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语文学习个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结构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xy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精神,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让学生去掌握关键的结构知识,目的让学生学到“再生性知识”,培养并发展其创造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以境激情
  即通过再现,创设特定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某种感情。比如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对于那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景物,我们就应尽可能把学生带到野外观察,从而激发学生对景物的兴趣并产生独特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来品味作者的内心情感。这样做不仅容易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作者的特定感情并把自己的体验融进去,或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交融与共鸣,或生发出不同于作者的独特感觉,这种不同感觉即是他们写作的最好素材。
  2.设置悬念,循循善诱
  教学中导入新课,可以设置学习上的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习上的渴望。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立性和独立性,促使其“爱学乐学”。
  二、感知教材,质疑评价,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读课文后自己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减轻对老师的依赖,并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在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理解,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化大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理解。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
  例教《木兰诗》,怎样指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第一,表层性理解,学生朗读后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即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辞官还乡的故事。第二,解释性理解,为什么文章“十年征战”写得简略,而其他内容写得详细?学生回答因为文章不是为了突出木兰的英勇善战,而是写一个忧国忧家,不贪图富贵,眷恋故乡和亲人的有血有肉的女子。第三创造性理解,“你为什么喜爱这个人物形象”回答众口不一、各抒己见。有答“她深明大义”,有答“她淡泊名利”,有答“机敏勇敢”,有答“她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等等,老师都要一一肯定。
  四、运用(能力迁移)
  1.诱发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体现,也是最具魅力的地方。令人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即使显露出一点独特的东西,教师也只是把它当作一朵小浪花。任其很快消失,而没有作为幼苗来加以培植。比如作文教学,一般教师总是十分在意文体的规范性,按照抽象出来的文体知识去详加指导,强调写什么像什么,而忽略写作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写什么,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毫无独特之处。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主要围绕诱发学生的独特性来展开,学生有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或许会写得不合体式,但却痛快酣畅,这就达到了一般写作的目的。一旦形成了追求独特的特点和习惯,就可逐渐成为一种风格。事实证明,独特才有生命力,独特是美。
  2.诱发创造性。开发个性的目标追求是引发创造性。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善于将信息联接起来,进行新的组合。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全班同学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形成了近十种观点。教师没有轻易地认同哪种观点,而是充分肯定了各种观点中的合理性,因为每种说法都有依据,这样,使每个学生能够收获独立思考的成功喜悦。这种创造性的引发,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养成勤于思索,主动探索的学风,更重要的是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这正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
  在三年的研究与实践中,老师们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了学生的个性,取得了一些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明确指出:“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根据以上精神,本人在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学的理念和上述精神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主要任务。并通过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否学好思想政治课,往往与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是否产生兴趣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就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
很多学生感觉写作文时,没有内容可写,或感觉有东西写却无从下笔,理不出头绪,或感觉有东西写却没有丰富的、恰当的词或句来表达。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从学
小冲杆试验法是利用冲杆冲压试样薄片,并记录试片从变形到失效的全过程的载荷一位移曲线,并借此分析得到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该方法所需材料少,特别适
翻开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体素质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类生。后者在学习中出现困难,通称为“学困生”。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呢?我认为“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类辅导、个别辅导”等方法比较有效的。  一、诚恳沟通,平等关爱,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往往也是德困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在家缺乏管束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到位的评价既反馈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变成推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教学评价的好坏关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有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瘟,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病症,具有高度接触性,以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和出血性变化为特征。针对本病危害严重,都用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灭活苗,对
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质量和密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又十分常见的物理量,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各地的各类考试中为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出现了许多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题型。  一、密度的测量  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
汉语词语生发中的名人效应吕永进1、解题1.0题中“生发”一词除表示汉语词语产生和发展以外,还指汉语词语的运用。“名人”的范围此指中国古今名人;从性质上说,这里的“名人”为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