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使教师将教学看待成一种艺术,“破窗效应”理论在英语教学中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
关键词:破窗效应 英语教学
对于一个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我而言,“破窗效应”理论对于班级管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破窗效应”理论来自美国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进行的一项实验:把一辆新轿车停在社区里,哪怕很长时间没人管,它也不会怎么样,但如果把一块车玻璃敲碎了,那么很快别的玻璃也会被人打碎。而且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连车都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这就是所谓的“破窗效应”。这个理论对作为又是英语教师的我同样启发很大,它促使我去思考:英语教学也像一辆汽车,教法不适或学法不当就如同那辆玻璃被敲了一个大洞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汽车,给人一种无趣甚至讨厌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如同把破窗及时给补上了,仍然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井然有序的感觉,那么学生就会乐学、爱学,成绩自然蒸蒸日上。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我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明了破窗效应 ----教师自我防范
尽管“破窗效应”主要是从社会犯罪心理和行为上进行的思考,但其道理对于英语教学也同样成立。一旦英语教学中出现某种不正常因素,就会在心理上对学生产生相当程度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若不采取措施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难免会导致学生厌学或不学。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破窗效应”的隐患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如常有老师说,某些学生基础实在太差,屡教不会,甚至最简单的单词和句子也不会写,没有了继续教他们的信心与勇气。这时往往有更多的老师附言:这种学生,不要去管他!事实上,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打破车的一块“玻璃”。老师起先放弃的只是一个学生,但不久他就会发现,自己慢慢对大多数的学生失去了教育的热情了。这就是“破窗效应”在教师身上的表现。的确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习惯不好或英语成绩滞后的学生,他们也许总会让老师失望。可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那么其他老师和同学就会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结果只会使他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越来越不爱学习英语,甚至放弃了对其他科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给自己的学生贴上“破窗户”的标签,即使的确出现了问题,也应该带着善意及时给予帮助,方为明智之举。
当然在教师的文明礼仪建设上,“破窗效应”同样不可忽视。有些英语教师行为举止方面表现不够文明,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粗话连连等,这些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很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有可能诱发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的“破窗”,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不要打破那一扇窗----在英语教学上防微杜渐
从“破窗效应”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注意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造成更大的损失。英语教学中也难免要为这种“破窗效应”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应注意两点:
首先,开头谨慎,不要错失第一次矫正的最佳时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各种“第一”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无穷的。第一节英语课,第一次默写单词,第一次背诵课文,第一次作业……如果每一个“第一”教师都能认真设计,严格要求,每一个“第一”都能获得成功,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将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反之,若有某个“第一”因为设计不够严密,或者要求不够规范到位,监管不力,则学生很容易从中看出他们“自由、放任”的可能性,以后这一类的活动如果想再“亡羊补牢”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若继续听之任之,将负面影响到其它活动中,形成“破窗效应”。比如布置的作业没有及时完成而学生又未受到批评,那么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学生不完成作业;学生在某次考试失败后,没有得到自己与老师的重视而继续放松,那么这次偶然的失误就可能造成他成绩的持续后退。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被打破的第一扇窗户”,并及时加以“修补”。
其次,不要让学生轻言放弃。老师们都深有体会,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在难以背完所要求的全部单词、课文时,就会偷懒放弃一部分内容,但一旦开了这个头,接着就会给自己找借口,反正背不完了,能背多少是多少吧。渐渐地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背了,英语课也不爱上了。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真正到了“积患难返”的地步,对英语的学习,就处于无所谓的状态了。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其思维,一开始应该记住的英语单词、短语、文章,没能及时记住的,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复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和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分析语法等,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前期多花时间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刻记住“教是为了不教”
三、“破窗”危机出现时----应主动沟通
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总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而问题的出现就如同汽车的“破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洞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情况就会越来越糟。有“破洞”不要紧,重要的是“堵洞”要及时。当“破窗”出现时,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主动、积极地与学生沟通,真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信念和看法,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误会,不要轻易打碎那一扇窗,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协助自己达成目标。众所周知,人生没有捷径可走,但我们有交通工具可以选。记得高一的第一次月考学生考的不好,年段倒数。尽管我心里不舒服,甚至很生气。但在试卷讲评课上却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先向他们道歉,因为我的某些“不落实”工作,如没有及时听写,课堂上较少进行听力训练等,使得这次成绩不理想。并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好好努力,奉献智慧,将英语成绩尽快提高。学生的热情一下就体现了,纷纷提出好几条建议,且都乐意执行。真是“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班级的英语成绩很快大幅度提高,跃居年段前列。此效应同时告诉了我们,教师不要被一扇小小的“破窗”所蒙蔽,而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那些好的、漂亮的窗户),激励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那么师生彼此都能体会到这种奇妙心理效应的作用
四、修补“破窗”----努力促使英语后进生的转化。
要防止“破窗效应”,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修好“破窗”。后进生就是班级这辆汽车中最破的地方,只有把他们转化好了,班级才能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才是一辆真正性能良好、运行正常的汽车。后进生往往在课堂上沉默不语,易受老师忽视,考试又接连失败,时间长了,他们对英语就会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作为英语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各个突破,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英语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教师宽容的微笑,体贴的话语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为“许三多”———只要不抛弃,不放弃,面对挑战,沉着应对。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种艺术,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运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学的艺术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灿烂。教师和学生也都将有着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破窗效应 英语教学
