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灵活的思维解析小说人物形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级下册的小说《孔乙己》和《变色龙》中分别描写到社会底层人物“短衣帮”和“围观市民”,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看客”。在人物形象探究时,个别学生质疑老师把他们的性格特征归纳为麻木、冷漠、自私,无聊,有学生勇敢地提出:“老师,我也当过看客,那是一种无奈的跟从,因为我觉得不跟从会被孤立,被排斥。”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表示也有过嘲笑弱者或者围观他人的经历。学生能迁移自身,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是读出了小说的丰富性。“阅读必须和思考对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真正的阅读必须伴随着深思熟虑。”[1]“我们也可以从小说在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既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2]
   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文章中的人物情境,去感同身受,这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特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方向、侧面思考所读内容,并得出各种合理灵活的结论;善于在阅读中运用联想、想象、比较和迁移,以提升阅读效益;掌握顾及全篇、顾及作者本人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短衣帮”他们未必就可恶可恨,并且还延伸至《变色龙》中的围观市民“一群人”,认为他们都是弱势群体。
   一、同情视角的看客“短衣帮”
   《孔乙己》中的短衣帮,是“散了工,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站着喝,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很不少”的一类人。先看他们做了什么?散了工,买酒,站着喝,不进店到包厢喝酒。那么,他们挣的钱或者所有财产只够喝一碗酒?应该不止,由于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只能量入而出,他们一天的苦力活下来,到店里喝上一碗酒,来消除白天劳作的辛苦疲惫。可以猜想,他们自食其力,并对家庭负责,把一天所挣的钱大部分拿回家去养家糊口,这是一个底层的劳动人民最基本的担当,值得敬佩。
   再看看他们说过什么?“又偷书啦?”“怎么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这些话,都是对孔乙己的开涮和嘲讽。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八卦”行为,而“八卦”行为是人类最初的本能,是区别于其他的动物的特征,并且人类因为八卦而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八卦的工具。大约在7万年前,现代智人发展出新的语言工具,让他们能够八卦数小时之久。这样,他们能够明确得知自己的部落谁比较可信可靠,于是部落的规模就能够扩大,而智人也能够发展出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4]既使是今天,严谨治学的教授们,在他们的工作之余或者饭局上,讨论的也不都是学术问题,而是八卦哪个教授出轨被逮到或者哪些人想当上系主任的事情!那么,短衣帮一群人,在咸亨酒店站着喝酒之时,自然也是八卦的,他们的八卦对象是特殊个体孔乙己——“唯一站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孔乙己的不幸不是天灾人祸,而是个人的好吃懒做导致偷窃挨打,几十年迷醉于科举考试导致落魄。“短衣帮”们笑孔乙己被打,笑他失败,但并不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施加者,只是把他当做笑料罢了。生活的苦难之下,有个迂腐不化又可怜可笑的孔乙己,排解生活的苦闷,“弱小的人,习惯于嘲讽与否定”,短衣帮他们本来就是社会的底层,是弱小的阶层,不能道德绑架短衣帮他们没同情心,没有大发善心的帮助孔乙己!古代中国是阶级社会,封建社会打破阶级的方式是科举制度。无法实现“跃龙在天”的人,就应该本分坚强担当的活在自己的阶层,比如短衣帮他们。短衣帮的群体里面,一定有人曾经追求过功名,一定有人曾经帮助过孔乙己,只是孔乙己太不争气,导致成了天底下所有人的笑柄。
   孔乙己的悲劇不是短衣帮的错,教师参考用书和上课老师只把短衣帮他们批判为麻木冷漠自私是不全面的,这些看客背后有一颗无奈无助的心。他们只是等级社会里弱小的一群看客,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一个折射点,是内心复杂性的外在体现。学生联系自身,读出对“短衣帮”的同情理解和尊重,读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悲剧性,读出人性在不同情境之下的复杂性。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冲破观念束缚,使思维进入新的空间,这是悟性的最好表现。思考所读内容并得出合理灵活的结论,这是思维品质中灵活性和深刻性的表现。
   二、观众视角的看客“一群人”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思维导向,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发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教师适时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呈现出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文本和人物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问题意识为基础,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面的探讨。”[5]
   《变色龙》一文中两次写到围观者的反应,分别是第三段“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集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和28段“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第三段,很快聚集一群人,说明周围有不少人,这是闹市区,手头上没事可做,才会过来围观好事,属于事务方面的“无聊”,当时的社会经济不景气,导致许多人无事可做,他们听到周围有吵闹声,自然会上前探听,这是人好奇的本能。反之,如果无事可做,又对身边发生的热闹不闻不问,那才是有病,才是真正的绝望和悲哀。第28段“对赫留金哈哈大笑”,这群人嘲笑赫留金,笑他想敲诈勒索一大笔,结果分文未得,反被“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呵斥责骂恐吓。这笑,是喜剧式的坏笑,不是对不幸悲剧的落井下石。喜剧,就是看别人出丑,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就是撕破无价值的东西,或者说,把丑陋的东西拉近了给人们看。奥楚蔑洛夫固然是丑陋的,他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漆,变化无常是因为畏惧权贵,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但是赫留金的言行,也不光彩,先是夸大自己的伤势和自己的价值,目的当然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赔偿费,为此,他卖力的表演了一翻。据当时围观者独眼龙的陈述,小狗并非无缘无故要伤了赫留金,而是赫留金自己惹是生非,用烟头烫小狗才被小狗咬伤手指的,虽然这一说法未得到赫留金本人认可,但赫留金除了咒骂独眼龙,又发誓赌咒自己诚实外,并没有提出自己被小狗咬伤手指的其他理由,反而扯开去说自己兄弟当宪兵的事了。最后,他的表演不仅没得到分文,反而被训斥,这前后强烈的对比,就是一个闹剧,围观者的哈哈大笑固然无可厚非。    另外,小说最初发表时也曾有“一场小戏”的副标题,只是后来收入小说集时才被作者自己删除。从演戏这一角度看,小说写到的围观人群就有了特殊意义,意味着,围观市民只是这场小戏的观众而已。[6]当有人说这群围观市民是精神上的“麻木,无聊”,难怪学生会质疑了。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这个人思想、阅历、见识的外在表现,事务上无聊无奈的市民,对于赫留金的遭遇发出哈哈大笑,正是他们这群人的经历思想的正常表现,毕竟他们只是看戏的,不可能指望他们当中有人像电影中的“蜘蛛侠”一样英勇无畏,敢对奥楚蔑洛夫的不公正表演进行阻止。所以,围观市民就是当时社会中的一类人,他们真实存在,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性,弱小无奈但不一定都麻木,那是活生生的现实社会。而小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反映现实生活。读者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了19世紀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百姓生活状况,明白了有那么一群人,又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许思考和启发。
