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碧华是香港文坛描写男女情爱的千古奇才,被称为“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特色,但都逃不脱爱情的束缚。《胭脂扣》是李碧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本文从如花、凌楚娟以及香港小姐三重人物来分析《胭脂扣》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胭脂扣》;女性意识;李碧华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赫赫有名的才女,祖籍广东,出生、成长于香港,文风诡谲瑰丽,擅长写辛辣、凄艳而又悲凉的故事小说,被称为“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华爱写轮回往事,如《秦俑》中蒙天放和韩冬儿跨越生死轮回千年不灭的爱火,如《胭脂扣》中早已做鬼的如花来到人间寻觅十二少的踪迹,李碧华写尽了人世的爱恋,用凄婉辛辣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个在爱海里浮沉的男女的缠绵幽怨。
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是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而她们又大都有着一个共同特征:为爱奋不顾身。如花为寻十二少用转世的七年寿命换取人间的七天;丹丹为报复怀玉对他们爱情的背叛不惜做了老板金啸风的情人……为爱痴缠的女性形象中已经蕴含着女性意识崛起的萌芽,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已不甘心于做爱情里的附庸,她们在一步步争取爱情的主动权。而《胭脂扣》则是李碧华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
《胭脂扣》讲述了香港三十年代倚红楼花魁如花和纨绔子弟陈振邦(十二少)缠绵悱恻的悲欢离合。如花虽是红透石塘咀的名妓,但却钟情贵族子弟十二少,二人感情不被陈家接受,他们走投无路后约定双双吞鸦片殉情。已入阴曹地府的如花苦等十二少不至,遂牺牲来世七年的寿命来到人间,在香港一对情侣凌楚娟和袁永定的帮助下,在邵氏电影厂看到了当时因反悔未吞鸦片、仍活在人间已七十六岁的十二少,安然地放下前尘往事,悄然离去。小说中两位主要的女性形象:如花和凌楚娟,一个是旧香港二三十年代的妓女,一个是七八十年代的新时期独立女性,她们的相遇也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女性意识的碰撞。
一、如花——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如花自小不知生身父母,被卖至倚红楼靠温心老契的垂青为生。爱情对于风尘女子是多么奢侈的一样东西,而如花偏偏动了心。言笑晏晏间,她与十二少一见钟情。妓女的身份注定了如花本不该有爱情,以花魁的身份享受众人的追捧本自是不错的归宿,但她却谢绝一切芳客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如花“鼓起勇气,穿着朴素衣裳,十足住家人模样,不施脂粉,不苟言笑,亲自求见陈翁。”与父母交涉无果,十二少离家出走,却“要靠如花在酒家开一个厅,挽人介绍大佬倌华叔,央请收十二少为徒,投身戏班”。在这里可以看出,如花作为青楼女子,平素吃穿用度全靠别人供应,为经营与十二少的爱情,尚能做到不依靠他一丝一毫,独自求见陈父苦苦争取。而十二少作为大户人家子弟,脱离家中经济支持之后却不能够自立门户为两个人的未来添砖加瓦,还要依靠如花为他介绍投身戏班的门路。两相对比之下,更见如花特殊身份下闪现的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寻求真挚的爱情,寻求经济上的自足。
如花虽是一名妓女,但是在爱情中占尽了主动权。那时的女子,即便是普通的人妻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事事以男人为尊,更何况如花,她是一名妓女,本就是依附男人过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全要看人脸色,唯一的目的就是讨好恩客,不说逢迎谄媚,即便被自己深爱的男人抛弃,自伤命运、顾影自怜或是嬉笑怒骂后开始新的生活似乎更应是那个时代青楼女子的反应,毕竟命途都由不得自己做主,更何况爱情。而如花,却带着节妇的贞烈,爱得荡气回肠:你若对我也是真情可鉴,我便与你殉情奈何桥边一起投生来世换个身份我们再续前缘;你若对我虚情假意,我也让你在人间无法安然了此余生。
