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视角:让古诗词教学更丰厚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单篇教学的效益终究有限,需要借助整合的视角关注文本教学价值点。教师应该准确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明晰编者在同一册教材中编选同一个诗人不同作品的真正用意,从而树立以整体关照的视角和统整联系的方式展开教学的意识,为学生构建一个以诗人为核心主题的教学内容,实现对教学资源、课程内容的开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出紧扣节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文本探究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紧扣节点;由点到面;由线到面;整合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84-01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中,分别编选了李清照的中期诗作《夏日绝句》和早期词作《如梦令》。虽然编排在不同的单元,但编者的用意昭然若揭,即让学生通过对比联系的视角对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阅读,形成对李清照作品风格的初步认知。笔者即以整合视角,统整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四篇作品展开教学,引领学生不断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一、紧扣节点,在资料串联中把握风格
  有着怎样的人生,就会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作者的生平资料,帮助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了解其人,解构其文,真正把握作者每个时期不同的作品风格。
  以教材选用的《如梦令》一文为例,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此时的李清照,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优越的家庭条件让她青年时代的生活悠闲而惬意。这种生活方式和态度自然悄然无声地印刻在她的诗词作品中,这首《如梦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词蕴藏的美学元素:首先,教师出示调整语言顺序的作品,让学生在诵读对比中,感受原词在音韵和节奏上的韵律之美,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韵味,形成对词的整体性初步感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出相关的景物,并相机提炼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惊起鸥鹭”等不同的画面,让学生在拓展想象中描述所看到的情境,感受词中所蕴藏的画面之美;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紧扣“兴尽”,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李清照一天的娱乐活动,并抓住“沉醉”一词感受李清照生活的悠闲,体悟蕴藏在文本中的心境之美。
  二、由點到线,在统整联系中不断延伸
  整合理念决定了阅读教学决不能从单一的维度和逼仄的视角对词人以及其作品进行解读,而必须要找准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在对比联系中将其作品群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因此,在李清照不同时期,我们分别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于学生在深入解读后进行联系统整,实现了由点到面的延伸。
  如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设置了三次统整环节:首先,在了解了作者期创作风格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补充了早期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紧扣词中“和羞走”“倚门回首”“慵整纤纤手”等词语,感知词中所蕴藏的李清照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其次,在中期作品中我们选用了《夏日绝句》引导学生与早期作品对比,感受其在主题和内容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李清照在国家动荡飘摇之际,对社会、对百姓的充分关注;而在后期中,我们则选用了李清照最为有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在感受李清照悲惨坎坷的一生遭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站立在老年的视角,再次回顾作者早期那首《如梦令》,感受李清照一生的不幸遭遇,更有效地反衬出早期作品的清新自然,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由线到面,在课后探究中不断拓展
  有人说: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引导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李清照的一生多变,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巨大,绝不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所能解决的。但我们的价值是在学生内心意识中播种一颗关于李清照的种子,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与了解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交给他们阅读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的方法,带着对李清照“线条”的认知,开启阅读李清照、研究李清照之旅。
  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以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数轴图,出示了李清照早年、中年和晚年时期最为经典的几幅作品,并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渲染与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李清照分成了三个不同的时期,选择了这三个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开学习,让我们对李清照的认知实现了由点到面过渡,但这样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课后自己选择李清照三个时期的其它作品,依照教师交给大家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让我们对李清照的认知再从线到面拓展。
  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在教师的点拨与引领、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后,再带着新的任务和激情走出课堂,阅读教学的价值可谓大焉。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完整的课堂观”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如何让学习在课前真正发生?在课上如何构建“基于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话分享”的最佳学力课堂呢?在课后又如何让学习继续延展?力图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力地影响儿童“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学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先学;导问;分享;延展;学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情感浓郁、描绘细腻、蕴含哲理的叙事散文。近十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聚焦学习活动这一环节,分别以学习活动目标的达成、学习活动的方式、学习活动的结构、学习活动的评价等为切入点,试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十年以来学习活动进行对比研究,给人启示。  [关键词]学习活动 文献综述 珍珠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的机会还给学生,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规律。生本课堂的关键是什么?倾听是第一要义,交响是第二要义,反刍是第三要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本课堂;倾听;交响;反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语文的特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学习中,关注学习表达,指向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领悟写法,指向的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体悟风格,指向的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言意融合,指向的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只有在“语用”的沃土上,核心素养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微博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短小精悍,但不失精彩。通过微博的读写、经典文学作品的仿写,以及师生的“调侃”和活动作文课的协同,作文教学妙趣横生,令许多个性鲜明的真实表达不断涌现。  [关键词]微博 经典 童趣 个性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72  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四回写道:“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
[摘 要] “文眼”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课眼”,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教学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桂花雨》一课,教师可通过复活“文眼”语言,再现“文眼”意境,拓展“文眼”诗意等手段,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涵。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眼 文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3  “诗眼”“文眼
写文章如同下棋,布局好即占得先机,成功了一半。作文中,谋篇布局同样重要,精巧新颖的布局,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格局,使人读来拍案叫绝。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受文化底蕴、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影响,谋篇布局能力不强,作文往往遵守着起因、经过、结果的老三段布局,平淡如水。怎样才能使小学生作文也具有跌宕起伏的布局、引人入胜的情节呢?  一、悬念迭生,引人入胜变结构  每个人都喜欢看一波三折的故事,越是扣人心弦
[摘 要]一年级是小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开端,但小学生却不太适应小学课堂生活。为了做好小幼课堂教学衔接,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结合儿童生活,以便让课堂演绎生活精彩,具体策略如下:联系生活情境,渗透方法指导;设计多样活动,激发参与兴趣;拓展生活思维,培养学习习惯。  [关键词]统编教材;生活情境;多样活动;生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的语言经历体验感知、深入联系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深度开垦中唤醒他们的言语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出链接生活,借助原始经验深入理解,借助丰富资源补充印证,借助统整把握强化认识,借助实践练笔读写统一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链接生活;多维拓展;强化联系;模仿创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目前,本该充满感情与活力的语文课堂被一味地寻找答案所取代,显得机械、枯燥。这样,使学生的语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理解、赏析语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感;语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