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愿看到学生作文出现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现象,不愿看到无创造力的克隆文章,我们希望看到有创新、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作文的本质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剖白。鉴于此,《初中语文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探索与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志同道合、求索创新,经历过研究的困惑、推进的努力、殷切的期待和成功的喜悦,在初中语文日记随笔式写作之兴趣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下面结合实践,谈一些我们的做法。
一、海量阅读,厚重积累
于漪老师说:“头脑里‘仓库’充实,写的文章才会材料厚实,质地好。‘仓库’靠坚持不懈的储存。一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诚然,学生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知识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定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一)读同龄人的文章。
同龄人的文章思想境界多相通之处,语言表达多相近之处,所表现的生活是同一时代的生活,没有那种因时代的隔膜而造成的语境差异,因而更容易理解其优异之处,学习其表达上的长处。事实上,很多满分作文的作者,是从阅读同龄人佳作起步的。所以,经常引导学生读同学的优秀作文,读学校文学社的刊物《新芽粲然》,读《全国优秀作文选》,读《中学时代》等,定能获益匪浅。
(二)读杂志报刊。
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同样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上好材料。如《读者》《格言》《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版)》《语文报》、《语文周报》等,这些报刊杂志语言优美,内容健康,知识丰富,让学生多阅读,在培养语感、学写作文、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如《语文周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助手,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使作文丰满深刻。
(三)读名家名作。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可以感受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审美感受和审美意境,阅读名家名作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就像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相信随着时间的累积,学生必能“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必能在海量的课内外阅读体验中丰富涵养,积累习作能力,具有源源不绝的写作题材和风格隽丽的表达方式。
二、自由表达,独抒性灵
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学生喜欢时间自由、环境宽松的作文训练方式。特级教师李镇西,每教一个班,都会向学生宣布:“作文无禁区!只要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只要说的是真话,李老师都非常欢迎!”兴之所至,想写就写,文体不限,表达手法多样,写多少算多少,随随便便,自由自在。这符合现代学生的个性,也符合写作的常态。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允许学生写大题材。
那种只让学生“读书”,不闻“天下事”的做法只能遏制学生的想象力,束缚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向社会说话的机会。我们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政治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倡导关心科学发展,人与自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稷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学生视野开阔了,观察深入了,思想自然有了深度。
(二)允许学生模仿。
事实证明,放宽要求,允许模仿曾经读到过的优秀篇章去写作,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写作情趣。读过的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名家名篇都可以成为模仿的对象。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促进手段。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不为范文所拘,从灵活模仿中得到启发,借以唤起自己的文思,发挥独创精神。学生在大量阅读的情况下,充分汲取优秀篇章的精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写成一篇篇美文。
(三)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
忧郁、抱怨、妒嫉、虚荣、无奈等负面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生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大多数老师却因为作文考试中的“积极、健康、向上”而不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写作是真实生活和真实心态的反映,如果我们禁止对负面情绪的表达,岂不是既违背了人性,又违背了作文的本真?当然,我们要从学生的真实表达中发现问题,找到教育的契机,然后对负面情绪加以正确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果说学生好的文笔是茂盛的参天大树,那么兴趣就是阳光,阅读就是根须,自由表达就是枝枝叶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成效的,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不断地鼓励学生海量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海量阅读,厚重积累
于漪老师说:“头脑里‘仓库’充实,写的文章才会材料厚实,质地好。‘仓库’靠坚持不懈的储存。一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诚然,学生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知识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定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一)读同龄人的文章。
同龄人的文章思想境界多相通之处,语言表达多相近之处,所表现的生活是同一时代的生活,没有那种因时代的隔膜而造成的语境差异,因而更容易理解其优异之处,学习其表达上的长处。事实上,很多满分作文的作者,是从阅读同龄人佳作起步的。所以,经常引导学生读同学的优秀作文,读学校文学社的刊物《新芽粲然》,读《全国优秀作文选》,读《中学时代》等,定能获益匪浅。
(二)读杂志报刊。
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同样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上好材料。如《读者》《格言》《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版)》《语文报》、《语文周报》等,这些报刊杂志语言优美,内容健康,知识丰富,让学生多阅读,在培养语感、学写作文、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如《语文周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助手,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使作文丰满深刻。
(三)读名家名作。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可以感受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审美感受和审美意境,阅读名家名作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就像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相信随着时间的累积,学生必能“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必能在海量的课内外阅读体验中丰富涵养,积累习作能力,具有源源不绝的写作题材和风格隽丽的表达方式。
二、自由表达,独抒性灵
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学生喜欢时间自由、环境宽松的作文训练方式。特级教师李镇西,每教一个班,都会向学生宣布:“作文无禁区!只要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只要说的是真话,李老师都非常欢迎!”兴之所至,想写就写,文体不限,表达手法多样,写多少算多少,随随便便,自由自在。这符合现代学生的个性,也符合写作的常态。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允许学生写大题材。
那种只让学生“读书”,不闻“天下事”的做法只能遏制学生的想象力,束缚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向社会说话的机会。我们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政治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倡导关心科学发展,人与自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稷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学生视野开阔了,观察深入了,思想自然有了深度。
(二)允许学生模仿。
事实证明,放宽要求,允许模仿曾经读到过的优秀篇章去写作,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写作情趣。读过的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名家名篇都可以成为模仿的对象。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促进手段。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不为范文所拘,从灵活模仿中得到启发,借以唤起自己的文思,发挥独创精神。学生在大量阅读的情况下,充分汲取优秀篇章的精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写成一篇篇美文。
(三)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
忧郁、抱怨、妒嫉、虚荣、无奈等负面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生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大多数老师却因为作文考试中的“积极、健康、向上”而不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写作是真实生活和真实心态的反映,如果我们禁止对负面情绪的表达,岂不是既违背了人性,又违背了作文的本真?当然,我们要从学生的真实表达中发现问题,找到教育的契机,然后对负面情绪加以正确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果说学生好的文笔是茂盛的参天大树,那么兴趣就是阳光,阅读就是根须,自由表达就是枝枝叶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成效的,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不断地鼓励学生海量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