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农村美术教学是困难的,学生素质低,家长不重视,师资条件差……但是,农村美术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在某些方面又有着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我校地处乡镇,与市毗邻,既有现代化乡镇的面貌,又有美丽的田园风光,依山傍水,地理环境优越,煤矿采石场众多……为此,在农村从教的我也在边教学边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下就教学谈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课本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一)玉米叶、玉米秸秆巧利用
  我镇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每到丰收时节,遍地金黄,玉米叶和玉米秸秆很多。学生认为,农村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丰富的业余生活,更没有十分有趣的娱乐场所而只有农民的日出而劳、日落而归,学生们因此丧失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降低了对农村生活的乐趣。为了重新唤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其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低年级,我利用美术机动课时引导学生制作简单个体作品粘贴画。例如,利用二年级《有趣的树叶粘贴》的第二课时,将课程纵向拓展,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主研究我课前用玉米叶和玉米秸秆制作的各种树。学生根据第一课时掌握的粘贴技巧,自主讨论、探究制作方法,并合作完成大树的粘贴制作。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中年级学生,我引导他们完成玉米叶、玉米秸秆手工制作。在农村,家禽、农用机械随处可见,三年级《捏泥巴》一课,同学们大多捏制的是生活中常见的鹅、马、拖拉机……发现学生兴趣如此浓厚,我将课程拓展到第二课时,让学生用玉米叶和玉米秸秆制作。不但增强了学科联系,更利于学生知识、思维的迁移,让他们了解了从生活中寻找创作资源的重要性;在高年段,我设置了难度更高的内容,保持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不言而喻。
  (二)石头彩绘
  我校附近有一个很大的采石场,平时放学、放假总能看见学生玩石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我想到三年级《卵石动物造型》一课,于是利用学生喜欢玩石头的心理,将石头带入了课堂。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和颜色等特点,先用铅笔在石头上简单构思,然后利用水粉颜料、丙烯颜料绘画。在以后的课余时间,学生们主动搜集自己喜欢的石子,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寓教于乐,我组织开展了“小石头,变变变”主题作品展,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农村的资源取之不尽,只要有心,遍地都是创作的材料,例如:葵花籽壳、树叶、花瓣等,都可以利用,学生非常感兴趣,创作出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升。
  二、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创作
  中国美学家李泽厚说:“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创造活动及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形式。”我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点。学生的眼光和我们不同,他们有更多的发现和想法,关注的视角也不同。例如,提到春节,他们可以讲出好几种不同的故事、传说。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了相关教学。我利用每个传统节日的美术创作活动,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创作材料及其性能,让他们了解创作的资源无处不在。在以后的创作中,学生的使用材料也越加丰富了,作品形式也越加多样化。
  (二)学校的主题活动创作
  校内校外每学期都会举办一些活动,我会根据活动内容设置一些主题的绘画。如:学校在教师节举办了“感恩教师”文艺汇演,借此机会开展了同一主题的美术创作,利用美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亲手绘制贺卡,送给自己最喜爱的老师。当然,奥运题材、环保题材、故事题材等也可以开发成美术资源。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尝试与展示,学生通过创作,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在创作中体会到: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
  (三)地方建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镇位于机场东北部,距离较近;高速铁路从我镇穿越而过,交通便利,建筑文化资源丰富。学生对周围环境出现的新变化都很感兴趣,但对于这些都不是很了解。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于是我帮助他们准备了机场、高速铁路相关视频、图片,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学生的创作思维宽泛,以飞机为主题的,以家乡为主题的,以未来变化为主题的……于是我借此开展了“我爱家乡”美术作品展,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废旧物品资源开发和再利用
  农村学校的美术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经费有限,学生家庭情况有限,就不能开发利用經费投入过高的美术资源。废旧物品再利用,不但解决了教学经费问题,更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只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利用。例如:蛋壳可以做粘贴画;废布可以做布艺粘贴;塑料瓶制作塑料娃娃;易拉罐制作立体画等。我还让学生攒废纸,利用兴趣小组时间,开展三角插立体工艺品制作,三角插折叠方法比较简单,多个三角插就可以组合穿插成立体作品。
  四、创编美术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實际,我对开展过的以上专题创作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易开展的美术资源创编美术校本课程试用本,经过多次实践和探讨,确立了美术校本课程课本内容。虽然课程内容统一,但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是由简单到难逐步递进的。
  农村美术教学是艰辛的,虽然我结合农村现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改革,但这其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做好美术素质教育的带头人,让农村的美术教育事业日新月异。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开设小学三年级至部分地区初中三年级科学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分科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分散、内容单一、思维局限、学生负担过重、评价体系封闭的弊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演变与延伸,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课程的脚步虽然在缓慢前行但所走过的路程一直困难重重,步履艰辛,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科学教育的步伐似乎仍在
期刊
在当今社会,节日是传统社会的缩影,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合理利用节日活动巧妙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应结合幼儿从各个方面的得到的实际经验,设计合理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节日是从社会凝聚功能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针对性较强的功能,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一,节日能够满足幼儿社会性心理需求,感受到来自世界的爱与
期刊
汪曾祺对京派的梳理,带有很强的自我认同倾向,是有意识的梳理。汪曾祺把京派追认到周作人,先后提到的还有林徽因、废名、乃师沈从文、萧红,但没有涉及到郁达夫。本文试图对汪曾祺涉及京派的论述做一主要偏于资料性的整理,首先将对汪曾祺论述的京派概念做出阐述;其次试图以汪曾祺从周作人到萧红的论述理清京派发展的脉络;当然,重心是对沈从文论述的分析。  一、汪曾祺的“京派”所指  汪曾祺论述“京派”这一概念的文字主
期刊
一、成果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小学教育中,拼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拼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拼贴艺术进入小学低学段教学契合孩子身心发展特质,在拼贴艺术中对美学原则的感性认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他的造型艺术当中。拼贴主要取纸质媒介,是一种易得也易操作的材料
期刊
科探区是指为幼儿创设的、可以自由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的学习空间。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应该更贴近幼儿生活,更具有游戏性,它的科学区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和其他活动如角色游戏等结合起来设置设计,而中大班中、大班科学区的创建则应该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要为幼儿孩子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下是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的若干思考。
期刊
记得有人说过,开始是我们创造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了我们。习惯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延续和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行为习惯 、礼仪习惯等教育内容。今天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把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契合,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用好习惯造就好学生。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当中,知识点多而广,题型变化多样,再加上现代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很多学生
期刊
在电视转播的球类比赛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不少球队都请有外援。外援,就是技术支持,有了外援来助阵,球队的实力必定大增,取胜的把握也就更大。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感觉自己的语言“单薄无力”,就可以适量地引入“外援”,为文章增色。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引入“外援”的方法。  一、善用俗语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过日积月累,经年流传,约定俗成,得到广泛应用且生动形象精炼的语句。广义上来看,俗语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如何真正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笔者认为“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在笔者的古诗教学中,采用“四读法”的途径来组织教学:初读——读正字音、停顿和节奏;再读——理解诗歌内容;品读——赏析评价诗歌;回
期刊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一个教师上课上的好不好,学生爱不爱听他上的课,以及他的教学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与领悟程度,而如何编写课程与教学论,如何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如何让课程与教学论更具有实用性,是对于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课程与教学论结构的简明性原则  随着学科研究的拓展和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