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课程是教育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一些抽象化生物知识,另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初中生物课堂生活中教学的实践展开探討,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生物学课程涉及的知识深奥复杂,专业性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生活化、趣味化处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建独特的、趣味的生物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生物课堂教学。可以合理利用学习APP,将一些有趣的生物问题导入课堂,并鼓励学生通过手机软件、信息网站查询相关生物学习资料。教师给予辅助、指导,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有效点拨,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及其内容的认知能力。青少年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是通过日常观察、生活实践等得来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状况进行细致、清晰的了解,从而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化元素,科学开展生活化生物教学活动。例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能力目标是锻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联想到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身边事物或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兴趣,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农业生产中,人们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或在温室蔬菜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增加其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继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基于多样生活素材,创建生动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无法融入教学节奏中,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十分肤浅,甚至存在部分片段走神之后,整个知识体系就无法建立联系的情况,造成最终的学习情况较差,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而帮助学生拉近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借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落实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化。比如,教师在开展“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这一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引导其思考“动物园的小猴子从生下来就会向游客招手吗?”“我们养的小狗为什么一呼唤就知道取食?”由此,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需要直接评判,而是在这样轻松、积极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一起去寻找答案,由此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其思考及探究能力。
三、联系生活知识,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对于初中生物这门学科知识来说也同样如此。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生活知识融入其中,以带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从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帮助学生建立好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另外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也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有关教学资源,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好生活教学案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蒸腾作用”这一课堂知识内容时,在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回想一下夏天的时候都喜欢到树下庇荫,为什么在树下会感觉凉爽呢?”有的学生认为阳光都被树叶遮盖住了;而有的学生认为树叶会吸收阳光等,然后教师再导入“植物蒸腾”这一课堂知识内容,这样可以将抽象化知识变得生活化,结合真实生活现象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借助生活化课堂作业,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无论哪一学科教学来说,课后作业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同样需要提高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生活化课堂作业,以此来验证和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并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堂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这样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自己周围所存在的污染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并详细分析找出导致污染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或者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这一课后作业,先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并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来分配任务和管理,有的小组成员负责观察现象,有的成员负责做好记录等各项工作,然后将所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最后共同探讨出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影响。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实践当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从而实现理想的课程教学目标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得以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旭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47+149.
[2]金裕婉.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9(05):215+214.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生物学课程涉及的知识深奥复杂,专业性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生活化、趣味化处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建独特的、趣味的生物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生物课堂教学。可以合理利用学习APP,将一些有趣的生物问题导入课堂,并鼓励学生通过手机软件、信息网站查询相关生物学习资料。教师给予辅助、指导,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有效点拨,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及其内容的认知能力。青少年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是通过日常观察、生活实践等得来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状况进行细致、清晰的了解,从而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化元素,科学开展生活化生物教学活动。例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能力目标是锻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联想到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身边事物或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兴趣,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农业生产中,人们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或在温室蔬菜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增加其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继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基于多样生活素材,创建生动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无法融入教学节奏中,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十分肤浅,甚至存在部分片段走神之后,整个知识体系就无法建立联系的情况,造成最终的学习情况较差,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而帮助学生拉近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借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落实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化。比如,教师在开展“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这一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引导其思考“动物园的小猴子从生下来就会向游客招手吗?”“我们养的小狗为什么一呼唤就知道取食?”由此,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需要直接评判,而是在这样轻松、积极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一起去寻找答案,由此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其思考及探究能力。
三、联系生活知识,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对于初中生物这门学科知识来说也同样如此。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生活知识融入其中,以带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从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帮助学生建立好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另外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也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有关教学资源,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好生活教学案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蒸腾作用”这一课堂知识内容时,在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回想一下夏天的时候都喜欢到树下庇荫,为什么在树下会感觉凉爽呢?”有的学生认为阳光都被树叶遮盖住了;而有的学生认为树叶会吸收阳光等,然后教师再导入“植物蒸腾”这一课堂知识内容,这样可以将抽象化知识变得生活化,结合真实生活现象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借助生活化课堂作业,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无论哪一学科教学来说,课后作业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同样需要提高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生活化课堂作业,以此来验证和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并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堂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这样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自己周围所存在的污染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并详细分析找出导致污染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或者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这一课后作业,先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并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来分配任务和管理,有的小组成员负责观察现象,有的成员负责做好记录等各项工作,然后将所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最后共同探讨出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影响。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实践当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从而实现理想的课程教学目标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得以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旭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47+149.
[2]金裕婉.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9(05):2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