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点学生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评讲学生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文评点时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生千差万别,写出的作文各具风采,教师要保护学生写作的天性,适当加以鼓励。学生的习作跌宕起伏、故事性极强就可评点为:“诚如《水浒》也,曲折动人,荡人心魄,是记叙的典范。”学生的习作词藻华丽、语言优美,则评点为:“我陶醉于你优美的语言中,经历了一次美的洗礼。”学生的习作如果闪烁着真知灼见,则批语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做探索世界的先行者吧!”学生的习作如果清新自然就可评点为:“有一点青春的稚气,这正是最迷人的地方。”总而言之,适当鼓励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那就会激发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爱上作文、爱上读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喜欢上了作文,培养了独特的文风,学生习作自然是百花齐放,提高很快。
二、作文评点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真实的生活
学生往往眼高手低,不屑于记叙描写自己生活中的屑事,而对国家大事、历史人物兴趣极浓,在作文中多用大话、空话,使文章有假、大、空之嫌。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回到生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写作生活。如,一次写作关于父爱的作文时,一个学生全文都是关于父爱的名言,文中没有涉及到一点是自己父亲的爱,我就批语:“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中的父亲有名言吗?有警句吗?但文中的父亲不感人吗?身为这样父亲的儿子不幸福吗?生活中你的父亲不也是这样吗?你发现了吗?你感动了吗?”这个学生大受启发,重写了一篇内容为父亲为自己买早点的作文,详写了父亲买早点时的脚步声,详写了父亲买早点时的吸烟细节。我精心评点并把这篇作文贴在班里,很多学生读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教师在作文评点中就要给学生以观察的眼睛,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作文评点要以鼓励为主
学生的习作由于能力或多或少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教师应极力淡化学生作文中的失误之处,抓住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写作中消除畏难情绪。如,一次写作文时,学生写了一篇名为《青春的味道》的习作,在作文中学生思索青春,却得出消极结论,认为青春是黑色的、束缚的,但文笔流畅。我在评点时,极力表扬这位学生思考的深刻、用词的准确,而淡化了学生习作中不健康的感情倾向,鼓励学生正确思考青春、思考生活,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投入生活。这个学生的写作热情被空前地激发,又重写了三遍,终于写出了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在评点中多鼓励学生,总会使习作课变成欢乐的节日,成为学生特别企盼的课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会空前高涨。
四、作文评点要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因而评点中要针对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予以点评。如,一次写作文《珍惜》时,我发现一篇作文都在议论要珍惜自然、珍惜人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我就评点:“你思考得很深刻,但你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了吗?你生动地描写了吗?生动的描写总是比抒情更有感人的力量啊!”学生重新写了一篇作文,思路大变,内容大变,生动形象地写同学之间的友谊,事件感人至深,还有恰当的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点缀文中,给文章增色不少。我又点评:“两篇文章对比,为什么改过后更感人呢?具体的事例、生动的描写总比议论更有生命啊!”从此这位学生有意地减少了议论抒情,经常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同样是这次写作课,一位学生的习作,泛泛地记叙了他一天的生活,表达要珍惜时间、珍惜父母、珍惜同学、珍惜老师。我就评点:“作文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什么是要衬托的?什么是最感人的?要精心组织,精心剪裁啊!”学生重新写作,开篇用优美的环境描写衬托心情,接着写一天的学习生活,其中详写课堂上同学的讨论,以及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写得妙趣横生,结尾引人深思,点明了中心: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是一篇极其出色的作文。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教师的点评要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尽快地提高写作能力。
五、作文评点时要渗透人文关怀
中学生的习作,往往只有教师一个读者,学生内心深处的秘密、烦恼、喜悦、自卑……许许多多的真实想法只有教师知晓。这就需要教师在评点时渗透真心、爱心、诚心,鼓励学生向上、乐观,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有个学生在一次写作中,抒发了对朦胧的早恋的独特感受。如果将其列入反面例文,批评教育并在作文本上评点:“早恋要不得。”那将激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抹杀学生心中最神圣、最柔软的感情,因此,我评点为:“珍惜你人生最美好的感情吧,但我希望与你保守这个小秘密,不要破坏这一份真挚情感,不要让友谊变质!”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多次在作文中倾诉他的苦闷、彷徨,我都一一解答,终于使学生战胜了早恋,正确对待了人生、对待了爱情。教师的一个评语,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评点中要尊重理解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作文评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勤思、多写,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
