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教育技术价值的实现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怎样才能将教育技术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怎样才能将教育技术运用到各个相关领域,教育技术怎样才能为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经济学中的价值效益原则为指导,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教育技术;价值;价值实现;价值效益原则
  作者简介:毕忠宜(1985-),女,湖北荆州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008-01
  
  一、教育技术的价值
  在哲学上,价值首先是一个关系范畴,其所表达的是一种人与物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即事物(客体)能够满足人(主体)的一定需要,即客体的有用性。同时,价值还来自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在一定社会实践中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教育技术价值包含很多方面,如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
  1.教育价值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起源于美国,作為一个“舶来品”,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逐渐被各界人士所认可,同时在多年的发展中也带有了浓厚的本土色彩。尽管如此,对于教育技术应如何定义,国内外学者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顾明远先生对教育技术作出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门新学科,它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①教育技术的教育价值就在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发挥学习者的自身优势,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学环境。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得以上这三个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例如QQ、MSN等一些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教师同学生的沟通不再有空间地域上的限制,能做到随时随地的交流。作为学习者,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再拘泥于书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挥。教学环境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技术旨在优化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即是优化教学环境。网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教育资源的存储、共享和有效利用的问题,有了网络,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课堂,提高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技术提供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个新型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享受多样的教学模式(如e-learning),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2.人文价值
  人文价值是指对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修养、能力培养等的关注。教育价值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不限地域的协作和交流,促进了教师同教师之间、教师同学生之间、学生同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合作,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实现了教学过程三要素的和谐发展;其次,根据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观,教学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作用。教育技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支持个别化教学,易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培养创新能力及独立个性等。
  3.经济价值
  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以计算机的发展为依托的,因此,教育技术作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研究、应用领域,必然蕴藏着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更需要软件设施的配合。最近,美国《Technology & Learning》杂志在咨询了教师、专家及技术人员以后,评选出目前教育领域最有投资价值的的十项技术,分别是:教师培训、高速互联网访问、信息安全、教师的无线麦克风、视频点播服务、无线网络、数字投影仪、数据管理工具、移动存储、在线订阅。除此以外,远程教育、广播教育、开放课程等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实现了跨地域、甚至跨国界的交流,加快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拓展了商业发展的利润空间,带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教育技术的价值实现
  经济学中的价值效益原则,就是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要求工作中讲求实效,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做到工作高效率、整体高效能和完成目标的高效化。本文是在价值效益原则的指导下,思考如何实现教育技术的教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教育技术源自美国,有百年发展历史,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而在我国,教育技术是一个“舶来品”,正在摸索中不断发展。短期内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国外的步伐,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抓住重点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是遵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发展创新,培养个性。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育技术要将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要为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尊重个性,尊重发明创新,尊重人的劳动。
  第二,正确定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这就让很多学者,甚至很多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定位都很模糊,对教育技术定位的不明确,即是对教育技术的价值认识不清楚。只有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让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经济。“教育技术应该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辅助传统教育,另一个是发展非传统教育,例如企业培训、网络教育等,进而实现社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三,“在加大对教育技术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加强对教育经费、教育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与培训。”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储存和共享,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及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各相关部门要做到不盲目、不跟风,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确立教育技术的项目。谈到教师的管理与培训,针对有很多教师对教育技术定位和功能还不明确的现象,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使用水平。
  第四,树立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整体的作用大于部分的作用,要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教育技术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这就希望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横向和纵向上都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做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相互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加强教育技术有效性的研究。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前我们将眼光更多地放在教学本身,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反馈,因为媒体应用效果的好坏不是由媒体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后学生的反应所决定的。所以,要求我们加强对教学效果的研究。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投入回报即教育技术的效益问题,也是我们应该着力研究的,因而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有经济意识或者有懂经济学的人参与决策过程。”
  三、结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最开始的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到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教育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不仅仅指讲台和桌椅,而是放之于更加广阔的虚拟空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转变,两者的关系从对立走向合作,共同分享教育资源,不再有地域和身份上的限制,在公共平台上,所有的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可以和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技术也催生了其他相关非传统教育的发展,例如企业培训、网络教育等等。在文化产业中,教育技术同样大有作为,如电影、动漫、游戏、期刊等等,这些都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是问题出现的过程。例如,只注重教学媒体和教学软件的开发,而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这样导致许多教师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降低了教学效果,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教育技术的发展,正确认识教育技术的价值。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和二十一世纪教育[A].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梅家驹.教育技术的价值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2]潘娟,瞿堃.浅议教育技术的价值[J].远程教育杂志,2008,(1).
  [3]刘德亮.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4]汪颖.论教育技术领域人文精神与经济效益的统一[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5]彭绍东.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命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
  [6]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7]梁品.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考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9).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以“矿山电气化与自动化”为特色,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提出了具有矿业特色的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方案,在多个研究方向布置和安排与煤矿现场紧密相关的专业综合课题。这些课题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矿业特色的复合型电气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矿山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矿业特色  作者简介:邹甲(1984-),男,江西吉安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实验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出发,选取15篇论文,通过建构人际意义的研究框架,从认知、评价和协商的层面,探讨了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的使用,指出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可实现多重人际意义。  关键词:认知型情态;人际意义;学术话语   作者简介:冯浩(1986-),女,湖南益阳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刘宇慧(1957-),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期刊
摘要: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低碳生活”理念也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导。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通过调查,了解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经济意识,包括对各种低碳经济行为的看法等,从而进一步了解现今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看法,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现实可靠的结论,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提高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倡导低碳绿
期刊
摘要:在中学生数学学习投入问卷的基础之上,对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学生数学学习投入在不同年级、性别以及数学教师是否为班主任和家庭所在地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中学生数学学习投入与自我感觉数学难度和数学成绩有显著正相关,并且中学生数学学习投入可以极其显著地预测其数学成绩。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学习投入  作者简介:乔晓熔(1980-),女,河
期刊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一个举足轻重的体系,必须依靠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因此,建立人力资源立体管理模式,营造大人力资源管理格局,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立体化建设,将有助于企业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立体化  作者简介:王健(1964-),男,山东青岛人,新疆阿勒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政工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
期刊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正确分析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寻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竞争力  作者简介:汪海波(1974-),男,江苏涟水人,江苏省电力公司涟水县供电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摘要:绩效管理作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激发公司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电网企业快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现代管理体系,最大限度挖掘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若能研究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绩效管理模式,对于减轻管理负担,激发工作活力,提升管理效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供电企业
期刊
摘要:在构建和实施人才当量密度指标管控与提升的过程中,为公司员工素质的提升拓展了空间,为公司人才培养营造了“绿色生态环境”。通过学历、职称、技能等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为员工素质提升明确了方向和评价尺度,并成为联系人力资源评价、配置、开发和激励的桥梁和纽带,使各项机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并产生联动,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为“人才培养与开发”植根于整个人力资源管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和评价模式三个维度对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进行认真研究与积极探索。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吴松(1968-),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邹劲松(1975-),男,重
期刊
摘要:某电力科研院所在特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下,围绕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焦点、难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实施战略薪酬,推行并完善经济责任制,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把员工收入与部门效益和个人贡献挂钩;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封存“技能工资”,理顺工资结构;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鼓励一专多能,实现一岗多薪。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薪酬管理举措,发挥了工资的补偿、激励、调节、效益职能,完善了内部分配结构和方式,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