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是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环境,它不仅为校园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着诸多便利,也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家的思维方式。本文着重讨论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关于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些见解。
关键词:新媒体; 校园文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已是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的时代,第四媒体“网络”和第五媒体“手机”空前的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主宰着人们的眼球,打造着一种全新的人类互动模式。Ipaid、电子杂志等等这些信息技术的产儿,以新技术的应用、海量信息存储、充分地互动性为特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技、教育方方面面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命。高校是信息技术革新的主要阵地,信息化在这里的每个角落似乎都有它的身影,网络检索、电子信箱、网上聊天、BBS、微博、网络电视、网拍、手机报、手机短信、彩信、飞信等等,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的媒介手段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正形成着新的文化形态。因此,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是新形势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促进大学生成才和提高全体师生文化素质和精神情操为目标,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各方面,是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前进、发展的航标。任何一个高校都有自属的校园文化及其风格,但在新形势下,当校园文化的建设及传播遇上了新媒体,就呈现出了它的“新”特性。
(一) 新技术
与传统的板报、横幅、校园广播等这些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传播依托科技的迅速发展,它具有载体新、容量大、时效快、互动强等的特点。而高校师生知识素养普遍比较高,心理活跃,善于接受和掌握新生事物、新技术,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之一,高校的日常校园文化生活便能更多地围绕新媒体来展开进行。新媒体成为校园文化的新宠,它的出现为高校的校园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二) 新氛围
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形式单一、覆盖面和受益面比较小,因而这种文化建设的方式既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也无法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而在校园信息化条件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丰富多样性和传播源广泛性,来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的需求,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以笔者所在的云南师范大学为例,学校以校园手机报的形式,每周以固定的时间向全校师生发送校园新闻,手机报的内容包括介绍新闻的“校园广播”,精选新闻的“一周热闻”,讲述生活常识的“科普百科”,感悟语录性的“朝花夕拾”几个版块。这些内容不仅满足了师生对校园最新时事的了解,还增加了自己的科普知识,学习到有趣的哲学语录,在师生中广受好评,成为校园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这些内容不但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引导、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 新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校园中各类专业性、服务性的平台也应运而生,比如在信息咨询、舆论监督、娱乐导向、日常服务等多方面,新媒体都以它自己的方式为师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服务。比如,现在大部分高校都设有自己针对毕业生就业、勤工助学的网站,针对帮助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或是提供兼职等生活帮助;也有很多学校还制作了心理帮助的网站,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咨询和引导,既解决了大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接受心理治疗的尴尬,还为有心理疑问的学生找到了帮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除了过去的面对面,现在增加了像QQ群、飞信这样便捷而迅速的方式;尤其受广大师生欢迎的,要属电子图书馆,不用跑到图书馆便可饱览群书,还能共享到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资料。这些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都已不算为新鲜事的例子,无一不证明了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正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着新的平台。
二、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媒体为校园文汇啊建设带来如此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新媒体丰富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特性给师生以全方位、多维度的感受,让它的接受者很容易体会到美学的乐趣,身心得到愉悦放松。这就容易让人们乐于把大量的功夫用于丰富和改良那些呈现在师生眼前的精美组装上,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我们应回归校园文化的灵魂价值层面上,在这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新媒体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但在貌似精美、绚丽的表面下,往往使我们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背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我们要的不仅只是一味强调它的娱乐性。
校园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媒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它是用于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所以,校园网络是否也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其使用者的行为?但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有关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还非常不健全,校园网络信息的检查、筛选等制度,明显滞后于网络本身的发展。往往是事情发生后,才会采取相应的制度来限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暂不讨论它的效果如何,但这肯定不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三、 关于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向标,它不仅影响着学校自身的发展,它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影响力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强的辐射和渗透。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
(一)加强新媒体的思想导向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师生丰富了信息渠道源,在这样的形式下高校校园文化保持其先进性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确实坚持贴近师生实际,了解师生思想,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建设是贴近师生的生活现实、贴近师生群体,才有可能用师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做好思想导向。我们应该利用好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广大师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成为他们的自觉要求。
(二)丰富新媒体内容建设
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不同,在于它融合了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的新技术,这也证实新媒体很容易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然而仅有形式还远不够,必须丰富并规范新媒体的内容建设,才是促进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根本方法。高校的校园文化,其内容尤其应顺应新媒体的技术特征,在制作媒体素材时,要尽可能地做到时新、快捷、海量、互动、图文并茂这几点。内容上,不应局限于校园的人和事,还可适当加入一些社会新闻、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让我们的师生在校园内就能纵观天下事。选取内容在丰富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个性化”发展,选择符合高校特色要求的,集新闻性、知识性、人文性、欣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话题,满足高校师生的要求,增强校园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推动新旧媒体的整合
推动校园新、旧媒体的有效合作,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校园网、手机报、校广播在传播新闻实效性强、信息量大,我们不用停步于此,传统的校报、刊物可同时出版深度解读新闻、师生来信等内容,与师生进行互动沟通,进行延伸传播。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双向文化传播,我们的校园媒体才可能真正发挥建设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手段,创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以健康、文明的内容去影响师生,才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龚民、凌文超:《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年12月.
