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与学的关系,阐述个性化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接着对一项个性化教学实践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说明个性化教学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研究探讨的一个项目。
关键词:个性学习 翻译 大学英语 教学
关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知识灌输型的课堂转向互动型的课堂,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传统的教学手段转向有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媒介辅助的教学手法,同时,还由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向多种方法并存的教学策略等。产生这一系列的变化不容置疑是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这也从另一方面深刻地反映了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些特征:第一,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是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方式,情感交流的交际能力等。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人能力,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强调学习策略的培养。第四,重视教师的引导以及与学生的互动。第五,重视教材的选择,教学环境的塑造等。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展开,是一片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领域。本文拟结合大学英语翻译教与学的实践,进行这一方面的探讨。
一、 大学英语翻译的教与学
(一)翻译
翻译是一项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工作:语言、文化、美学、历史、国家、权力等等。在英语教学中,翻译属于高层次的教学项目,要在掌握英文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开始展开,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水平要求。在我国,翻译教学也具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刘宓庆在其专著《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中提到,“翻译教学必须尽最大努力适应并指引翻译实务的发展”,“翻译教学应尽最大努力适应素质教育和素质教学的要求”,并且明确指出,“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刘宓庆,2003:17、25、30)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有所区分,但却也是可以之为借鉴的。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任务应该是要强化基础教学,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实用翻译的能力。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英文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引导个性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一直都是处于附属、补充的次要地位,也就是所谓的“翻译教学法”。英语学习一直保持着“精读为主——听力为辅——写作和翻译作为补充”的模式。然而,笔者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贯通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桥梁。若能在有限的课堂中充分展现翻译的魅力,有效利用翻译的教与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文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引导学生个性学习有很大的意义。
(二)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其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主体作用授课与学习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因活动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与学生不是单个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即不是线形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网络的关系。师生的相互作用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共时发生的,师生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方都是通过实现对方而实现自己。(邓志伟,2000:268)以学生为中心,其前提必须是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学习情景,规划教学进程和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核心必须是学生是主要参与者,其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学习。
(三)个性化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根据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个体独特的身心结构及其表现。因此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潜能、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与自己个性相适应的发展领域。(杨学云,2006:153)这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一致的。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个体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陈莉,2003:143)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刘秀辉等,2006:108)教师对建构主义教学的最好实践就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对话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和任务,由学生去探究,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和再现信息。高成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所发现的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教师不再是狭隘的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中介者。(陈莉,2003:143)
二、教学设计与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翻译的特征,进行了尝试和实践。所授学生人数共250人,由八个自然班组成的三个大班,来自四个不同的院系,其中有一个大班是由来自两个不同院系的学生构成。此次教学实践采取了任务型的方式,给学生的任务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和商标词翻译的看法”。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要求有中英对照的版本),对其进行评论,翻译得好抑或是不好,给与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力求观点清晰、客观,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呈交上来。从交上来的报告看,学生收集到的广告翻译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到了商业、文学、文化等方面的领域,分析精辟,具有独到见解,对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小组持有不同的看法,折射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根据收上来的报告,教师首先了解清楚学生的观点,然后举行课堂讨论交流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典型的译例进行评论,引导学生间的交流,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的看法,而在于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从学生交上来的这些翻译评论看,这次教学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具有一定可行性。现举几例学生的评论以作分析。以下“例”为学生所列之翻译例子,“评”为学生的评论,不包括教师观点。
例1、My top home——满堂红
评:这是我认为译得最好的一个招牌名。无论从消费者还是公司的角度看,这个名字都有一个好兆头。首先,“满堂红”对公司来讲,有生意蒸蒸日上的意思,对消费者来说,表现出公司对其的承诺:a top home。 从这个名字的中英文两方面来看,发音相近。这个商标名的翻译在音、意两方面都很精彩。
例2、Max Factor——蜜丝佛陀
