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是有情痴——浅析李碧华《胭脂扣》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3402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碧华是香港文坛描写男女情爱的千古奇才,被称为“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特色,但都逃不脱爱情的束缚。《胭脂扣》是李碧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本文从如花、凌楚娟以及香港小姐三重人物来分析《胭脂扣》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胭脂扣》;女性意识;李碧华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赫赫有名的才女,祖籍广东,出生、成长于香港,文风诡谲瑰丽,擅长写辛辣、凄艳而又悲凉的故事小说,被称为“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华爱写轮回往事,如《秦俑》中蒙天放和韩冬儿跨越生死轮回千年不灭的爱火,如《胭脂扣》中早已做鬼的如花来到人间寻觅十二少的踪迹,李碧华写尽了人世的爱恋,用凄婉辛辣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个在爱海里浮沉的男女的缠绵幽怨。
  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是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而她们又大都有着一个共同特征:为爱奋不顾身。如花为寻十二少用转世的七年寿命换取人间的七天;丹丹为报复怀玉对他们爱情的背叛不惜做了老板金啸风的情人……为爱痴缠的女性形象中已经蕴含着女性意识崛起的萌芽,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已不甘心于做爱情里的附庸,她们在一步步争取爱情的主动权。而《胭脂扣》则是李碧华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
  《胭脂扣》讲述了香港三十年代倚红楼花魁如花和纨绔子弟陈振邦(十二少)缠绵悱恻的悲欢离合。如花虽是红透石塘咀的名妓,但却钟情贵族子弟十二少,二人感情不被陈家接受,他们走投无路后约定双双吞鸦片殉情。已入阴曹地府的如花苦等十二少不至,遂牺牲来世七年的寿命来到人间,在香港一对情侣凌楚娟和袁永定的帮助下,在邵氏电影厂看到了当时因反悔未吞鸦片、仍活在人间已七十六岁的十二少,安然地放下前尘往事,悄然离去。小说中两位主要的女性形象:如花和凌楚娟,一个是旧香港二三十年代的妓女,一个是七八十年代的新时期独立女性,她们的相遇也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女性意识的碰撞。
  一、如花——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如花自小不知生身父母,被卖至倚红楼靠温心老契的垂青为生。爱情对于风尘女子是多么奢侈的一样东西,而如花偏偏动了心。言笑晏晏间,她与十二少一见钟情。妓女的身份注定了如花本不该有爱情,以花魁的身份享受众人的追捧本自是不错的归宿,但她却谢绝一切芳客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如花“鼓起勇气,穿着朴素衣裳,十足住家人模样,不施脂粉,不苟言笑,亲自求见陈翁。”与父母交涉无果,十二少离家出走,却“要靠如花在酒家开一个厅,挽人介绍大佬倌华叔,央请收十二少为徒,投身戏班”。在这里可以看出,如花作为青楼女子,平素吃穿用度全靠别人供应,为经营与十二少的爱情,尚能做到不依靠他一丝一毫,独自求见陈父苦苦争取。而十二少作为大户人家子弟,脱离家中经济支持之后却不能够自立门户为两个人的未来添砖加瓦,还要依靠如花为他介绍投身戏班的门路。两相对比之下,更见如花特殊身份下闪现的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寻求真挚的爱情,寻求经济上的自足。
  如花虽是一名妓女,但是在爱情中占尽了主动权。那时的女子,即便是普通的人妻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事事以男人为尊,更何况如花,她是一名妓女,本就是依附男人过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全要看人脸色,唯一的目的就是讨好恩客,不说逢迎谄媚,即便被自己深爱的男人抛弃,自伤命运、顾影自怜或是嬉笑怒骂后开始新的生活似乎更应是那个时代青楼女子的反应,毕竟命途都由不得自己做主,更何况爱情。而如花,却带着节妇的贞烈,爱得荡气回肠:你若对我也是真情可鉴,我便与你殉情奈何桥边一起投生来世换个身份我们再续前缘;你若对我虚情假意,我也让你在人间无法安然了此余生。
  另外,如花与十二少的接头暗号也是有深意可循:三八七七。三月八日,妇女节;七月七日,七夕情人节。如花说,他们三月八日七时七分双双吞鸦片殉情,故以三八七七作为二人来世相见的暗号。李碧华将“三八七七”作为暗号也是有意而为之,将“三八”以妓女之口说出,更是肯定了女性寻求解放的先进思想,无论是如花,还是凌楚娟身上或多或少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方面。而“七七”指向爱情,如花爱十二少,可终究因自己的一己私心为他下安眠药;十二少为如花离家出走,终究也因生活的艰难想与如花分手重回陈家迎娶未婚妻;阿楚和袁永定这对新时期的小情侣生活简单而平淡,但也因不懂爱情而经常争吵。他们的爱情都有缺陷,得知真相的如花放下前尘往事安然离去,永定和阿楚在帮如花的过程中感情也更加坚定,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也是她们寻觅真正爱情的过程。
  二、凌楚娟——凌寒独自开
  毫无疑问,阿楚是小说中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新时期女性形象。“她是一名娱乐记者,整日熬夜赶稿,为新闻奔走,她热爱工作,追求理想和自由;对待爱情上,她泼辣奔放,质疑如花和十二少之间坚贞不渝的情感,同时也渴求着男女爱情间的平等,偶尔的发小脾气也体现出浓浓的女性自主的味道:“你别以为时代女性会像以前的女人一般忍让。如今男女平等。丈夫不如情夫,情夫不如舞男,舞男不如偷情,偷情不如——”
  如果说如花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做出种种超越身份的努力,已是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那么阿楚就是不折不扣的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典型代表,听到如花说“三八”首先想到的是维护女性权益的妇女节,面对疑似“情敌”的如花咄咄逼人,展开盘问,遇上突发新闻时,她“便扔下我,发挥无穷活力去追索。她与工作恋爱”。“林青霞说,我过得省,是希望有一天退出影坛时,有能力自给自足。我不愿依赖婚姻,因为碰到可靠的人,是自己造化好,否则我又能怎么样呢?”“陆小芬说,男人,不过是点心。”阿楚向如花灌输新时期女性的进步思想:爱情是靠不住的,女性要做到经济独立,不可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阿楚代表的是新一代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像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
