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一座桥梁,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但是有交流就有冲突,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差异,这是所有文学翻译中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通过分析正确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重要性,研究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从而提出结合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以及对文学作品的体裁进行分析等策略来应对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从而促进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翻译;文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21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文化的频繁交流促进了翻译行业的发展。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文化的传播和语言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文化差异的问题给文学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正确处理文化的差异,从而保证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一、正确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每部文学作品都是不同国家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反映,文化差异也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正确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保持文学作品的价值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有价值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有利于保持文学作品原有的价值,使作品更具有观赏性。翻译文学作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会对文学作品的翻译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文学作品的价值[1]。在翻译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有利于保持文学作品原有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观赏性。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文学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对文学作品产生了影响。在翻译文学作品中正确处理文化的差异,保持文学作品中原有的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二、造成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
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也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得出造成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具体的原因如下。
(一)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
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对本国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而文学作品中的素材也都来源于现实的环境,这也是造成文學翻译差异的原因。比如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无题》里有一句话:“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英译版本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这句话的意思是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2]。中国地处地球的东半球,有着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所以此诗中借“东风”表达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是英国人不懂英译版本中“东风”的真正含义。英国地处北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能给英国带来春天气息的是西风。所以地理位置的不同使英国人难以理解《无题》中“东风”的真正含义。
(二)不同的思想观念
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不同的原因,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以和为贵,强调集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但是西方社会更注重个性发展,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些思想也对文学作品的创作造成了影响,形成了文化差异。比如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和西方的文学作品《贝奥武甫》都歌颂了豪气冲天的英雄,一个是英勇善战的关羽,一个是刚毅坚强的贝奥武甫。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但是两者又有不同,关羽的形象更注重为国尽忠,为人民效力,而贝奥武甫则是强调作为个体的声张正义,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的描述。这就是由于不同的历史造就了不同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也都体现在文学创作中。
(三)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会影响文学作品翻译。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开始,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中国影响最广泛的文化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思想。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对文学作品的翻译造成了影响。比如最能代表西方基督教思想的著作《圣经》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传播,但是《圣经》具有很强的宗教性质,这就给翻译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Noah’s Ark”(挪亚方舟)和“Solomon”(所罗门),这两个词在《圣经》中是代表“有智慧的人”[3],但是中国没有这种宗教信仰背景,翻译者在不了解当地宗教信仰和语言表达习惯的情况下,会对相关词语的内涵造成误解,从而难以保证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
(四)不同的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不同的风俗习惯会造成文化的差异,从而影响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国人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影响,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风俗习惯上都比较保守和内敛,而西方人就相对自由和开放。这些社会风俗对文学作品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西方的爱情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一句话“He made you a highway to my bed,but I,a maid,die maidenwidowed.”这句话直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他想通过上床让你成为他的捷径,但是我,一个少女,到死是处女。”但是受到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的一位翻译家曾经把这句话翻译为“他借你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这样的翻译虽然符合中国语言的婉转和含蓄,但是不贴合文章的原意,对文学作品的价值造成影响。
三、文学翻译中应对文化差异的的策略
只有了解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才能进行对策的分析和探究。根据造成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提出下列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一)结合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
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是文学作品翻译都会面对的问题,所以在对不同国家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文化和语言的特点。一方面,翻译者要熟悉掌握翻译的语言和母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者要想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本,必须要熟练的掌握两种语言,从语言的句式、表达方式到语法结构方面都要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促进文学作品译本语言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翻译者要掌握中西方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不同国家文化风俗的缩影,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先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观念、社会风貌、民族习俗等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中词语表达的文化观念进行深层次挖掘,再结合本国文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翻译,从而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有价值。
(二)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美国学者在90年代提出来的翻译思想,后来被广泛应用到翻译中,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翻译方法[4]。归化的方法指的是从译本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翻译,异化的方法指的是从文学作品的文化角度出发进行翻译。所以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进行翻译。一方面,要坚持异化为主的方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尽可能再现文学作品的原有文化,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有价值,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不同国家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要将归化的方法作为重点参考,因为译本的直接受众是读者,要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翻译,从而使读者需求得到最大满足。
(三)要对文学作品的体裁进行分析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文学体裁,翻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也要关注文学体裁和内容。一方面,翻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譯时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内容的分析。只有对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和内容进行充分了解,才能进行针对性的翻译。比如在翻译散文时,要对作者的情感进行研究,结合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翻译,促进作品保持原有的艺术性。但是在对科学类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更注重作品的理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学作品专业名词的表达。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专业名词,比如医学类的文学作品具有医学的专业名词,法律类的文学作品有法学的专业名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业名词表达也会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名词表达的精准性以保持文学作品原有的价值。
(四)翻译者要排除自身文化和语言的干扰
翻译者自身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会对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因此在翻译中,翻译者要尽力克服自身语言文化背景的干扰。一方面,译者要坚持文化平等和文化多样性的理念。译者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文化歧视的观念加入到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另一方面,译者要克服自身母语的干扰,提高第二语言的知识技能,客观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背景,从而促进译本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逃避的影响因素,但是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会对文学翻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学作品翻译者要在翻译中注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选择正确的翻译方式和翻译技巧,在忠实于文学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化和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从而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和语言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冯川源.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S1):184-186.
[2]洪新莲.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37-139.
[3]王文婧.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41-143.