评:该中文译名直接采用音译,让鼎鼎大名的Max Factor顿时蒙上一层阴影!作为 “makeup” 一词的创始人、引领彩妆潮流的Max Factor,在中文译名上一点也体现不出与“彩妆”的关系。Max Factor意为彩妆为人们带来无限的可变性,而在中文译名却变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建议采用意译或音意相结合的翻译手法。
例3、YISHION——以纯
评:英文商标是YI(衣/ 以)和FASHION(时尚)的组合,发音近似粤语“以纯”。从英文和中文来看,都充分突出了该品牌的性质与特征。
例4、Pizza Hut——必胜客
评: “Pizza Hut”如今被译成“必胜客”,在意义上脱离了快餐的味道,倒不如译成“比萨饼”实在。“比萨”是音译,“饼”是用来描述食品的种类,这样既可表达意大利是该美食的故乡,又能借助比萨斜塔的名声唤起食客对意大利文化的联想。
例5、Nike——耐克
评1:耐克作为一个体育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应是耐用的,优质的,而且能克服一些外部损伤。这个译名体现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理念,那就是坚持不懈,耐力持久的伟大的体育精神。
评2:中英文几乎一样的发音让消费者轻易熟记,简短的拼写极显品牌的简约主义。
评3:从商标词中感受异国文化特征,Nike代表了年轻人的精神,加上其广告语“Just do it(想做就做)”,带给人想干就干的冲劲。
评4:Nike本意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但若按音译为“奈姬”或是“娜基”之类,便会使很多中国消费者十分费解,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现在译者将它译成了“耐克”,我认为这样译很好,既考虑到运动服装应该具有坚固耐穿的特点,又包含了克敌必胜的意思。
例1的学生从商业效应的角度对商标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注重词汇的语用功能,认为广告词能对商品产生一定的效应。例2从翻译方法的角度评析引用的商标词,用到“意译”、“音译”等专业术语。例3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分析商标词的构词法,结合中英文的发音特点和蕴含意义的关系对其翻译给予肯定。例4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具有独特的观点。例5是四位学生对同一个翻译的不同评论,从商品特性、语言和文化方面入手。这些评论各有侧重点,同时没有忘记广告及商标词的特殊功能和地位,能够把翻译、词语、商业和文化等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评论。在此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据教师了解,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只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包括“音译”、“意译”等词的意思和使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翻译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基本目的。这些只是在众多的学生作品中筛选列举出来的,其余的还不乏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图文并茂,有的附上注释说明,生动新颖,具有个性。
纵观此次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内与课外任务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打破了传统的45分钟在教室里授课的限制,课外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很好的补充。布置任务之后,给出递交报告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准备。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辅助工具,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据调查,除了传统的实地搜集材料外,学生还广泛地运用了电脑网络资源,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这一过程中,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交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虽然打破了老师传递知识的传统授课方法,但是,有限的时间以及合班上课的现状决定了并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尤其结合大班上课的特点,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英文学习要求。团队合作的形式,使英文水平高的学生带动英文不好的学生。从另一层次上说,学生间互相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却能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有利于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三,任务型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的约束始终会使部分学生无法克服开口交流的胆怯心理,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促使下,经过自我的思考形成独特观点的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积极参与讨论,与别人共享自己获得的信息资源。这不仅仅体现在书面语言交际上,同时还有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际。第四,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学生们所举之例看,大部分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易于得到他们的关注,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和爱好。
三、结语
这次教学实践证实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课堂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并非仅限于精读文章后的简单练习。若有教师的适当引导,课堂与课外的相互配合,也能达到熏陶学生良好翻译情操的目的。翻译也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涉足的领域。这种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强化学生的翻译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与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这一次教学实践规模不是很大,参与的人数有限,却是值得不断尝试和实践的。总的来说,它实现了几个个性化:
学生学习个性化 —— 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学习材料个性化 —— 学生自己把握的材料,从搜集、整理到分析,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过程。
学习环境个性化 —— 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融合学生的创造性,环境因人而异,具有个性特征。
学习手段个性化 —— 不受限制的学习途径,无论是书报杂志,还是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多媒体资源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方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化,即意味着付出了个人努力,是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个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只是一门基础课,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学习能够调动学生把学习与个人爱好结合起来,达到有效学习。这一次教学实践还可以延伸主题,继续开展下去,发展成一种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翻译的教与学从个性化入手,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这可以作为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引导学生个性学习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葵阳. 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 中国翻译,2005(3).
[2] 陈莉. 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3] 邓志伟. 个性化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胡壮麟. 大学英语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5]刘宓庆. 翻译教学:务实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刘秀辉,胡建华,高义贤. 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英语个性学习环境[J]. 教育与职业,2006(5).
[7]阳光武.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汉英翻译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
[8]杨学云.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4).
