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的“精彩”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相信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用感官》一课,谈几点体会。
  1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建立学生的学习心向
  学习心向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R·杰特查曾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学习心向的作用。他让一名被试接受德语学习,被试坐在他对面,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诵读8个音节的字表。这样反复诵读达46次之多,被试还不能掌握这份字表。于是,他不得不停止实验,问被试究竟能不能复述这些字表。被试回答说:“什么?要我记住这些音节吗?”随后他又重复了6次,始能背诵。由此我受到启发:被试虽然不断重复这些音节,但由于不明确主试的目的和要求,缺乏学习的心向,以致没有记住。如果主试一开始就向被试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让被试树立学习的心向,恐怕就不会重复46次了。《运用感官》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虽然学生才刚刚接触科学学科,但是经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训练,学生对如何正确、全面地观察一种事物已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想法,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五种感觉器官在学习中的运用,针对这一点,我一上课就直接用儿歌引入本课教学:“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们认东西,是我们好朋友。”同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在学生的回忆声中完成五种感官在认识事物中发挥的功能。紧接着马上出示橘子,布置学生合理、科学地运用感官开始探究橘子的特征。结果,由于教师的导入铺垫到位、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心向已经建立,使得学习效果十分突出。
  2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典型材料设计丰富的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多个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取新知。
  2.1 丰富游戏,体验眼睛从周围获取的信息更多。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大部分(80%~90%)是通过视觉,也就是眼睛获取的。怎样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认识这一点呢?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社会性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心理学的不少实验证明,在竞赛过程中,求成需要和自尊需要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在竞赛条件下的学习效率比没有竞赛的要高得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比赛: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两个小组选择一种感官观察同一种事物,比较运用哪一种感官发现的信息最多。建议:每一个小组只能运用他们自己选择的感官实验;为了避免眼睛的干扰,其他四组最好闭上眼睛进行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情感,在这一体验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表。学生有的戴眼罩,有的捂鼻子,有的尝橘子,有的做陶醉状闻清香……学生兴致勃勃,气氛热烈。在学生实验完成后,我汇总并展示了全班学生的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秘密:眼睛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的信息最多。(通过表格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归纳概括得出结沦,而且对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有一定的帮助)。
  2.2 真假苹果,感受光凭眼睛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在前一个活动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既然眼睛是所有感官中发现周围信息最多的,那么就让我们来做一个用眼睛判断事物“是真是假”的游戏。在这一环节中,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真一假两个苹果让学生猜一猜。苹果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也是学生喜欢的。所以这一活动的安排在教学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感官中眼睛获取的信息最多,而且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光凭眼睛认识事物有时会不全面、不科学。由此,逐步推进,让他们来认识综合运用感官就水到渠成了。
  2.3 香甜西瓜,有助于综合运用感官能力的培养。材料的选择是否得法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爱吃的西瓜。果然,在我抱出西瓜的那一刻,小朋友的眼睛更亮了,他们想出了一套又一套综合运用感官判断西瓜真假、生熟的方案。在异口同声的“切开来看看”声中,我毅然切开西瓜,让学生分享。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我知道:其实,学生不仅仅在品尝西瓜的香甜,更是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本节课的教学在此达到了最高潮。
  3 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让学生享受学有成功的快乐
  学习的成功是足以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特别是当一个学生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他以后的学习就会更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人格和认知结构。在教学哪种感官获取外界的信息相对较多时,学生十分细心地想到了要避免其他感官的干扰。这时,我带头给学生鼓掌。这些学生经过鼓励,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他们对后面的活动表现出更热心的态度。看来,学习的成功、教师适时的评价是足以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特别是当一个学生克服了较大的困难经过思考而获得成功时,他以后的学习就会更积极。
  4 利用服饰等小装饰,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学习迁移
  本课的最后环节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知道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就需要将感官进一步延伸,从而发明了许多帮助我们感知的仪器和设备。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怎样引导帮助他们说出来呢?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在老师身上寻找:“哪一种工具帮助老师拓展了某种器官的功能?”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本人虽然近视,但平时上课不戴眼镜。今天我特意戴上),并轻而易举地说出了许多拓展人的感官来感知更多的自然事物及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如天文望远镜、听诊器、助听器、耳机等。同时,还有学生说出了自己想设计一些帮助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仪器和设备。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畅想自己心目中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的先进仪器设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和老师展示。这个知识点的展开,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中国的古代文明,知道了现代的发明,还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真是一箭多雕!
  纵观这堂课,从效果上来说是双赢的。就教师而言,对学情的了解和教材的把握都很到位,运用了典型的、有结构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材料,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贯穿始终,教学环节层层紧扣,教学结构螺旋上升。就学生而言,由于教师的大胆放手,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们在课堂中敢于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真实见解和最原始的心里话。同时,他们也能在充斥着一点点“火药味”的对话中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具有团体性质的评价、争议中发现彼此的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大家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设计出最好的活动来诠释我们的猜测,使我们的孩子在热情高涨中达到共享、共识、共进。
  最后,本课在并不轻松但很放松,并不散乱但很活泼,并不沉闷但很严肃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提升,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价值,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所以,我要问:老师,您了解学情了吗?
  同时,我要急呼:老师,请相信您的学生。
  如此,精彩的课堂就在向我们招手!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中细节的精心预设,需要教师用宽广的胸怀、缜密的心思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这样才会在课堂生成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才能“点石成金”,让浅陋变得深刻,失败转为成功,平凡变成伟大。纵观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许多细节熠熠生辉,成就了完美的课堂。  1 细节折射关爱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似微不足道,然而都折射出人文关怀,所反映的教育意义和所带来的教育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一次
期刊
情境化作文教学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的特点,它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写作动机。增强学生作文的感受与体验,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表达、学会作文,不失为一条有效的作文途径。它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益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创设作文的情境呢?  1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摄取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作文是
期刊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页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既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老师有精力与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或进行更高层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有精力与兴趣对所学知识进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演绎和社会的进步,合作作为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其地位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把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和良好个性。
期刊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片段一】   由圆柱引入圆锥。   课件演示:一个圆柱从屏幕深处缓缓推出,由小到大,占满屏幕、定格。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圆
期刊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提问的原则  1.1 提问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知识,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
期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1 填补空白   文章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已想像补充。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我用小练笔作为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品德为核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同时,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倡导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探究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与时俱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以其速度快、内容全等优点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作为形式之一的“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运用多媒体的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