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治疗骨折后四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128例四肢肿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按常规药物进行消肿,治疗组予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猪苓12g,桂枝12g,泽泻12g,白术15g,黄芪60g,泽兰15g,地龙15g,当归12g,防已10g。)进行消肿治疗;以7d为观测时间,并观察两组在7d内的肿胀消退程度以及完全消肿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五苓散当归补血汤治疗四肢肿胀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在未来的治疗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骨折;四肢肿胀;五苓散;当归补血汤;临床研究
肿胀属于骨折后的常见症状。四肢骨折后采用夹板、石膏等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切开进行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都会出现肢体肿胀长时间不消。本临床研究选取骨折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骨折后四肢肿胀长时间不消会影响静脉回流及动脉供血,造成局部代谢物堆积,如果情况严重则会导致关节僵硬、粘连,肢体功能不易恢复。本临床研究应用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治疗64例四肢肿胀患者,并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历资料
治疗组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64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1例与33例;年龄均值为38.5岁。其中腕舟骨骨折10例,跖骨骨折12例,尺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6例,肋骨骨折15例。对照组患者64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8例与36例;年龄均值为41.2岁。其中腕舟骨骨折13例,跖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肋骨骨折13例。两组观测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并病例数量等分布几乎相同,在统计学处理差异上并不存在显著性(p>0.05),在一般意义上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筛选
(1)曾经受过明显的外伤(2)经X线摄片等医疗手段已确诊为骨折,并出现移位;(3)经手术复位内固定后出现肿胀(4)除开因其他疾病造成的四肢肿胀
1.3 诊断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了四肢肿胀程度的判断标准,主要分为重度肿胀、中度肿胀、轻度肿胀三个标准。重度肿胀主要表现为皮肤肿胀严重并出现水泡,中度肿胀皮肤并未出现水泡但已无皮纹,轻度肿胀则表现为皮纹尚存,皮肤较正常皮肤相比轻微肿胀并且存在皮纹。其中三种程度的肿胀最突出的表现指标为标尺法与健测对比肿胀中心高度,他们的数值范围分别为>1cm,0.5~1cm,>1cm。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肿胀患者每日早晚两次以温水服用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药方为猪苓12g,桂枝12g,泽泻12g,白术15g,黄芪60g,泽兰15g,地龙15g,当归12g,防已10g。上肢肿胀者加桔梗、桑白 皮各12g;下肢肿胀者加厚朴10g;肢体寒凉者加肉桂15g;肿胀有淤者加桃仁、丹皮各10g。
2.2对照组: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
3、疗效观测
3.1 观测指标。
以7d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肿胀程度以及不良反应。
3.2 观测方法。
肉眼观察和标尺法。选取相同时间针对两组的相同肢体肿胀部位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3.3 疗效判定指标。
以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疗效标准,根据患者的消肿时间以及消肿程度进行判定。显著效果:患者用药3天内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皮纹渐渐显现,有效:患者在4-6天内肢体肿胀减轻,出现皮纹,无效:用药超过6天肢体肿胀并未减轻,水泡并未消退。另外三种治疗效果的肢体直径较健测差值范围分别是<0.3cm,0.3~0.9cm,>0.9cm。
3.4 结果
将观测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64例治疗组中,最少服用药剂为3剂,最多服用药剂为10剂。根据以上标准进行评定的两组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处理差异上并不存在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显著效率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说明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4、讨论
肿胀属于骨折及术后的常见表现,肿胀产生与患者的体质、伤口是否感染、石膏的使用等具有很大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肿胀产生的原因主要属于外伤性炎症反应,损伤后血管破裂同时疼痛造成肌肉反射性痉挛造成肢体体液回流不畅。同时长期静脉瘀滞,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间水肿。中医认为肿胀是气血治淤,治疗应当以活血气行,利水化淤为主。故应用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为治疗药方。本药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祛湿止汗;猪苓利水渗湿;桂枝温通经脉,此类药材可以缓和石膏带来的寒湿之气。黄芪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且具有消肿的功效;当归补血益气,活血化瘀。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应证了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的渗湿利水药方能够缓解血虚发热、减少血管阻力、促进淤血渗出液的吸收以及明显减少炎症的作用,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雯,陈丽萍.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护理有效衔接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3).