   三、参与视角的看客“吃瓜众”
   看客在学生中也常存在,比如这个事件:课间,对面同一层教学楼的走廊上,有个智力发展不是非常健全的学生,教室有个认识他的学生便不怀好意的隔空喊话“坤哥,真帅!”好奇和不知情的几个学生迅速围观,遥望对面那栋楼,有个学生还拿出一张纸,大写“坤哥,约吗?”围观的学生中有的发出笑声,有的只是默默旁观,有的摇头走开,没有学生站出来制止这种幼稚丑陋行为。后来,有个学生在周记中主动承认自己围观的原因是好奇,不好意思走开,因为怕被同学冷落、怕不合群而孤立无助。人性是复杂的,孩子的世界并不是都那么简单或者只黑白分明,选择沉默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内心不强大,年轻的他们无法坚定自己的立场或者还未形成自己的原则。换一个角度评价这些看客,就会发现大多数是弱小无助的可怜人,是特别需要用爱和榜样去感化引领的迷茫者。
   另外,当下的智能时代,更加不缺乏围观者,这围观者有个新鲜的名字叫“吃瓜众”。国家大事,百姓小事,明星丑事,围观的人越多,越容易被推上头条,有时甚至左右事情的发展走向:比如被亲儿子坑的“李刚”和炫富的“表哥”;比如直播网红陈佳琪,比如古色古香李子柒。智能时代的“吃瓜众”花自己的时间或者金钱,去围观别人的人生。但是他们不一定都是无聊麻木的人,他们也是在八卦,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社会,排解自己工作的压力与烦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扮演着围观者的角色。街市上的吆喝生意周围,交通事故的现场,不举手的沉默课堂。围观生意而不买的人,也许他在思考是否需要和值得;事故现场观看和不行动的人,也许担心讹诈或者围观也可以帮助别人提供在场证明;课堂上不发言的沉默者,也许还没有想好,更多的是想好了却担心表达出来遭到嘲笑。
   不管是哪个时代,不管是哪个国家,不管是哪类人群,八卦都是生活方式之一,看客是社会的一类成员。如果教材解析的时候,把“短衣帮”和“一群人”只贴一种麻木无聊的标签,只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忽视了小说意蕴的丰富性,小说就容易变得单调乏味。反之,学生能对文本解读迁移到自己和现实社会,是深度思考的表现。马克思提出的“怀疑一切”,就是要学会援疑质理,读出自己的见解,还能联系实际,这才是真正学会了阅读。
   思维灵活,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层面,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思维灵活而不钻牛角尖;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语文课堂中,尊重作者的写作初衷,保护学生的独特感悟体验,在迁移概括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读出文学作品的丰富性,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潘新和谈语文教育[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著作)
   [2](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译著)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著作)
   [4](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M].林俊宏译.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译著)
   [5][6]詹丹.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著作).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校本研究课题“统编教材必读书目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FJJKXB-816)】
  曾宪锋,福建省武平县实验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众多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也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拓宽阅读视野,在阶梯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多方面渐进式发展。阶梯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相关经历,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2.披文入情:反复诵读,勾画并理解关键词,分层次提炼作者情感;3.缘文探理:联系生活,学习苏轼用精神的豁达
以杭州市富阳区典型工矿企业附近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因子指数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指纹结合多元统计定量解析研
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的综合视角探讨对于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人均CO2排放具有显著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实际,让课堂结构保持平衡,构建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的氛围,如果教师对课堂的把控程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性。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生成性的构建,运用动态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真正实现教学“美”的语文。   一、强化深度预习,构建开放之美 
儒家传统经典作品《中庸》里提出:“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早出现了“思辨”一词,即通过审视,提出问题,经过慎重严密的思考,明晰辨理。近年来,余党绪先生进一步指出: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模式,即独立的单篇课文精读形式,已然不能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时代对于教学发展的新需要,因而,群文阅读的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单篇课文精读形式相比较,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阅读文本内容较为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较大等显著的特点而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成为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
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可以紧扣7——9年级古诗词教学要求,抓住古诗词阅读“群文链”,实现小初高古诗词阅读的有效衔接,达成“诵读——意读”到“悟读——品读”,再到“鉴赏——
语文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并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到许多的知识,认识不同的事物,感受不同的生活情感等,因此语文阅读在生活以及初中
文学短评的搜写教学,其本质就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信息读取能力、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文字表达与情感表述能力,均属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语文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