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为了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主观意识的作用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该始终立足于实践之中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心理兴趣机制做好分析工作,始终秉持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的教学方针,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以此完成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协调,使学生能够真正在课程中养成课堂参与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061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较弱,其学习活动极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響,导致其出现学习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调动学生主观兴趣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此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随意性,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以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为基础,做好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借助数字表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领域中也出现了较多的数字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合理利用,往往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以更加丰富与多元的表现形式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丰富的表现力与新颖的表现方式往往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即可以通过对数字表现形式的利用,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受自身主观兴趣的调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例如在《位置》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动画数字媒体资源应用在了课堂之中,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通过动画媒体资源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看到具体的位置平面转化为网格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还具有十分新颖的表现形式。通过笔者对数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学生不仅能够对本课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更加立体的认知概念,更能使学生在其对课堂内容表现形式的创新作用下真正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得到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向班级学生提供动因,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动因的驱动下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这一动因应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求知欲。为了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借助教学问题其本身所具有的启发性,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启发下真正形成对具体内容的探究欲望,以此为学生课堂中的学习主动参与提供动因,实现学习主动性这一培养目标。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其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作用下不断深化对长方体这一几何定义的理解,笔者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即首先提出了一系列与长方体相关的问题。在笔者教学问题所创设问题情境之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的方式对于班级中存在的长方体事物展开了思考活动,并在思考中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更加主观的问题。受问题情境下具体问题的启发,学生能够产生对教学内容主观的疑问,这使得学生形成了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够在求知欲的调动下更有针对性与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接受教师的教学。
三、互动活动开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除了从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进行协调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客观教学环境的建设,提高外在环境因素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影响。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互动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个体的彼此交互过程中通过积极实践与讨论交流使得班级中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以此利用活跃的客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其中,实现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例如在《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即在笔者的组织下在班级中开展了“石头剪刀布”的课堂活动。在这一人尽皆知的活动形式之下,笔者首先引导班级学生结合对这一游戏玩法的认知,使其对自己获胜的可能性进行估计,使其能够首先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究。之后,在班级学生尝试结束后,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之中,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胜负结果进行了记录。最后,笔者引导班级学生对胜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引导其将结果分析与自己对获胜可能性的自主分析进行了比对,利用实践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可能性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互动的讨论与实践中真正带动起班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之中。
四、任务驱动探究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主观的动力之外,教师还应强化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充足的主动探究能力支撑其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任务教学法的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科学的探究方法作为基础,制定了与其相对应的课堂任务作为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之下展开相对应流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完善起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其真正在思考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通过任务的合理引导,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对任务形式的思考,间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使其探究能力在科学方法的应用下得到提高,真正融入到后续的主动学习环节之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是为了驱动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进而促使学生更专注于教学内容,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素娟.谈谈小学数学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J].学周刊,2017(25).
[2]熊东方.关于小学数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赤子,2018(30).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061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较弱,其学习活动极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響,导致其出现学习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调动学生主观兴趣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此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随意性,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以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为基础,做好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借助数字表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领域中也出现了较多的数字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合理利用,往往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以更加丰富与多元的表现形式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丰富的表现力与新颖的表现方式往往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即可以通过对数字表现形式的利用,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受自身主观兴趣的调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例如在《位置》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动画数字媒体资源应用在了课堂之中,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通过动画媒体资源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看到具体的位置平面转化为网格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还具有十分新颖的表现形式。通过笔者对数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学生不仅能够对本课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更加立体的认知概念,更能使学生在其对课堂内容表现形式的创新作用下真正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得到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向班级学生提供动因,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动因的驱动下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这一动因应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求知欲。为了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借助教学问题其本身所具有的启发性,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启发下真正形成对具体内容的探究欲望,以此为学生课堂中的学习主动参与提供动因,实现学习主动性这一培养目标。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其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作用下不断深化对长方体这一几何定义的理解,笔者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即首先提出了一系列与长方体相关的问题。在笔者教学问题所创设问题情境之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的方式对于班级中存在的长方体事物展开了思考活动,并在思考中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更加主观的问题。受问题情境下具体问题的启发,学生能够产生对教学内容主观的疑问,这使得学生形成了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够在求知欲的调动下更有针对性与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接受教师的教学。
三、互动活动开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除了从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进行协调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客观教学环境的建设,提高外在环境因素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影响。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互动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个体的彼此交互过程中通过积极实践与讨论交流使得班级中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以此利用活跃的客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其中,实现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例如在《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即在笔者的组织下在班级中开展了“石头剪刀布”的课堂活动。在这一人尽皆知的活动形式之下,笔者首先引导班级学生结合对这一游戏玩法的认知,使其对自己获胜的可能性进行估计,使其能够首先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究。之后,在班级学生尝试结束后,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之中,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胜负结果进行了记录。最后,笔者引导班级学生对胜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引导其将结果分析与自己对获胜可能性的自主分析进行了比对,利用实践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可能性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互动的讨论与实践中真正带动起班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之中。
四、任务驱动探究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主观的动力之外,教师还应强化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充足的主动探究能力支撑其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任务教学法的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科学的探究方法作为基础,制定了与其相对应的课堂任务作为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之下展开相对应流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完善起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其真正在思考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通过任务的合理引导,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对任务形式的思考,间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使其探究能力在科学方法的应用下得到提高,真正融入到后续的主动学习环节之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是为了驱动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进而促使学生更专注于教学内容,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素娟.谈谈小学数学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J].学周刊,2017(25).
[2]熊东方.关于小学数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赤子,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