另外,如花与十二少的接头暗号也是有深意可循:三八七七。三月八日,妇女节;七月七日,七夕情人节。如花说,他们三月八日七时七分双双吞鸦片殉情,故以三八七七作为二人来世相见的暗号。李碧华将“三八七七”作为暗号也是有意而为之,将“三八”以妓女之口说出,更是肯定了女性寻求解放的先进思想,无论是如花,还是凌楚娟身上或多或少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方面。而“七七”指向爱情,如花爱十二少,可终究因自己的一己私心为他下安眠药;十二少为如花离家出走,终究也因生活的艰难想与如花分手重回陈家迎娶未婚妻;阿楚和袁永定这对新时期的小情侣生活简单而平淡,但也因不懂爱情而经常争吵。他们的爱情都有缺陷,得知真相的如花放下前尘往事安然离去,永定和阿楚在帮如花的过程中感情也更加坚定,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也是她们寻觅真正爱情的过程。
二、凌楚娟——凌寒独自开
毫无疑问,阿楚是小说中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新时期女性形象。“她是一名娱乐记者,整日熬夜赶稿,为新闻奔走,她热爱工作,追求理想和自由;对待爱情上,她泼辣奔放,质疑如花和十二少之间坚贞不渝的情感,同时也渴求着男女爱情间的平等,偶尔的发小脾气也体现出浓浓的女性自主的味道:“你别以为时代女性会像以前的女人一般忍让。如今男女平等。丈夫不如情夫,情夫不如舞男,舞男不如偷情,偷情不如——”
如果说如花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做出种种超越身份的努力,已是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那么阿楚就是不折不扣的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典型代表,听到如花说“三八”首先想到的是维护女性权益的妇女节,面对疑似“情敌”的如花咄咄逼人,展开盘问,遇上突发新闻时,她“便扔下我,发挥无穷活力去追索。她与工作恋爱”。“林青霞说,我过得省,是希望有一天退出影坛时,有能力自给自足。我不愿依赖婚姻,因为碰到可靠的人,是自己造化好,否则我又能怎么样呢?”“陆小芬说,男人,不过是点心。”阿楚向如花灌输新时期女性的进步思想:爱情是靠不住的,女性要做到经济独立,不可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阿楚代表的是新一代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像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
参考文献:
【1】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从《胭脂扣》中数字暗号看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胭脂扣》;女性意识;李碧华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赫赫有名的才女,祖籍广东,出生、成长于香港,文风诡谲瑰丽,擅长写辛辣、凄艳而又悲凉的故事小说,被称为“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华爱写轮回往事,如《秦俑》中蒙天放和韩冬儿跨越生死轮回千年不灭的爱火,如《胭脂扣》中早已做鬼的如花来到人间寻觅十二少的踪迹,李碧华写尽了人世的爱恋,用凄婉辛辣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个在爱海里浮沉的男女的缠绵幽怨。
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是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而她们又大都有着一个共同特征:为爱奋不顾身。如花为寻十二少用转世的七年寿命换取人间的七天;丹丹为报复怀玉对他们爱情的背叛不惜做了老板金啸风的情人……为爱痴缠的女性形象中已经蕴含着女性意识崛起的萌芽,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已不甘心于做爱情里的附庸,她们在一步步争取爱情的主动权。而《胭脂扣》则是李碧华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
《胭脂扣》讲述了香港三十年代倚红楼花魁如花和纨绔子弟陈振邦(十二少)缠绵悱恻的悲欢离合。如花虽是红透石塘咀的名妓,但却钟情贵族子弟十二少,二人感情不被陈家接受,他们走投无路后约定双双吞鸦片殉情。已入阴曹地府的如花苦等十二少不至,遂牺牲来世七年的寿命来到人间,在香港一对情侣凌楚娟和袁永定的帮助下,在邵氏电影厂看到了当时因反悔未吞鸦片、仍活在人间已七十六岁的十二少,安然地放下前尘往事,悄然离去。小说中两位主要的女性形象:如花和凌楚娟,一个是旧香港二三十年代的妓女,一个是七八十年代的新时期独立女性,她们的相遇也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女性意识的碰撞。
