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它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上。但有些教师由于过于注重阅读教学,出现了阅读与写作教学分离的倾向。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阅读而阅读,只是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主旨意境等进行分析。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往往会使学生在阅读时不知道如何对文章进行分析与总结,写作时不知道如何去写,于是有些学生就产生了“上了一节语文课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东西”、“我们所学的东西在写作时一点都用不上”的疑惑与抱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但如果把课本中的例文当成孤立的阅读材料,只是用“结构、意境、特点”等知识点来“肢解”它的话,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变成“知识点”的积累训练课。如果教师在阅读中将写作技巧贯穿于课文教学之中,小到讲词与句,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都不忘写作的指导,都让学生去思考“如何与写作联系”、“如何迁移、发散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己所用”,学生就会意识到阅读与写作是密切相关的,就会更有积极性。而学生在这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学习中,也会逐步地积累起大量的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而这正是一个迁移与发散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发散意识,并结合相应的作文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成效。本文试图从“阅读教学的迁移与发散意识对写作的指导”的角度谈一谈。
一、分析与概括
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通过各种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要通过分析与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分析与概括能力是学生进行迁移与发散的前提与基础。事实上,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好材料:小说单元中的文章就有对肖像、语言等描写的例文,并有线索与材料的典型示例,如《老王》、《蜡烛》。散文单元中的文章就有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范文,如《背影》。学生在分析、概括并总结这些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路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迁移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二、联想与训练
联想是一种使概念相对接、相联系的能力。通过联想,阅读所得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用,才能使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更高层次的迁移。比如:在阅读文章时,从标题、体裁开始,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类似话题的文章及相关知识与技巧,然后自己再试着在头脑中作文。比如:在学习《春》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关于“借景抒情”的作品来学习,例如《海燕》等。
三、定向与迁移
通过联想使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现在的结合后,再进行系统的整理,便进入迁移环节了。在此,主要是定向与迁移,就是通过对知识中的相似和相近处与写作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后,就思考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特点是运用插叙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那么类似的“童年”、“成长”等话题,也可以对应地运用这些方式进行写作。
四、对应与发散
定向迁移环节所要达到的是对类似话题的引导与效仿,而对应发散正是对这一方式的补充。发散思维是根据己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因此,将它运用于写作思考上,就能为文章的写作增加更多的选择。以《春》为例,其文是重点写某个季节中具有特色的景物。那么,我们从文中可知,写景的顺序有从上到下、从动物到植物、从远到近。我们可以将此文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学习写其他季节的景物,选择一种合适的顺序。通过这种发散,学生能够运用的手法多了,组合、搭配的方式也多了,文章样式自然就多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但如果把课本中的例文当成孤立的阅读材料,只是用“结构、意境、特点”等知识点来“肢解”它的话,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变成“知识点”的积累训练课。如果教师在阅读中将写作技巧贯穿于课文教学之中,小到讲词与句,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都不忘写作的指导,都让学生去思考“如何与写作联系”、“如何迁移、发散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己所用”,学生就会意识到阅读与写作是密切相关的,就会更有积极性。而学生在这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学习中,也会逐步地积累起大量的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而这正是一个迁移与发散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发散意识,并结合相应的作文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成效。本文试图从“阅读教学的迁移与发散意识对写作的指导”的角度谈一谈。
一、分析与概括
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通过各种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要通过分析与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分析与概括能力是学生进行迁移与发散的前提与基础。事实上,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好材料:小说单元中的文章就有对肖像、语言等描写的例文,并有线索与材料的典型示例,如《老王》、《蜡烛》。散文单元中的文章就有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范文,如《背影》。学生在分析、概括并总结这些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路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迁移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二、联想与训练
联想是一种使概念相对接、相联系的能力。通过联想,阅读所得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用,才能使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更高层次的迁移。比如:在阅读文章时,从标题、体裁开始,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类似话题的文章及相关知识与技巧,然后自己再试着在头脑中作文。比如:在学习《春》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关于“借景抒情”的作品来学习,例如《海燕》等。
三、定向与迁移
通过联想使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现在的结合后,再进行系统的整理,便进入迁移环节了。在此,主要是定向与迁移,就是通过对知识中的相似和相近处与写作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后,就思考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特点是运用插叙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那么类似的“童年”、“成长”等话题,也可以对应地运用这些方式进行写作。
四、对应与发散
定向迁移环节所要达到的是对类似话题的引导与效仿,而对应发散正是对这一方式的补充。发散思维是根据己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因此,将它运用于写作思考上,就能为文章的写作增加更多的选择。以《春》为例,其文是重点写某个季节中具有特色的景物。那么,我们从文中可知,写景的顺序有从上到下、从动物到植物、从远到近。我们可以将此文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学习写其他季节的景物,选择一种合适的顺序。通过这种发散,学生能够运用的手法多了,组合、搭配的方式也多了,文章样式自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