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血管疾病类型。该病脑水肿出现早且来势凶猛, 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有效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是挽救患者生命并改善功能预后的必要手段。甘露醇是传统的脱水药物,但因其有反跳效应且对肾脏损害较明显,使临床应用受限。甘油果糖以其独特的降颅压作用,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关注。我科于2008年12月~2009 年3月应用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 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周围的水肿、血肿的吸收情况, 总结早期应用半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血管疾病安全、疗效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脑出血患者均为我院2008~2009年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 I)扫描诊断明确,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半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组和常规足量甘露醇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6~82岁,平均(65 ±5)岁;常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64 ±6)岁。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应用20%甘露醇每4~6 小时250ml,持续静脉滴注10~15d,给予脑细胞保护剂、脑复康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地平针,在治疗中适当调整血压,血压不高于200/120mm Hg(1mm Hg = 0. 133kPa) ,如果没有心脏功能衰竭,一般不用降压药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并发症和基础疾病的治疗, 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甘油果糖250ml, 2次/d,与半量甘露醇交替使用。
1.3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入院时与疗程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每隔3天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1次,直到停用甘露醇、甘油果糖。③Brain Strok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④头颅CT或MR I检查: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CT或MR I,症状加重时及时复查CT或MR I。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显著进步9例,进步7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80%;常规治疗组显著进步5例,进步5 例, 无变化5 例, 恶化2 例, 死亡3 例, 总有效率50% ,经检验, P <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甘露醇并发症
联合治疗组肾功能衰竭发生1例,常规治疗组2例,经检验P > 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住院4周内病死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病死率7.5% ,常规治疗组病死率15% ,经检验, P < 0.05,两组比较,住院4周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药物, 应用广泛。然而, 活动性出血者大量反复应用甘露醇因其进入血肿内吸收水份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不利于出血部位止血, 因而活动性出血者不应使用。其次,由于甘露醇分子量较小,很易透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水肿区, 长期反复使用可在局部蓄积,造成病灶脑组织中甘露醇浓度高于治疗时血液中的浓度, 形成逆向渗透压梯度,反而加重局部脑水肿。甘露醇具有可使部分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等副作用。1999 年美国AHA 方案建议甘露醇不作预防性应用, 急救时可短期应用, 每次剂量0.25~ 0.5g^kg, 应用时间不能超过5 天,因此脑出血后急性期治疗脑水肿的药物选择和应用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和研究。甘油果糖是一种高渗脱水剂, 进入人体后不仅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 在体内可以被代谢为CO2 和水, 长期反复使用不会在水肿周围组织局部蓄积, 对肾功能无损伤。对于肾功能不全和活动性出血的病人也可应用。同时甘油果糖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清除自由基, 增加血液中前列环素的含量, 有利于水肿周围组织的缩小。本研究表明甘油果糖可明显减轻血肿周围水肿, 改善水肿组织局部微循环, 促进血肿吸收。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甘油果糖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减少了致残率, 提高了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比单用甘露醇更有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脑出血患者均为我院2008~2009年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 I)扫描诊断明确,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半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组和常规足量甘露醇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6~82岁,平均(65 ±5)岁;常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64 ±6)岁。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应用20%甘露醇每4~6 小时250ml,持续静脉滴注10~15d,给予脑细胞保护剂、脑复康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地平针,在治疗中适当调整血压,血压不高于200/120mm Hg(1mm Hg = 0. 133kPa) ,如果没有心脏功能衰竭,一般不用降压药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并发症和基础疾病的治疗, 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甘油果糖250ml, 2次/d,与半量甘露醇交替使用。
1.3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入院时与疗程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每隔3天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1次,直到停用甘露醇、甘油果糖。③Brain Strok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④头颅CT或MR I检查: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CT或MR I,症状加重时及时复查CT或MR I。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显著进步9例,进步7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80%;常规治疗组显著进步5例,进步5 例, 无变化5 例, 恶化2 例, 死亡3 例, 总有效率50% ,经检验, P <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甘露醇并发症
联合治疗组肾功能衰竭发生1例,常规治疗组2例,经检验P > 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住院4周内病死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病死率7.5% ,常规治疗组病死率15% ,经检验, P < 0.05,两组比较,住院4周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药物, 应用广泛。然而, 活动性出血者大量反复应用甘露醇因其进入血肿内吸收水份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不利于出血部位止血, 因而活动性出血者不应使用。其次,由于甘露醇分子量较小,很易透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水肿区, 长期反复使用可在局部蓄积,造成病灶脑组织中甘露醇浓度高于治疗时血液中的浓度, 形成逆向渗透压梯度,反而加重局部脑水肿。甘露醇具有可使部分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等副作用。1999 年美国AHA 方案建议甘露醇不作预防性应用, 急救时可短期应用, 每次剂量0.25~ 0.5g^kg, 应用时间不能超过5 天,因此脑出血后急性期治疗脑水肿的药物选择和应用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和研究。甘油果糖是一种高渗脱水剂, 进入人体后不仅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 在体内可以被代谢为CO2 和水, 长期反复使用不会在水肿周围组织局部蓄积, 对肾功能无损伤。对于肾功能不全和活动性出血的病人也可应用。同时甘油果糖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清除自由基, 增加血液中前列环素的含量, 有利于水肿周围组织的缩小。本研究表明甘油果糖可明显减轻血肿周围水肿, 改善水肿组织局部微循环, 促进血肿吸收。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甘油果糖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减少了致残率, 提高了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比单用甘露醇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