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斐:诗人是在塔尖上的人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d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斐,原名李辉斐,江西都昌人,现居杭州。诗人,有“80后诗歌第一人”之称,曾以诗句“我的孩子都快出世了/而我昨天还是个小孩”引起广泛共鸣,被认为说出了“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和特殊命运”。著有诗集两部,编剧电影《回到原点》。
  问:欢迎您来西安,您对西安诗歌有什么印象呢?
  阿斐:西安有个诗人叫伊沙,是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对诗歌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受过他的影响。他很勤劳,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他。西安有很多勤劳的文人。
  问:您开始写诗的时候,哪些诗人或者作家对您的影响最大?在您风格的转变期,又有哪些诗人做了您的引路人?
  阿斐:对我有启蒙作用的是顾城。我大学时真正写诗是从阅读顾城开始的。如果说我的诗有成熟的感觉,是在广州待了十多年后去杭州的那几年。不止是诗歌,更是我的人,我的心,开始安定下来。二十来岁的时候,我是一个浪荡子,后面才想起回家。妻子和女儿搬到杭州,我浪荡不下去的时候,才去找她们。到杭州之后,我开始变化,开始成熟,我的诗也在这几年有了成熟的感觉。
  问:目前正值汉语寻求世界认同之际,部分人认为有必要接续纯正的汉语传统,您在这方面持什么意见?
  阿斐:我非常认可中国人要写中国的诗,但这不等于不参考西方的诗歌。我们要借鉴西方现代诗的深厚传统,借鉴它的思维方式、写法,但是,语言必须是中国的。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替代。我们要用汉语写作,而不是用翻译语言。但这也不等于要模仿古人,用古代的语言。我们是要用我们现代人的语言方式去写诗。
  问:您觉得什么诗才是好诗?形式和思想哪个于诗更重要?
  阿斐:我认为技巧和思想都不是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本質是诗人,诗人的本质是他内在的精神、灵魂。思想于灵魂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我认为诗歌比拼的是灵魂。
  好诗的第一个要素是真诚。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因想去这样表达,才去这样表达。真诚很重要。诗跟人,本质上密不可分。第二个是语言,诗人要有自己的语言,或者是说人话。不能是别人的语言,不能是舶来的翻译品。
  问:您怎样看待诗歌中的借鉴与化用现象?
  阿斐: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状态,就像学说话。但是,有人借鉴了别人之后,超越不了别人。对于一个有创作欲望的人来说,如果他不能超越他所借鉴、阅读的对象,他的诗的存在价值就没有了,因为别人完全可以替代他。
  问:当在诗歌创作中遇到障碍或者停顿的时候,您是怎么处理的?
  阿斐:经常会有这种状况。我在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状态特别好,尤其是春天,春天写得特别多,几乎每天都可以写。冬天我更愿意阅读,阅读状态特别好。夏天是我状态最不好的时候。状态不好的时候,我是这么做的:我是一个很好奇的人,会去观察各种东西,我会保持对世界好奇的习惯。有时会写下一两句话,或者一个题目,放在那里,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问:您的诗习惯反复改、重复改吗?
  阿斐:我改的不算特别多。当时写的时候,很少去改。看几年前的诗的时候,在重新阅读的过程中,我会改。
  问: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需要警惕什么?
  阿斐:要警惕的是自我的束缚,自己限制了自己的世界、视野、境界。一个想写好诗的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世界打得越开越好,不要人为地关闭一些窗。
  问:下午会上的发言,您对“官方”抱有一个比较强烈的反抗姿势,您拒绝了“官方”,是不是也意味着您关闭了某一部分的可能性?
  阿斐:这是两个层面。自己的创作世界,是自己的内部世界,不涉及到外部。我表述的“官方”,是一种表达的方便,用这个词来替代这样一种东西:束缚、钳制,用一种趣味、一种审美、一种理念来束缚别人。比如说一些刊物,一些官方协会。但是我不认为必然地存在“官方”和“非官方”的区别。我表达的是对绝对权力、绝对束缚的反对,对相对自由、相对包容的渴望与呼唤。
  问:诗人这个角色对您意味着什么?
  阿斐:对我来说,这是我的一个桂冠。我非常乐意告诉别人,我是写诗的。我一点也不介意别人认为我是诗人。诗人是在塔尖上的人,而人人都可以是诗人。有时写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有些不写诗的人更像诗人。我推崇一种诗意的存在,像诗一样地活着。写诗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很美好。
  问:您认为诗歌写作是个体的言说和宣泄,还是群体的代言,抑或是改变社会的工具?
  阿斐:这些都是诗歌能扮演的角色,这几种形态会同时并存。前提是如何定义诗的概念。诗对我来说,就是个人的表达,本质上是自我的东西,但是不排除共鸣或者移情。
  问:诗歌写作挖掘自我,在这个探寻自我的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到苦痛,您怎么面对这种苦痛?怎么面对自我?