对于一个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我而言,“破窗效应”理论对于班级管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破窗效应”理论来自美国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进行的一项实验:把一辆新轿车停在社区里,哪怕很长时间没人管,它也不会怎么样,但如果把一块车玻璃敲碎了,那么很快别的玻璃也会被人打碎。而且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连车都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这就是所谓的“破窗效应”。这个理论对作为又是英语教师的我同样启发很大,它促使我去思考:英语教学也像一辆汽车,教法不适或学法不当就如同那辆玻璃被敲了一个大洞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汽车,给人一种无趣甚至讨厌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如同把破窗及时给补上了,仍然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井然有序的感觉,那么学生就会乐学、爱学,成绩自然蒸蒸日上。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我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明了破窗效应 ----教师自我防范
尽管“破窗效应”主要是从社会犯罪心理和行为上进行的思考,但其道理对于英语教学也同样成立。一旦英语教学中出现某种不正常因素,就会在心理上对学生产生相当程度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若不采取措施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难免会导致学生厌学或不学。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破窗效应”的隐患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如常有老师说,某些学生基础实在太差,屡教不会,甚至最简单的单词和句子也不会写,没有了继续教他们的信心与勇气。这时往往有更多的老师附言:这种学生,不要去管他!事实上,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打破车的一块“玻璃”。老师起先放弃的只是一个学生,但不久他就会发现,自己慢慢对大多数的学生失去了教育的热情了。这就是“破窗效应”在教师身上的表现。的确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习惯不好或英语成绩滞后的学生,他们也许总会让老师失望。可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那么其他老师和同学就会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结果只会使他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越来越不爱学习英语,甚至放弃了对其他科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给自己的学生贴上“破窗户”的标签,即使的确出现了问题,也应该带着善意及时给予帮助,方为明智之举。
当然在教师的文明礼仪建设上,“破窗效应”同样不可忽视。有些英语教师行为举止方面表现不够文明,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粗话连连等,这些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很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有可能诱发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的“破窗”,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不要打破那一扇窗----在英语教学上防微杜渐
从“破窗效应”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注意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造成更大的损失。英语教学中也难免要为这种“破窗效应”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应注意两点:
首先,开头谨慎,不要错失第一次矫正的最佳时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各种“第一”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无穷的。第一节英语课,第一次默写单词,第一次背诵课文,第一次作业……如果每一个“第一”教师都能认真设计,严格要求,每一个“第一”都能获得成功,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将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反之,若有某个“第一”因为设计不够严密,或者要求不够规范到位,监管不力,则学生很容易从中看出他们“自由、放任”的可能性,以后这一类的活动如果想再“亡羊补牢”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若继续听之任之,将负面影响到其它活动中,形成“破窗效应”。比如布置的作业没有及时完成而学生又未受到批评,那么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学生不完成作业;学生在某次考试失败后,没有得到自己与老师的重视而继续放松,那么这次偶然的失误就可能造成他成绩的持续后退。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被打破的第一扇窗户”,并及时加以“修补”。
其次,不要让学生轻言放弃。老师们都深有体会,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在难以背完所要求的全部单词、课文时,就会偷懒放弃一部分内容,但一旦开了这个头,接着就会给自己找借口,反正背不完了,能背多少是多少吧。渐渐地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背了,英语课也不爱上了。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真正到了“积患难返”的地步,对英语的学习,就处于无所谓的状态了。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其思维,一开始应该记住的英语单词、短语、文章,没能及时记住的,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复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和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分析语法等,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前期多花时间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刻记住“教是为了不教”
三、“破窗”危机出现时----应主动沟通
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总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而问题的出现就如同汽车的“破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洞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情况就会越来越糟。有“破洞”不要紧,重要的是“堵洞”要及时。当“破窗”出现时,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主动、积极地与学生沟通,真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信念和看法,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误会,不要轻易打碎那一扇窗,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协助自己达成目标。众所周知,人生没有捷径可走,但我们有交通工具可以选。记得高一的第一次月考学生考的不好,年段倒数。尽管我心里不舒服,甚至很生气。但在试卷讲评课上却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先向他们道歉,因为我的某些“不落实”工作,如没有及时听写,课堂上较少进行听力训练等,使得这次成绩不理想。并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好好努力,奉献智慧,将英语成绩尽快提高。学生的热情一下就体现了,纷纷提出好几条建议,且都乐意执行。真是“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班级的英语成绩很快大幅度提高,跃居年段前列。此效应同时告诉了我们,教师不要被一扇小小的“破窗”所蒙蔽,而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那些好的、漂亮的窗户),激励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那么师生彼此都能体会到这种奇妙心理效应的作用
四、修补“破窗”----努力促使英语后进生的转化。
要防止“破窗效应”,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修好“破窗”。后进生就是班级这辆汽车中最破的地方,只有把他们转化好了,班级才能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才是一辆真正性能良好、运行正常的汽车。后进生往往在课堂上沉默不语,易受老师忽视,考试又接连失败,时间长了,他们对英语就会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作为英语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各个突破,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英语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教师宽容的微笑,体贴的话语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为“许三多”———只要不抛弃,不放弃,面对挑战,沉着应对。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种艺术,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运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学的艺术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灿烂。教师和学生也都将有着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