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1)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是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观念、习惯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性影响。特别是行为习惯只有从这一时期开始培养,才能够确保孩子有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为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对于其后续的学习、生活及工作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所以教师只有抓住这一时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成长为高素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社会。因此文章当中将主要对幼儿时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展开分析,作为幼儿教学改革的借鉴。
  一、幼儿时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三岁看老,是在我国广泛流传的俗语,从这句俗语不难看出,自古以来,人们便对幼儿时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由于我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都受到应试体系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的思想也会多少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自身的教学思想,也影响了孩子的思想以及家庭的思想,导致教师、家长及孩子都以成绩为重,而不注重身心的成长及素质的培养,这是十分不利的趋势。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绝对不是只体现在其知识含量上,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是决定其社会性发展的要素。所以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利用幼儿时期的教育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将这样的理念传播给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以更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学习、生活与未来的工作,摆脱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及负面影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优秀人才,这样的培养不仅对于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教师自身的价值体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有着正面积极的性格,一言一行都体现出素养,代表着教师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成功,反之则说明教师及家庭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所以教师应当更加明确教学重点,以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方向,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二、幼儿时期行为习惯培养要点
  (一)注重家校一体,与家长合作教育
  教育虽然是教师的本职与责任,但却并不能依靠教师单方去达成,因为孩子并不是全天与教师相处的,课下的时间更多面对的是家庭环境,所以教师要确保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应当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合作培养孩子的习惯,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应当充分重视的。例如,要教会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教师首先应当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也了解到应当怎样让孩子学会遵守交通規则,配合教师在校内的引导,以及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的熏陶,孩子才学得更快。例如,教师可以将交通规则教学诗歌讲给家长听,让家长在平时带领孩子过马路时也能随时利用诗歌去教导孩子,这样潜移默化的意识灌输更加有效。
  (二)方式要革新,让孩子积极配合教育
  幼儿教育能否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教师应当进一步明确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以及成长需求,以此为基础去规划教学,才能够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效。例如,在针对挑食习惯进行引导时,教师应当以孩子的喜好为出发点,先展开调查,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再进行引导,这样更为有利。幼儿时期孩子的嗅觉与味觉都是十分敏感的,所以许多蔬菜的味道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过于刺激的,但其中富含的却是成长必须的营养素。所以教师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喜好,之后再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例如,有些孩子不喜欢吃青椒,教师了解到之后,可以以青椒的角度去和孩子对话,并告诉孩子,青椒是含有丰富胡萝卜素、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够让小朋友非常健康,教师可以利用感性化的引导,告诉孩子,青椒成长起来,叶子随风摇摆,是在向小朋友招手,最终成为一道美味的菜肴,是为了维护小朋友的健康,如果小朋友不喜欢,青椒努力的成长就被辜负了。这样来引导孩子,能够逐渐强化孩子对青椒的正面认知,让孩子逐渐摆脱对青椒的排斥情绪。
  (三)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教师与家长是孩子成长的范本,教师及家长平日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认知,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学习多数依靠模仿与重复,所以要让孩子学会什么,教师与家长就应当先做到什么。要让孩子养成受人帮助时懂得感恩的习惯,教师便应当在接受任何帮助,包括孩子的帮助时第一时间表达感谢,并且要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也养成对于每次帮助表达感谢的习惯。许多教师教导孩子要学会感恩,但平时接受孩子的帮助时,却从不说感谢,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教师言行不一,因为本身也是不公平、不尊重、道德基准不一致的体现。家长亦是同理,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让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先做到,为孩子树立榜样,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教学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基础,与孩子后续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人的一生发展历程中,除了知识以外,自身的一言一行更是决定着其在社会能否得到良好发展的首要因素,比起任何外在因素都更加重要。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使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孩子身心成长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教师与家长都应加以重视,才能为孩子奠定更好的成长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信印.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C],2015.
  [2]彭茂红.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初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103-106.
  [3]张艳玲.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8):41-42.
  编辑 赵飞飞
其他文献
摘 要:图文结合习作,充分利用图片的功能,增添了学生习作的情趣,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对儿童习作能力的发展有可预期的促进作用。图文结合习作深度挖掘了小学生的生活,整合了美术和语文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了新时期学生习作的方法,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写作奠基。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图文结合;课程整合  小学生初学习作,对生活中经历的事物印象不够深刻和持久,往往造成习作时记忆模糊和错误,这是学生习作
徐海燕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以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为切入点,以生活作文教学核心理念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  生活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我们应该打通生活和作文的联系,构建沟通的桥梁,在生活中有意无
摘 要:小学生是公民,他们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小学生需要从小就接受公民教育,了解自己有哪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类文本内容,教师合理运用就能在语文教育的同时进行公民教育,以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育;公民教育;影响  许多人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比较难,一方面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还这么小,还不能起到公民的作用,进行这样的教育太早了,再加上其
摘 要:如何让“长方体的认识”承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成为思考的核心,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完整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改变以往的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状。  关键词:操作;想象;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中的内容,我想
生本教育体系教材实验,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依靠老师教的“师本”教育體系,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出发,强调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全部的已有经验、智慧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为教学所用;强调老师应把可以托付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交给学生,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
美术活动中艺术审美和绘画技能似乎一直是一个矛盾体,有的时候我们重技能而轻审美,有的时候我们又重审美而轻技能,在左右摇摆间很多老师迷失了自己的美术教学方向。我们在实践中得出,要把美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充分感知欣赏后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美术审美。如何将技能和审美在统一中融合?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重叠交叉的珊瑚”为例加以阐述。  一、把握艺术核心价值,在目标中做到感知
摘 要: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沒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意大利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他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中,概述了他的理论: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这是一种人们因为过于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而忽略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枝头硕果累累,那是属于农民的秋天;腹中婴儿降临,那是属于母亲的秋天。我们又会拥有怎样的秋天呢?是两手空空,还是桃李芬芳。教学常规好比农民的春耕夏忙,好比母亲的十月怀胎,缺少了这一过程,就不会有硕果点头,就不会有婴儿啼呱,所以唯有“夯实教学基本规范”,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以《找秋天》为例,结合我的一些做法略谈浅见。  一、深挖教材,精研课标,提高备课的质量  在教学常规月活动中,我对《义务
摘 要: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存在着“读背”这一现象,学生对古诗不求甚解,只要背出来就行,而真正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从“读背”走向“诵读”。学生在模仿、探究、延伸中,反复朗读古诗,做到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并通过内化、吸收和存储,形成语感。  关键词:低年段学生;诵读古诗;模仿;探究;延伸  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现状中的“读”往往指的是学生呆板无意识的“读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