教育素材和内容皆来自于生活,以重现幼儿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幼儿辨识秋季自我保健的各种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值得肯定。然而,从具体活动设计来看,原方案过于关注幼儿生活技能的掌握,教学比较模式化,忽视了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建议教师结合有趣的故事来设计问题情境,避免说教式,以激发中班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一、以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摘要]混读班是将学前儿童混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对其进行“学前教育”的一种班级组织形式。研究者通过对西部某省一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发现,混读班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落后于具有其他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混读班的课程安排、师幼互动、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面对混读班这一客观存在,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混读班任课教师也要提升专业能力,尽最大可能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混读班;
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学。教师如果能用儿歌来帮助幼儿学习保健知识,他们就能轻松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例如,衣着方面的儿歌:“先提小内裤,再放小内衣。往上提外裤,包好内衣边;一层一层提,再放下外衣。不露小肚皮,健康又舒服。”饮食方面的儿歌:“多吃水果多喝水,饭菜汤水趁热吃,粗粮肉菜助消化,身体健康我最棒。”运动方面的儿歌:“多晒太阳多运动,有汗避风及时擦,衣服穿脱要适时,我会保健不感冒。”呵护手脸的儿歌
原方案环节设计比较清晰,但教师的控制性比较强,提问的方向也比较单一。如,第一环节作为导入环节,教师提问的范围可以再广一点,因为孩子们已经有第一周“寻找秋天”的经验,他们观察到的秋天的变化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可以问幼儿:“秋天到了,你们觉得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孩子们便可以从服饰、景色、天气等方面来讲述。这样的提问就比较开放,有利于幼儿将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表达、汇总。当然这个环节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