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了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步伐,小组合作学习即是有力尝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现立足高中数学学科特性及教学实际,针对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探讨,以期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引发广大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逐渐摆脱传统的一言堂,有意识将课堂教学主体归还给学生,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融入基础教育体系。高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呈现抽象、复杂、多变的学科特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是对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及归纳综合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数学教学瓶颈或将成为高中数学的未来改革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衍生与发展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有助于激发正向学习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赋予师生全新的课堂角色定位,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一方面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另一方面立足共同目标导向,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使学生能够围绕同一问题展开深度探索学习,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本质的同时,借助互教互学获取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刺激学习自觉性与自主性的发展。第二,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提升数学教学吸引力。长期以来高中数学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与严谨性,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入,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育壁垒,教学关注点由知识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促使教师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及价值认同,增强学生的课堂配合度。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优选合作学习内容,提升教学指向性
高中数学知识模块较为繁杂,具有独特的教育目标导向,并不是每一项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合作学习内容的筛选,选择具有探究性、层次性及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更为独立自主的探索空间,提升教学有效性。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不乏晦涩难懂的概念、定理及结论,单纯的依靠死记硬背难以实现灵活运用。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认知过程,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排列组合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设置教学情境,从ABCD4个字母中,每次选出三个按顺序排成一列,一共有多少种排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探讨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引出关于排列的定义。其次,教师设置练习题目,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强化训练,并将答案以树状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及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制作的树形图,分析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尝试对排列数的定义及其公式进行推导。教师通过采取理论探究与应用训练相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目的,促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2.2多样合作探究方法,提升数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需求选择相契合的分组方法与探究方法,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有所长,充分展现个人能力。第一,从分组方法而言,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选择2—6人的小组成员分配方案。针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自主阅读教材,提炼有效信息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两人小组。而针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二项式定理的分析与应用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4-6人小组。借助灵活的分组方式实现以点带面,推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落实。第二,从合作探究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尝试选择侧重于学生相互帮扶的三步提问法,侧重于同伴思维碰撞的头脑风暴法以及侧重共同交流探讨的分工合作法等等,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需求。例如,在讲解二项式定理相关知识时,由于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以采取头脑风暴及分工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围绕二项式展开的规律以及如何证明二项式定理两个重点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2.3构建合作问题驱动,活跃思维能力
从本质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因此,构建问题驱动是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例如,在讲解成对数据的相關关系时,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学式模式,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方向。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人的身高与体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但是二者之间的又不能够以函数关系进行定义,那该如何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呢?借助具体化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猎奇心理,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内容,对于相关关系的概念建立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各小组充分调动固有知识及生活经验,总结日常生活中存在相关关系的事例,并进行分享。借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及数学建模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围绕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的异同点展开分析归纳。让学生在对比与梳理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与递进性,学会立足整体意识审视数学知识,多角度的分析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合作探索进程,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建立学习自信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是打破教学壁垒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改革与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模式,实现教学优势最大化,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宁芳.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创新分析[J].学周刊,2021(11):105-106.
[2]宋秋林.问题链导学下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实施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11+13.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引发广大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逐渐摆脱传统的一言堂,有意识将课堂教学主体归还给学生,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融入基础教育体系。高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呈现抽象、复杂、多变的学科特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是对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及归纳综合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数学教学瓶颈或将成为高中数学的未来改革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衍生与发展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有助于激发正向学习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赋予师生全新的课堂角色定位,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一方面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另一方面立足共同目标导向,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使学生能够围绕同一问题展开深度探索学习,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本质的同时,借助互教互学获取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刺激学习自觉性与自主性的发展。第二,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提升数学教学吸引力。长期以来高中数学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与严谨性,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入,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育壁垒,教学关注点由知识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促使教师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及价值认同,增强学生的课堂配合度。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优选合作学习内容,提升教学指向性
高中数学知识模块较为繁杂,具有独特的教育目标导向,并不是每一项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合作学习内容的筛选,选择具有探究性、层次性及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更为独立自主的探索空间,提升教学有效性。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不乏晦涩难懂的概念、定理及结论,单纯的依靠死记硬背难以实现灵活运用。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认知过程,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排列组合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设置教学情境,从ABCD4个字母中,每次选出三个按顺序排成一列,一共有多少种排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探讨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引出关于排列的定义。其次,教师设置练习题目,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强化训练,并将答案以树状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及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制作的树形图,分析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尝试对排列数的定义及其公式进行推导。教师通过采取理论探究与应用训练相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目的,促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2.2多样合作探究方法,提升数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需求选择相契合的分组方法与探究方法,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有所长,充分展现个人能力。第一,从分组方法而言,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选择2—6人的小组成员分配方案。针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自主阅读教材,提炼有效信息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两人小组。而针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二项式定理的分析与应用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4-6人小组。借助灵活的分组方式实现以点带面,推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落实。第二,从合作探究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尝试选择侧重于学生相互帮扶的三步提问法,侧重于同伴思维碰撞的头脑风暴法以及侧重共同交流探讨的分工合作法等等,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需求。例如,在讲解二项式定理相关知识时,由于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以采取头脑风暴及分工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围绕二项式展开的规律以及如何证明二项式定理两个重点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2.3构建合作问题驱动,活跃思维能力
从本质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因此,构建问题驱动是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例如,在讲解成对数据的相關关系时,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学式模式,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方向。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人的身高与体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但是二者之间的又不能够以函数关系进行定义,那该如何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呢?借助具体化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猎奇心理,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内容,对于相关关系的概念建立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各小组充分调动固有知识及生活经验,总结日常生活中存在相关关系的事例,并进行分享。借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及数学建模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围绕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的异同点展开分析归纳。让学生在对比与梳理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与递进性,学会立足整体意识审视数学知识,多角度的分析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合作探索进程,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建立学习自信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是打破教学壁垒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改革与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模式,实现教学优势最大化,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宁芳.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创新分析[J].学周刊,2021(11):105-106.
[2]宋秋林.问题链导学下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实施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