本文属于华南农业大学2005年教改课题项目(5700-K06030)
关键词:个性学习 翻译 大学英语 教学
关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知识灌输型的课堂转向互动型的课堂,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传统的教学手段转向有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媒介辅助的教学手法,同时,还由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向多种方法并存的教学策略等。产生这一系列的变化不容置疑是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这也从另一方面深刻地反映了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些特征:第一,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是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方式,情感交流的交际能力等。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人能力,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强调学习策略的培养。第四,重视教师的引导以及与学生的互动。第五,重视教材的选择,教学环境的塑造等。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展开,是一片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领域。本文拟结合大学英语翻译教与学的实践,进行这一方面的探讨。
一、 大学英语翻译的教与学
(一)翻译
翻译是一项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工作:语言、文化、美学、历史、国家、权力等等。在英语教学中,翻译属于高层次的教学项目,要在掌握英文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开始展开,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水平要求。在我国,翻译教学也具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刘宓庆在其专著《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中提到,“翻译教学必须尽最大努力适应并指引翻译实务的发展”,“翻译教学应尽最大努力适应素质教育和素质教学的要求”,并且明确指出,“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刘宓庆,2003:17、25、30)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有所区分,但却也是可以之为借鉴的。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任务应该是要强化基础教学,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实用翻译的能力。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英文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引导个性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一直都是处于附属、补充的次要地位,也就是所谓的“翻译教学法”。英语学习一直保持着“精读为主——听力为辅——写作和翻译作为补充”的模式。然而,笔者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贯通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桥梁。若能在有限的课堂中充分展现翻译的魅力,有效利用翻译的教与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文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引导学生个性学习有很大的意义。
(二)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其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主体作用授课与学习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因活动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与学生不是单个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即不是线形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网络的关系。师生的相互作用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共时发生的,师生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方都是通过实现对方而实现自己。(邓志伟,2000:268)以学生为中心,其前提必须是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学习情景,规划教学进程和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核心必须是学生是主要参与者,其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学习。
(三)个性化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根据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个体独特的身心结构及其表现。因此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潜能、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与自己个性相适应的发展领域。(杨学云,2006:153)这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一致的。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个体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陈莉,2003:143)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刘秀辉等,2006:108)教师对建构主义教学的最好实践就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对话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和任务,由学生去探究,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和再现信息。高成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所发现的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教师不再是狭隘的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中介者。(陈莉,2003:143)
二、教学设计与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翻译的特征,进行了尝试和实践。所授学生人数共250人,由八个自然班组成的三个大班,来自四个不同的院系,其中有一个大班是由来自两个不同院系的学生构成。此次教学实践采取了任务型的方式,给学生的任务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和商标词翻译的看法”。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要求有中英对照的版本),对其进行评论,翻译得好抑或是不好,给与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力求观点清晰、客观,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呈交上来。从交上来的报告看,学生收集到的广告翻译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到了商业、文学、文化等方面的领域,分析精辟,具有独到见解,对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小组持有不同的看法,折射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根据收上来的报告,教师首先了解清楚学生的观点,然后举行课堂讨论交流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典型的译例进行评论,引导学生间的交流,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的看法,而在于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从学生交上来的这些翻译评论看,这次教学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具有一定可行性。现举几例学生的评论以作分析。以下“例”为学生所列之翻译例子,“评”为学生的评论,不包括教师观点。
例1、My top home——满堂红
评:这是我认为译得最好的一个招牌名。无论从消费者还是公司的角度看,这个名字都有一个好兆头。首先,“满堂红”对公司来讲,有生意蒸蒸日上的意思,对消费者来说,表现出公司对其的承诺:a top home。 从这个名字的中英文两方面来看,发音相近。这个商标名的翻译在音、意两方面都很精彩。
例2、Max Factor——蜜丝佛陀
评:该中文译名直接采用音译,让鼎鼎大名的Max Factor顿时蒙上一层阴影!作为 “makeup” 一词的创始人、引领彩妆潮流的Max Factor,在中文译名上一点也体现不出与“彩妆”的关系。Max Factor意为彩妆为人们带来无限的可变性,而在中文译名却变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建议采用意译或音意相结合的翻译手法。