  阿斐:写诗经常会遇到一个状态:失语。你对你经历的事情、场景,不知道怎么去写。失语的状态是很难受的,而我认为任何事情诗人都可以去写,而且写得比别人漂亮。到杭州之后,我的世界打开,诗歌就是自由的,不是被束缚的理念、思想。我可以写生活里的任何事。我在做一个努力——恢复诗歌的日常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面对失语的状态,一方面很难受,一方面努力地去突破。这几年,我认为我在突破。
  采访:孔吕磊
  根据“华山论剑 文化中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高峰论坛暨华山论剑西凤酒2017品牌文化峰会期间采访整理。
其他文献
吴佳骏深入乡村,扎根大地,写了不少反映中国农村现实的散文,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是一位难得的年轻“老散文家”。最近又刚收到他的新作《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读后心里有一種说不出的悲凉和沉重感,这种感觉与他时尚帅气的外表以及平时待人接物给人留下的愉悦感反差很大。他是在用一种含蓄的、淡定的、举重若轻的文字捕捉或者诉说当下中国乡村的悲凉与困境。  用佳骏自己的话说:“我一直在借助散文书写‘绝境’——生
期刊
问:有文章介绍说,您的评论是从心灵的净水中喷出的火,您的散文是从心灵的圣火中生出的莲,都是美妙的景观。  答:这是放大了我对艺术的追求而后用来勉慰我的话。  文学是人学、情学,人的情欲学,情根于爱。传奇传奇,无奇不传,因情奇而传。以火样的热情激活生命,以莲样的精神净化心灵。  问:也有评家说,您的风格亲切、真诚,实话巧说,长话短说,摇曳多姿,于淡泊中寄至味。  答: 这也是放大后用来勉慰我的话。文
期刊
布鲁塞尔其实是一个比较理性的城市。一切井然有序,街道整齐又有规划。虽然汽车开得飞快,却总能在行人和红灯面前坚定地停下。路人彬彬有礼却面无表情,即便是路边乞讨的流浪汉,也会很礼貌地跟你说一声“Bonjour”。低地国家一年到头都在下雨,而雨水仿佛只和小镇的想象联系在一起,于忙碌有序的都市似乎并无存在的理由,在这里时常是若有若无地隐身了。然而,总有某些时刻,雨水又分明地落在你的脸上,唤起飘摇的记忆。 
期刊
微笑作为一种貌似简约、实则内涵极其丰赡的表情符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和优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它誉为“天赐正能量”,有人把它誉为人生旅途“最好的身份证”。  早在一九四八年,世界精神卫生组织便将每年的五月八日,确立为世界微笑日(又称国际微笑日),这是人类唯一一个庆祝自己的行为表情的节日。遗憾的是,许多人对此闻所未闻。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大家似乎并不懂得也不重视微笑的魅力,往往只是在社交场合,
期刊
杜爱民的散文,让我感到像杜爱民这个名字一样熟悉、亲切。我想这绝不仅仅是由于我和杜爱民是相互信赖的朋友,最深的原因恐怕是这是由诗人写作的散文。  诗人转写散文,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普遍现象。先是有舒婷、傅天琳、李刚等,后有周涛、王小妮、北岛、梁小斌、徐敬亚、王家新、于坚等等,再后来就更多。在陕西,诗人写散文者,也比较普遍,贾平凹是最早的诗人散文家,早在80年代就完成了这个转折。90年代又有刁永
期刊
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的大才子。出身于吴郡四姓的世家大族,做过参军等官职。顾恺之博学多才,工诗赋,善书法,尤其精于绘画。神佛造像,人物仕女,飞禽走兽、山水树木无一不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大画家和理论家,被后世尊称为 “画祖”。美术史论家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称之为唐以前最为杰出的四大画家。也有将顾恺之、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四人
期刊
头 晕  我搞不清当下的季节,也许是春天,也许是夏天,抑或是冬天。我不明白为什么云淡风轻的美好秋天总是舍我无情离去。  我一直在琢磨肉体和灵魂是什么关系。我搞不清为什么灵魂可以是高尚的,而肉体就只能永远处于低下的地位。  我想提升自己的肉体,我想应该多多思想。  可是,每当我要思想,总会有人过来干扰。即使没有人,也会有只鸟,飞过来,突然僵硬地掉下来,砸在我脚前,让我顿时思绪万千,想起儿时大人们向我
期刊
张清华,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问:您觉得这次“华山论剑·全国80后诗人研讨会”对于创作者有什么意义?  张清华:首先,这是文化创作者走出书斋向社会各界汇报的一次机会,文化成果要在现代传媒的条件下来展示。其次,这也是文化创作受到重视的一种表现,会影响文化创造和文
期刊
熊焱,1980年10月生,贵州瓮安人,现居成都。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四川文学奖、2016名人堂年度诗人等奖项。著有诗集《爱无尽》《闪电的回音》,长篇小说《血路》《白水谣》。  问:陕西有很多国内国际知名的作家,不知您对陕西诗歌界有什么印象?  熊焱:因为工作关系,我对陕西的诗歌了解得比较多。陕西因为小说太强大了,小说把诗歌盖过了。诗歌没有办法跟小说相抗衡,小说把陕西的文脉、文气更多地占据了,诗歌分
期刊
渴望与恐惧  太多人渴望自己卓异,又恐惧与众不同。唯在人群中哪怕明知愚蠢的人群中,他们才觉安全。  他们每天纠结,一生过去,也没有把道和理教给后人。交有义的人  人可以见解不同。但无论如何,只要在一个人性的尺度之内,做事认真肯吃苦者,何等美好。远离稀里糊涂不负责任去应付的人。  交有义的人。不为点鸟利益去跟人鬼混。文道日下,太多人两张皮,写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文道尤其迫切需要直义,迫切需要气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