[2]蔡晓松.五苓散加减方口服辨痔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研
[3]张敏,魏亚川.五苓散加减联合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9):1269-1270.膜视网膜病变[J].中药材,2014, 37(11):2117-2119.
关键词:骨折;四肢肿胀;五苓散;当归补血汤;临床研究
肿胀属于骨折后的常见症状。四肢骨折后采用夹板、石膏等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切开进行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都会出现肢体肿胀长时间不消。本临床研究选取骨折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骨折后四肢肿胀长时间不消会影响静脉回流及动脉供血,造成局部代谢物堆积,如果情况严重则会导致关节僵硬、粘连,肢体功能不易恢复。本临床研究应用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治疗64例四肢肿胀患者,并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历资料
治疗组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64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1例与33例;年龄均值为38.5岁。其中腕舟骨骨折10例,跖骨骨折12例,尺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6例,肋骨骨折15例。对照组患者64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8例与36例;年龄均值为41.2岁。其中腕舟骨骨折13例,跖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肋骨骨折13例。两组观测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并病例数量等分布几乎相同,在统计学处理差异上并不存在显著性(p>0.05),在一般意义上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筛选
(1)曾经受过明显的外伤(2)经X线摄片等医疗手段已确诊为骨折,并出现移位;(3)经手术复位内固定后出现肿胀(4)除开因其他疾病造成的四肢肿胀
1.3 诊断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了四肢肿胀程度的判断标准,主要分为重度肿胀、中度肿胀、轻度肿胀三个标准。重度肿胀主要表现为皮肤肿胀严重并出现水泡,中度肿胀皮肤并未出现水泡但已无皮纹,轻度肿胀则表现为皮纹尚存,皮肤较正常皮肤相比轻微肿胀并且存在皮纹。其中三种程度的肿胀最突出的表现指标为标尺法与健测对比肿胀中心高度,他们的数值范围分别为>1cm,0.5~1cm,>1cm。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肿胀患者每日早晚两次以温水服用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药方为猪苓12g,桂枝12g,泽泻12g,白术15g,黄芪60g,泽兰15g,地龙15g,当归12g,防已10g。上肢肿胀者加桔梗、桑白 皮各12g;下肢肿胀者加厚朴10g;肢体寒凉者加肉桂15g;肿胀有淤者加桃仁、丹皮各10g。
2.2对照组: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
3、疗效观测
3.1 观测指标。
以7d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肿胀程度以及不良反应。
3.2 观测方法。
肉眼观察和标尺法。选取相同时间针对两组的相同肢体肿胀部位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3.3 疗效判定指标。
以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疗效标准,根据患者的消肿时间以及消肿程度进行判定。显著效果:患者用药3天内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皮纹渐渐显现,有效:患者在4-6天内肢体肿胀减轻,出现皮纹,无效:用药超过6天肢体肿胀并未减轻,水泡并未消退。另外三种治疗效果的肢体直径较健测差值范围分别是<0.3cm,0.3~0.9cm,>0.9cm。
3.4 结果
将观测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64例治疗组中,最少服用药剂为3剂,最多服用药剂为10剂。根据以上标准进行评定的两组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处理差异上并不存在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显著效率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说明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4、讨论
肿胀属于骨折及术后的常见表现,肿胀产生与患者的体质、伤口是否感染、石膏的使用等具有很大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肿胀产生的原因主要属于外伤性炎症反应,损伤后血管破裂同时疼痛造成肌肉反射性痉挛造成肢体体液回流不畅。同时长期静脉瘀滞,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间水肿。中医认为肿胀是气血治淤,治疗应当以活血气行,利水化淤为主。故应用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为治疗药方。本药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祛湿止汗;猪苓利水渗湿;桂枝温通经脉,此类药材可以缓和石膏带来的寒湿之气。黄芪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且具有消肿的功效;当归补血益气,活血化瘀。五苓散合当归补血汤应证了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的渗湿利水药方能够缓解血虚发热、减少血管阻力、促进淤血渗出液的吸收以及明显减少炎症的作用,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雯,陈丽萍.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护理有效衔接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3).
[2]蔡晓松.五苓散加减方口服辨痔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研
[3]张敏,魏亚川.五苓散加减联合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9):1269-1270.膜视网膜病变[J].中药材,2014, 37(11):2117-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