[4]苏小燕.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C]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384-388.
作者简介:程炜丽(1981-),女,汉族,重庆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教学。
【关键词】翻译;文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21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文化的频繁交流促进了翻译行业的发展。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文化的传播和语言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文化差异的问题给文学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正确处理文化的差异,从而保证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一、正确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每部文学作品都是不同国家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反映,文化差异也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正确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保持文学作品的价值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有价值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有利于保持文学作品原有的价值,使作品更具有观赏性。翻译文学作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会对文学作品的翻译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文学作品的价值[1]。在翻译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有利于保持文学作品原有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观赏性。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文学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对文学作品产生了影响。在翻译文学作品中正确处理文化的差异,保持文学作品中原有的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二、造成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
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也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得出造成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具体的原因如下。
(一)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
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对本国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而文学作品中的素材也都来源于现实的环境,这也是造成文學翻译差异的原因。比如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无题》里有一句话:“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英译版本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这句话的意思是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2]。中国地处地球的东半球,有着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所以此诗中借“东风”表达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是英国人不懂英译版本中“东风”的真正含义。英国地处北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能给英国带来春天气息的是西风。所以地理位置的不同使英国人难以理解《无题》中“东风”的真正含义。
(二)不同的思想观念
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不同的原因,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以和为贵,强调集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但是西方社会更注重个性发展,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些思想也对文学作品的创作造成了影响,形成了文化差异。比如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和西方的文学作品《贝奥武甫》都歌颂了豪气冲天的英雄,一个是英勇善战的关羽,一个是刚毅坚强的贝奥武甫。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但是两者又有不同,关羽的形象更注重为国尽忠,为人民效力,而贝奥武甫则是强调作为个体的声张正义,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的描述。这就是由于不同的历史造就了不同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也都体现在文学创作中。
(三)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会影响文学作品翻译。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开始,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中国影响最广泛的文化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思想。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对文学作品的翻译造成了影响。比如最能代表西方基督教思想的著作《圣经》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传播,但是《圣经》具有很强的宗教性质,这就给翻译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Noah’s Ark”(挪亚方舟)和“Solomon”(所罗门),这两个词在《圣经》中是代表“有智慧的人”[3],但是中国没有这种宗教信仰背景,翻译者在不了解当地宗教信仰和语言表达习惯的情况下,会对相关词语的内涵造成误解,从而难以保证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
(四)不同的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不同的风俗习惯会造成文化的差异,从而影响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国人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影响,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风俗习惯上都比较保守和内敛,而西方人就相对自由和开放。这些社会风俗对文学作品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西方的爱情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一句话“He made you a highway to my bed,but I,a maid,die maidenwidowed.”这句话直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他想通过上床让你成为他的捷径,但是我,一个少女,到死是处女。”但是受到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的一位翻译家曾经把这句话翻译为“他借你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这样的翻译虽然符合中国语言的婉转和含蓄,但是不贴合文章的原意,对文学作品的价值造成影响。
三、文学翻译中应对文化差异的的策略
只有了解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才能进行对策的分析和探究。根据造成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提出下列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一)结合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
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是文学作品翻译都会面对的问题,所以在对不同国家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文化和语言的特点。一方面,翻译者要熟悉掌握翻译的语言和母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者要想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本,必须要熟练的掌握两种语言,从语言的句式、表达方式到语法结构方面都要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促进文学作品译本语言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翻译者要掌握中西方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不同国家文化风俗的缩影,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先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观念、社会风貌、民族习俗等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中词语表达的文化观念进行深层次挖掘,再结合本国文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翻译,从而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有价值。
(二)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美国学者在90年代提出来的翻译思想,后来被广泛应用到翻译中,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翻译方法[4]。归化的方法指的是从译本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翻译,异化的方法指的是从文学作品的文化角度出发进行翻译。所以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进行翻译。一方面,要坚持异化为主的方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尽可能再现文学作品的原有文化,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有价值,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不同国家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要将归化的方法作为重点参考,因为译本的直接受众是读者,要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翻译,从而使读者需求得到最大满足。
(三)要对文学作品的体裁进行分析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文学体裁,翻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也要关注文学体裁和内容。一方面,翻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譯时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内容的分析。只有对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和内容进行充分了解,才能进行针对性的翻译。比如在翻译散文时,要对作者的情感进行研究,结合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翻译,促进作品保持原有的艺术性。但是在对科学类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更注重作品的理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学作品专业名词的表达。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专业名词,比如医学类的文学作品具有医学的专业名词,法律类的文学作品有法学的专业名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业名词表达也会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名词表达的精准性以保持文学作品原有的价值。
(四)翻译者要排除自身文化和语言的干扰
翻译者自身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会对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因此在翻译中,翻译者要尽力克服自身语言文化背景的干扰。一方面,译者要坚持文化平等和文化多样性的理念。译者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文化歧视的观念加入到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另一方面,译者要克服自身母语的干扰,提高第二语言的知识技能,客观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背景,从而促进译本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逃避的影响因素,但是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会对文学翻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学作品翻译者要在翻译中注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选择正确的翻译方式和翻译技巧,在忠实于文学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化和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从而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和语言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冯川源.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S1):184-186.
[2]洪新莲.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37-139.
[3]王文婧.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41-143.
[4]苏小燕.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C]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384-388.
作者简介:程炜丽(1981-),女,汉族,重庆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