一、作文评点时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生千差万别,写出的作文各具风采,教师要保护学生写作的天性,适当加以鼓励。学生的习作跌宕起伏、故事性极强就可评点为:“诚如《水浒》也,曲折动人,荡人心魄,是记叙的典范。”学生的习作词藻华丽、语言优美,则评点为:“我陶醉于你优美的语言中,经历了一次美的洗礼。”学生的习作如果闪烁着真知灼见,则批语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做探索世界的先行者吧!”学生的习作如果清新自然就可评点为:“有一点青春的稚气,这正是最迷人的地方。”总而言之,适当鼓励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那就会激发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爱上作文、爱上读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喜欢上了作文,培养了独特的文风,学生习作自然是百花齐放,提高很快。
二、作文评点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真实的生活
学生往往眼高手低,不屑于记叙描写自己生活中的屑事,而对国家大事、历史人物兴趣极浓,在作文中多用大话、空话,使文章有假、大、空之嫌。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回到生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写作生活。如,一次写作关于父爱的作文时,一个学生全文都是关于父爱的名言,文中没有涉及到一点是自己父亲的爱,我就批语:“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中的父亲有名言吗?有警句吗?但文中的父亲不感人吗?身为这样父亲的儿子不幸福吗?生活中你的父亲不也是这样吗?你发现了吗?你感动了吗?”这个学生大受启发,重写了一篇内容为父亲为自己买早点的作文,详写了父亲买早点时的脚步声,详写了父亲买早点时的吸烟细节。我精心评点并把这篇作文贴在班里,很多学生读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教师在作文评点中就要给学生以观察的眼睛,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作文评点要以鼓励为主
学生的习作由于能力或多或少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教师应极力淡化学生作文中的失误之处,抓住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写作中消除畏难情绪。如,一次写作文时,学生写了一篇名为《青春的味道》的习作,在作文中学生思索青春,却得出消极结论,认为青春是黑色的、束缚的,但文笔流畅。我在评点时,极力表扬这位学生思考的深刻、用词的准确,而淡化了学生习作中不健康的感情倾向,鼓励学生正确思考青春、思考生活,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投入生活。这个学生的写作热情被空前地激发,又重写了三遍,终于写出了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在评点中多鼓励学生,总会使习作课变成欢乐的节日,成为学生特别企盼的课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会空前高涨。
四、作文评点要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因而评点中要针对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予以点评。如,一次写作文《珍惜》时,我发现一篇作文都在议论要珍惜自然、珍惜人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我就评点:“你思考得很深刻,但你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了吗?你生动地描写了吗?生动的描写总是比抒情更有感人的力量啊!”学生重新写了一篇作文,思路大变,内容大变,生动形象地写同学之间的友谊,事件感人至深,还有恰当的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点缀文中,给文章增色不少。我又点评:“两篇文章对比,为什么改过后更感人呢?具体的事例、生动的描写总比议论更有生命啊!”从此这位学生有意地减少了议论抒情,经常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同样是这次写作课,一位学生的习作,泛泛地记叙了他一天的生活,表达要珍惜时间、珍惜父母、珍惜同学、珍惜老师。我就评点:“作文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什么是要衬托的?什么是最感人的?要精心组织,精心剪裁啊!”学生重新写作,开篇用优美的环境描写衬托心情,接着写一天的学习生活,其中详写课堂上同学的讨论,以及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写得妙趣横生,结尾引人深思,点明了中心: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是一篇极其出色的作文。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教师的点评要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尽快地提高写作能力。
五、作文评点时要渗透人文关怀
中学生的习作,往往只有教师一个读者,学生内心深处的秘密、烦恼、喜悦、自卑……许许多多的真实想法只有教师知晓。这就需要教师在评点时渗透真心、爱心、诚心,鼓励学生向上、乐观,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有个学生在一次写作中,抒发了对朦胧的早恋的独特感受。如果将其列入反面例文,批评教育并在作文本上评点:“早恋要不得。”那将激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抹杀学生心中最神圣、最柔软的感情,因此,我评点为:“珍惜你人生最美好的感情吧,但我希望与你保守这个小秘密,不要破坏这一份真挚情感,不要让友谊变质!”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多次在作文中倾诉他的苦闷、彷徨,我都一一解答,终于使学生战胜了早恋,正确对待了人生、对待了爱情。教师的一个评语,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评点中要尊重理解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作文评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勤思、多写,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