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区环境较为闭塞,素质教育的推行收到教师教学观念与办学条件的阻碍而进展缓慢。过去,对山区初中体育教学来说,经济落后导致教学资金的匮乏,体育教学的设备没有配备齐全,或是损坏严重而得不到及时修缮,学生与教师对体育课程都不是很重视。现阶段,在大范围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山区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师生体育理论基础与训练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并且山区中独特的本土教学资源也未被有效利用。因此,在山区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
关键词:山区教育;初中教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与城市教学相比,山区教学在客观办学条件与主观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有不足,体育教学更是长期受到轻视,亟需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一方面,山区初中体育教师应在尽力争取完备教学设施的同时,主动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中可用于山区教学的内容,从里到外地改善山区教学;另一方面,山区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将山区优势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将山区初中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体育训练中发扬出来。
1.山区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对过去的山区教学来说,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改变学生命运的唯一出路,为迎合应试教育的需求,山区学校会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全部投放到知识性学科的教学中,而忽视体育教学的需求。这种情况并不是山区学校独有的,在应试思想横行的年代,许多城市学校也长期秉持着这类教育思想。在新课改后,城市学校已率先接纳了素质教育思想,山区学校却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及时转变教学模式,这反映出山区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重视度不够的状况。
1.2教学设施匮乏与文化知识课程不同,体育课程需要专门的运动场地,并且从初中体育课程要求来看,许多体育活动依赖于特定的体育器材。然而,在当前山区学校中,许多体育设施并未到位,球类运动只有基础的篮球与足球等,而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可用于田径运动的完整场地,学生训练常在十字路或泥土路上进行,不仅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还对学生安全造成了隐患。
1.3师资力量匮乏教师是影响学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也是推行素质教育模式的中坚力量。就目前而言,山区初中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较为薄弱,这部分教师受教学环境的影响,不愿主动学习素质教育理念。此外,导致山区教师教学素养低于城市教师的另一大原因是,多数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来到偏僻的山区进行教学,因而部分山区学校的体育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在体育专业教学方面自然能力不足。
2.在山区初中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方法
2.1丰富教学手段在对山区初中体育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时,体育教师应分析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是由什么条件促成的,继而从身边的可用教学资源中寻找素质教育结合点。山区初中体育教师应明白,山区初中生渴望的体育课堂形式应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因此改善单一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丰富度可作为教学改善的切入点。例如,体育教师可将“体育游戏”引导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被拆散的体育训练项目拼成一个完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立定跳远”的训练中,教师可制定竞争规则,将“跳远距离”设定为比赛的胜负标准,激励学生在动作标准与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在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训练的激情四射。
2.2完善教学设施在向学校申请新的教学器材时,体育教师也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喜好,提前向学生争取意见,询问学生喜爱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并根据活动需要增加相应器材。比如,山区体育教师可根据“每班人数/5”计算需要购入的篮球数量,根据“每班人数/10”计算需要购入的足球数量,并根据学生的意向申请足够套数的羽毛球、乒乓球等器材,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有效参与运动。此外,山区体育教师也可借助本地的乡土资源,带领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器材,如沙包等。
2.3加强师资建设在建设山区初中体育教师队伍时,一方面,学校要将符合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方法介绍给本校的体育教师,并让体育教师根据当前的学生水平与爱好进行修改,制作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并时时跟随素质教育理念更新内容,另一方面,随着山区交通情况的改善,山区学校不再如以前那般闭塞,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扩大体育教师的招聘范围,以更优质的薪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来校工作,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山区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时,教师要有足够重视我,清楚本校办学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的匮乏状况,将改变单一教学形式作为实现手段。为达成素质教育目标,山区初中体育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科普性宣传,与学生一同重视体育课程,随后再使用丰富的素质教育手段转化体育教学内容,在完善设施的配合下,不断推动体育教学的素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火高胜.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 科学中国人,2017,0(1Z).