[2]童晓渝、蔡佶、张磊:《第五媒体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关键词:新媒体; 校园文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已是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的时代,第四媒体“网络”和第五媒体“手机”空前的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主宰着人们的眼球,打造着一种全新的人类互动模式。Ipaid、电子杂志等等这些信息技术的产儿,以新技术的应用、海量信息存储、充分地互动性为特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技、教育方方面面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命。高校是信息技术革新的主要阵地,信息化在这里的每个角落似乎都有它的身影,网络检索、电子信箱、网上聊天、BBS、微博、网络电视、网拍、手机报、手机短信、彩信、飞信等等,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的媒介手段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正形成着新的文化形态。因此,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是新形势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促进大学生成才和提高全体师生文化素质和精神情操为目标,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各方面,是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前进、发展的航标。任何一个高校都有自属的校园文化及其风格,但在新形势下,当校园文化的建设及传播遇上了新媒体,就呈现出了它的“新”特性。
(一) 新技术
与传统的板报、横幅、校园广播等这些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传播依托科技的迅速发展,它具有载体新、容量大、时效快、互动强等的特点。而高校师生知识素养普遍比较高,心理活跃,善于接受和掌握新生事物、新技术,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之一,高校的日常校园文化生活便能更多地围绕新媒体来展开进行。新媒体成为校园文化的新宠,它的出现为高校的校园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二) 新氛围
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形式单一、覆盖面和受益面比较小,因而这种文化建设的方式既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也无法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而在校园信息化条件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丰富多样性和传播源广泛性,来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的需求,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以笔者所在的云南师范大学为例,学校以校园手机报的形式,每周以固定的时间向全校师生发送校园新闻,手机报的内容包括介绍新闻的“校园广播”,精选新闻的“一周热闻”,讲述生活常识的“科普百科”,感悟语录性的“朝花夕拾”几个版块。这些内容不仅满足了师生对校园最新时事的了解,还增加了自己的科普知识,学习到有趣的哲学语录,在师生中广受好评,成为校园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这些内容不但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引导、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 新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校园中各类专业性、服务性的平台也应运而生,比如在信息咨询、舆论监督、娱乐导向、日常服务等多方面,新媒体都以它自己的方式为师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服务。比如,现在大部分高校都设有自己针对毕业生就业、勤工助学的网站,针对帮助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或是提供兼职等生活帮助;也有很多学校还制作了心理帮助的网站,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咨询和引导,既解决了大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接受心理治疗的尴尬,还为有心理疑问的学生找到了帮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除了过去的面对面,现在增加了像QQ群、飞信这样便捷而迅速的方式;尤其受广大师生欢迎的,要属电子图书馆,不用跑到图书馆便可饱览群书,还能共享到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资料。这些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都已不算为新鲜事的例子,无一不证明了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正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着新的平台。
二、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媒体为校园文汇啊建设带来如此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新媒体丰富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特性给师生以全方位、多维度的感受,让它的接受者很容易体会到美学的乐趣,身心得到愉悦放松。这就容易让人们乐于把大量的功夫用于丰富和改良那些呈现在师生眼前的精美组装上,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我们应回归校园文化的灵魂价值层面上,在这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新媒体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但在貌似精美、绚丽的表面下,往往使我们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背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我们要的不仅只是一味强调它的娱乐性。
校园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媒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它是用于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所以,校园网络是否也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其使用者的行为?但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有关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还非常不健全,校园网络信息的检查、筛选等制度,明显滞后于网络本身的发展。往往是事情发生后,才会采取相应的制度来限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暂不讨论它的效果如何,但这肯定不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三、 关于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向标,它不仅影响着学校自身的发展,它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影响力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强的辐射和渗透。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
(一)加强新媒体的思想导向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师生丰富了信息渠道源,在这样的形式下高校校园文化保持其先进性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确实坚持贴近师生实际,了解师生思想,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建设是贴近师生的生活现实、贴近师生群体,才有可能用师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做好思想导向。我们应该利用好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广大师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成为他们的自觉要求。
(二)丰富新媒体内容建设
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不同,在于它融合了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的新技术,这也证实新媒体很容易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然而仅有形式还远不够,必须丰富并规范新媒体的内容建设,才是促进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根本方法。高校的校园文化,其内容尤其应顺应新媒体的技术特征,在制作媒体素材时,要尽可能地做到时新、快捷、海量、互动、图文并茂这几点。内容上,不应局限于校园的人和事,还可适当加入一些社会新闻、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让我们的师生在校园内就能纵观天下事。选取内容在丰富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个性化”发展,选择符合高校特色要求的,集新闻性、知识性、人文性、欣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话题,满足高校师生的要求,增强校园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推动新旧媒体的整合
推动校园新、旧媒体的有效合作,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校园网、手机报、校广播在传播新闻实效性强、信息量大,我们不用停步于此,传统的校报、刊物可同时出版深度解读新闻、师生来信等内容,与师生进行互动沟通,进行延伸传播。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双向文化传播,我们的校园媒体才可能真正发挥建设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手段,创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以健康、文明的内容去影响师生,才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龚民、凌文超:《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年12月.
[2]童晓渝、蔡佶、张磊:《第五媒体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