例3、YISHION——以纯
评:英文商标是YI(衣/ 以)和FASHION(时尚)的组合,发音近似粤语“以纯”。从英文和中文来看,都充分突出了该品牌的性质与特征。
例4、Pizza Hut——必胜客
评: “Pizza Hut”如今被译成“必胜客”,在意义上脱离了快餐的味道,倒不如译成“比萨饼”实在。“比萨”是音译,“饼”是用来描述食品的种类,这样既可表达意大利是该美食的故乡,又能借助比萨斜塔的名声唤起食客对意大利文化的联想。
例5、Nike——耐克
评1:耐克作为一个体育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应是耐用的,优质的,而且能克服一些外部损伤。这个译名体现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理念,那就是坚持不懈,耐力持久的伟大的体育精神。
评2:中英文几乎一样的发音让消费者轻易熟记,简短的拼写极显品牌的简约主义。
评3:从商标词中感受异国文化特征,Nike代表了年轻人的精神,加上其广告语“Just do it(想做就做)”,带给人想干就干的冲劲。
评4:Nike本意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但若按音译为“奈姬”或是“娜基”之类,便会使很多中国消费者十分费解,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现在译者将它译成了“耐克”,我认为这样译很好,既考虑到运动服装应该具有坚固耐穿的特点,又包含了克敌必胜的意思。
例1的学生从商业效应的角度对商标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注重词汇的语用功能,认为广告词能对商品产生一定的效应。例2从翻译方法的角度评析引用的商标词,用到“意译”、“音译”等专业术语。例3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分析商标词的构词法,结合中英文的发音特点和蕴含意义的关系对其翻译给予肯定。例4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具有独特的观点。例5是四位学生对同一个翻译的不同评论,从商品特性、语言和文化方面入手。这些评论各有侧重点,同时没有忘记广告及商标词的特殊功能和地位,能够把翻译、词语、商业和文化等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评论。在此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据教师了解,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只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包括“音译”、“意译”等词的意思和使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翻译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基本目的。这些只是在众多的学生作品中筛选列举出来的,其余的还不乏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图文并茂,有的附上注释说明,生动新颖,具有个性。
纵观此次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内与课外任务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打破了传统的45分钟在教室里授课的限制,课外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很好的补充。布置任务之后,给出递交报告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准备。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辅助工具,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据调查,除了传统的实地搜集材料外,学生还广泛地运用了电脑网络资源,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这一过程中,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交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虽然打破了老师传递知识的传统授课方法,但是,有限的时间以及合班上课的现状决定了并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尤其结合大班上课的特点,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英文学习要求。团队合作的形式,使英文水平高的学生带动英文不好的学生。从另一层次上说,学生间互相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却能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有利于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三,任务型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的约束始终会使部分学生无法克服开口交流的胆怯心理,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促使下,经过自我的思考形成独特观点的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积极参与讨论,与别人共享自己获得的信息资源。这不仅仅体现在书面语言交际上,同时还有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际。第四,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学生们所举之例看,大部分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易于得到他们的关注,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和爱好。
三、结语
这次教学实践证实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课堂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并非仅限于精读文章后的简单练习。若有教师的适当引导,课堂与课外的相互配合,也能达到熏陶学生良好翻译情操的目的。翻译也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涉足的领域。这种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强化学生的翻译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与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这一次教学实践规模不是很大,参与的人数有限,却是值得不断尝试和实践的。总的来说,它实现了几个个性化:
学生学习个性化 —— 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学习材料个性化 —— 学生自己把握的材料,从搜集、整理到分析,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过程。
学习环境个性化 —— 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融合学生的创造性,环境因人而异,具有个性特征。
学习手段个性化 —— 不受限制的学习途径,无论是书报杂志,还是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多媒体资源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方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化,即意味着付出了个人努力,是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个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只是一门基础课,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学习能够调动学生把学习与个人爱好结合起来,达到有效学习。这一次教学实践还可以延伸主题,继续开展下去,发展成一种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翻译的教与学从个性化入手,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这可以作为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引导学生个性学习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葵阳. 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 中国翻译,2005(3).
[2] 陈莉. 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3] 邓志伟. 个性化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胡壮麟. 大学英语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5]刘宓庆. 翻译教学:务实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刘秀辉,胡建华,高义贤. 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英语个性学习环境[J]. 教育与职业,2006(5).
[7]阳光武.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汉英翻译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
[8]杨学云.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4).
本文属于华南农业大学2005年教改课题项目(5700-K0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