[2] 鄭兴军.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 科学中国人,2015,0(2Z).
[3] 闭丽斌.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12):100.
[4] 韩俊峰.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J]. 科学中国人,2015,0(8Z).
[5] 刘庆源.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7).
关键词:山区教育;初中教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与城市教学相比,山区教学在客观办学条件与主观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有不足,体育教学更是长期受到轻视,亟需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一方面,山区初中体育教师应在尽力争取完备教学设施的同时,主动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中可用于山区教学的内容,从里到外地改善山区教学;另一方面,山区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将山区优势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将山区初中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体育训练中发扬出来。
1.山区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对过去的山区教学来说,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改变学生命运的唯一出路,为迎合应试教育的需求,山区学校会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全部投放到知识性学科的教学中,而忽视体育教学的需求。这种情况并不是山区学校独有的,在应试思想横行的年代,许多城市学校也长期秉持着这类教育思想。在新课改后,城市学校已率先接纳了素质教育思想,山区学校却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及时转变教学模式,这反映出山区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重视度不够的状况。
1.2教学设施匮乏与文化知识课程不同,体育课程需要专门的运动场地,并且从初中体育课程要求来看,许多体育活动依赖于特定的体育器材。然而,在当前山区学校中,许多体育设施并未到位,球类运动只有基础的篮球与足球等,而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可用于田径运动的完整场地,学生训练常在十字路或泥土路上进行,不仅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还对学生安全造成了隐患。
1.3师资力量匮乏教师是影响学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也是推行素质教育模式的中坚力量。就目前而言,山区初中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较为薄弱,这部分教师受教学环境的影响,不愿主动学习素质教育理念。此外,导致山区教师教学素养低于城市教师的另一大原因是,多数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来到偏僻的山区进行教学,因而部分山区学校的体育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在体育专业教学方面自然能力不足。
2.在山区初中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方法
2.1丰富教学手段在对山区初中体育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时,体育教师应分析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是由什么条件促成的,继而从身边的可用教学资源中寻找素质教育结合点。山区初中体育教师应明白,山区初中生渴望的体育课堂形式应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因此改善单一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丰富度可作为教学改善的切入点。例如,体育教师可将“体育游戏”引导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被拆散的体育训练项目拼成一个完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立定跳远”的训练中,教师可制定竞争规则,将“跳远距离”设定为比赛的胜负标准,激励学生在动作标准与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在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训练的激情四射。
2.2完善教学设施在向学校申请新的教学器材时,体育教师也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喜好,提前向学生争取意见,询问学生喜爱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并根据活动需要增加相应器材。比如,山区体育教师可根据“每班人数/5”计算需要购入的篮球数量,根据“每班人数/10”计算需要购入的足球数量,并根据学生的意向申请足够套数的羽毛球、乒乓球等器材,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有效参与运动。此外,山区体育教师也可借助本地的乡土资源,带领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器材,如沙包等。
2.3加强师资建设在建设山区初中体育教师队伍时,一方面,学校要将符合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方法介绍给本校的体育教师,并让体育教师根据当前的学生水平与爱好进行修改,制作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并时时跟随素质教育理念更新内容,另一方面,随着山区交通情况的改善,山区学校不再如以前那般闭塞,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扩大体育教师的招聘范围,以更优质的薪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来校工作,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山区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时,教师要有足够重视我,清楚本校办学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的匮乏状况,将改变单一教学形式作为实现手段。为达成素质教育目标,山区初中体育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科普性宣传,与学生一同重视体育课程,随后再使用丰富的素质教育手段转化体育教学内容,在完善设施的配合下,不断推动体育教学的素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火高胜.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 科学中国人,2017,0(1Z).
[2] 鄭兴军.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 科学中国人,2015,0(2Z).
[3] 闭丽斌.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12):100.
[4] 韩俊峰.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J]. 科学中国人,2015,0(8Z).
[5] 刘庆源.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