  参考文献:
  【1】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从《胭脂扣》中数字暗号看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焦点。传统观点认为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多是起负迁移的作用,并主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极力避免使用母语,而忽视母语在二语习得当中的积极因素。随着对外语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肯定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在二语习得之前学生的母语系统已经确立,其母语思维习惯也已形成,因而在学习外语时,学习母语时
期刊
【摘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   【关键词】:舞蹈;修养;节奏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
期刊
我的家乡在慈利县城西北,那是一个边陲小镇。有人说那儿的风是温柔的,水是清澈的。也有人说那儿是穷乡僻壤,封闭落后。可是我早已习惯了家乡的一切,喜欢家乡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尽管那儿只有苍茫的群山,崎岖的山路,可能是因为我孩提时代的流年碎影散落在此起彼伏的山峦之间,正是因为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情节让我留恋。  童年的回忆是非常快乐的。一种无忧无虑的快乐,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欣喜。春天,群山已泛起翠绿,五颜
期刊
【摘要】: 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描述了移民后代的女儿埃斯佩朗莎的成长经历,反映了种族歧视下的黑人女孩寻求身份认可,经济独立和身份平等的艰难之路。而芒果街上的房子和主人公梦想中的房子作为本文中至关重要的意象,它的内涵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种族歧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羁绊到女性自我意识崛起,从而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和梦想。  【关键词】:房子;种族歧视
期刊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吉祥观对现代翡翠玉雕影响的探究,进一步阐述了吉祥观在翡翠玉雕中的体现,从各种形式和不同色彩的翡翠玉雕作品中解读吉祥观念的寓意,简要分析吉祥观对翡翠玉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吉祥观;翡翠玉雕  当人有了幸福美好的追求,吉祥的愿望和观念就形成了,从而就有了代表迹象的符号,慢慢演变成了图案。这种对于吉祥的观念对中国人越来越重要,变成了现在的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将这种吉祥
期刊
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不知前世是用了多长时间来回眸,才换来了与您相处三年的缘分。第一次发现老师您的姓氏是英文的“太阳(SUN)”时,我惊喜不已。如今想来,我的确是沐浴在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了三年。   犹记初识时,“胸藏万江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被您整合为一句飘逸地写到黑板上,懵懂的我只觉得此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将其抄在积累本上。那时,我还不知,在之后的三年中,我
期刊
【摘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已经涉及了跨文化交际的领域。纵观历奥运会的吉祥物多数为动物, 在奥运吉祥物为代表的动物词汇中,有些动物词语在中文中为褒义,而在英文中为贬义;有些动物词语则在中文中为贬义 ,而在英文中为褒义。有些汉英动物词语褒贬义相同,但褒贬的轻重不同。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词语,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也可以生动地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会有助于英语学
期刊
【摘要】:《白狗秋千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莫言较为成熟的作品。小说主要塑造了“我”、暖、哑巴等人物,人物虽少,但是都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其中,作为贯穿小说的主要人物暖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暖从青春少女到粗鲁农妇,虽然生活没有光彩,但她依然憧憬爱情,不愿被苦难打败,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白狗秋千架;暖;形象  故事发生在山东的高密东北乡,正值夏季,干燥闷热。“我”求学离开家乡后
期刊
那天我走在公园里,突然感到有人拍我的肩膀,我一回头,发现是一个男人,长着一个圆中略尖的下巴,挺挺的鼻子,眼睛珠黑得透彻,里面映出了我的影像,整张脸不大,也不小,给人一种温和外向的感觉,他的身体块头很大,运动员的体形,手臂上的弘二头肌撑紧了衬衫,估计是经常健身,  我有些疑惑:“你是——?”但心中却不由得打起鼓来,现在已经是晚上六点了,虽说一旁的大街仍闪烁着各种KTV和洗脚店的招牌,但这个公园却是一
期刊
【摘要】:《活着》这本小说,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通过阅读该书的具体内容,并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合起来,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和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对《活着》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