一、如花——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如花自小不知生身父母,被卖至倚红楼靠温心老契的垂青为生。爱情对于风尘女子是多么奢侈的一样东西,而如花偏偏动了心。言笑晏晏间,她与十二少一见钟情。妓女的身份注定了如花本不该有爱情,以花魁的身份享受众人的追捧本自是不错的归宿,但她却谢绝一切芳客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如花“鼓起勇气,穿着朴素衣裳,十足住家人模样,不施脂粉,不苟言笑,亲自求见陈翁。”与父母交涉无果,十二少离家出走,却“要靠如花在酒家开一个厅,挽人介绍大佬倌华叔,央请收十二少为徒,投身戏班”。在这里可以看出,如花作为青楼女子,平素吃穿用度全靠别人供应,为经营与十二少的爱情,尚能做到不依靠他一丝一毫,独自求见陈父苦苦争取。而十二少作为大户人家子弟,脱离家中经济支持之后却不能够自立门户为两个人的未来添砖加瓦,还要依靠如花为他介绍投身戏班的门路。两相对比之下,更见如花特殊身份下闪现的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寻求真挚的爱情,寻求经济上的自足。
如花虽是一名妓女,但是在爱情中占尽了主动权。那时的女子,即便是普通的人妻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事事以男人为尊,更何况如花,她是一名妓女,本就是依附男人过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全要看人脸色,唯一的目的就是讨好恩客,不说逢迎谄媚,即便被自己深爱的男人抛弃,自伤命运、顾影自怜或是嬉笑怒骂后开始新的生活似乎更应是那个时代青楼女子的反应,毕竟命途都由不得自己做主,更何况爱情。而如花,却带着节妇的贞烈,爱得荡气回肠:你若对我也是真情可鉴,我便与你殉情奈何桥边一起投生来世换个身份我们再续前缘;你若对我虚情假意,我也让你在人间无法安然了此余生。
另外,如花与十二少的接头暗号也是有深意可循:三八七七。三月八日,妇女节;七月七日,七夕情人节。如花说,他们三月八日七时七分双双吞鸦片殉情,故以三八七七作为二人来世相见的暗号。李碧华将“三八七七”作为暗号也是有意而为之,将“三八”以妓女之口说出,更是肯定了女性寻求解放的先进思想,无论是如花,还是凌楚娟身上或多或少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方面。而“七七”指向爱情,如花爱十二少,可终究因自己的一己私心为他下安眠药;十二少为如花离家出走,终究也因生活的艰难想与如花分手重回陈家迎娶未婚妻;阿楚和袁永定这对新时期的小情侣生活简单而平淡,但也因不懂爱情而经常争吵。他们的爱情都有缺陷,得知真相的如花放下前尘往事安然离去,永定和阿楚在帮如花的过程中感情也更加坚定,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也是她们寻觅真正爱情的过程。
二、凌楚娟——凌寒独自开
毫无疑问,阿楚是小说中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新时期女性形象。“她是一名娱乐记者,整日熬夜赶稿,为新闻奔走,她热爱工作,追求理想和自由;对待爱情上,她泼辣奔放,质疑如花和十二少之间坚贞不渝的情感,同时也渴求着男女爱情间的平等,偶尔的发小脾气也体现出浓浓的女性自主的味道:“你别以为时代女性会像以前的女人一般忍让。如今男女平等。丈夫不如情夫,情夫不如舞男,舞男不如偷情,偷情不如——”
如果说如花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做出种种超越身份的努力,已是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那么阿楚就是不折不扣的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典型代表,听到如花说“三八”首先想到的是维护女性权益的妇女节,面对疑似“情敌”的如花咄咄逼人,展开盘问,遇上突发新闻时,她“便扔下我,发挥无穷活力去追索。她与工作恋爱”。“林青霞说,我过得省,是希望有一天退出影坛时,有能力自给自足。我不愿依赖婚姻,因为碰到可靠的人,是自己造化好,否则我又能怎么样呢?”“陆小芬说,男人,不过是点心。”阿楚向如花灌输新时期女性的进步思想:爱情是靠不住的,女性要做到经济独立,不可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阿楚代表的是新一代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像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
参考文献:
【1】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从《胭脂扣》中数字暗号看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