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成果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小学教育中,拼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拼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拼贴艺术进入小学低学段教学契合孩子身心发展特质,在拼贴艺术中对美学原则的感性认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他的造型艺术当中。拼贴主要取纸质媒介,是一种易得也易操作的材料,通过想一想,拼一拼,贴一贴的方式,根据图片、色彩、机理、纹路大胆、自由地把平凡的纸张变为不平凡的画作,克服其他造型艺术“构思先行、立意先行”的局限性,拼贴艺术往往是由无心到有意,是由视覺形象先导的创作活动,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形象思维训练途径,在无数的可能性中寻找有趣的意涵,也在类似游戏的拼贴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实践过程
(一)确定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过程中感悟文化,在感悟中传承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同,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创新精神。
2.具体目标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拼贴画的由来和制作过程等相关知识,认识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拓展了解,合作探究,分享成果等学习方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独立动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过程和方法目标,在“看看、找找、说说、读读、做做、演演”的感官体验中,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成果展示和交流共享,激励学生自动解决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本课程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形成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置内容
从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首先通过介绍制作拼贴画的工具材料和基本方法,从人物、花朵、房屋、动物世界、海底世界、交通工具、鸟儿和花砖等8个具体方面进行学习和创作。
(三)课程特点
1.课程通过由简到难安排教材内容,从小学生熟悉、喜欢的生活中的事物入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力求教学与生活同步,与学习教育特色结合。
2.寓教于乐,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通过听一听、画一画、演一演、看一看等方式,从学生有兴趣的操作入手,融入相关的生活内容,易于掌握。
3.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具体操作。
(四)落实课时安排
每周约1课时,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综合考虑授课时间,在一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五)遵循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确保以小学生的成长进步为原则。
2.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7.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8.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鼓励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表现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声。
(六)评价标准
1.评价程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
2.评价方式:分层、分年级进行星级评价。一是每节课进行评价:分为观察、动手、交流和拼贴。二是年底评价,根据每节课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项目:一是学到了多少知识。二是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主动与同学交流。四是拼贴质量。
4.评价建议:评定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三星、两星、一星三个等级。
(七)注重评价应用
依据星级数量,作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等评选依据之一。根据家庭参与情况,作为考核要点之一。
三、实践效果
(一)在师生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增强师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本课程主要实施者为副课教师,从教学任务看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和智慧的向往,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这样设计课程,有利于教师把学生的所学所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便于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此外,本课程又是国家课程相关学科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课程从广义上讲,就是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经验的总和。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他多做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讲、演、拼、贴,在同学、教师、父母身边不断交流锻炼,思想日益成熟,情感日益深厚。
(二)拓宽了学习小学生教育的渠道,提升了学校育人效果
学校的教育功能从社会角度讲,培养的是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担负起民族兴旺强盛的历史责任。从个人发展角度讲,是培养高素质,品行高尚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创意拼贴》校本课程从对象的选择到内容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寓教于乐,喜欢在动手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创意拼贴》这本教材,在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和物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对学校开展的其他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也知道了该如何去做,这样就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教育效果也会更扎实。
(三)日常教育与拼贴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我校坚持的“和育”特色紧密结合。每一课里都有我校师生日常拼贴的作品。作品紧扣生活主题,拼贴水平展现不同年级的动力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当小作者在教材中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感到非常骄傲,同时也激励他和同学们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课程实践中,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生活小作品,我们都尽可能让她精彩绽放,都让学生们有所收获。
四、成果特色与创新
(一)立足小学生,以小学生的生活为经验,紧紧围绕“和育”这一核心,突出思考、创新、动手能力,努力体现爱生活、爱家庭、爱学校的教育思路。我们把日常所见和所想与实际动手想结合,这样教育效果更有深度。让学生们用实际行动为美好生活做属于自己的努力。
(二)拼贴教育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体现“小、近、细、实、恒”的养成教育工作原则,为老师提供了生动的教学资源。
(三)教育效果易于学生、家长接受,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生活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在学校的引领下,学生、家长通过感受传统艺术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能够使家长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生活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拼贴的魅力和力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创意拼贴》校本课程在我校实施两年来,得到广大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和关心孩子成长的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成为学校艺术建设的重要成果,深受各方喜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小学教育中,拼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拼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拼贴艺术进入小学低学段教学契合孩子身心发展特质,在拼贴艺术中对美学原则的感性认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他的造型艺术当中。拼贴主要取纸质媒介,是一种易得也易操作的材料,通过想一想,拼一拼,贴一贴的方式,根据图片、色彩、机理、纹路大胆、自由地把平凡的纸张变为不平凡的画作,克服其他造型艺术“构思先行、立意先行”的局限性,拼贴艺术往往是由无心到有意,是由视覺形象先导的创作活动,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形象思维训练途径,在无数的可能性中寻找有趣的意涵,也在类似游戏的拼贴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实践过程
(一)确定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过程中感悟文化,在感悟中传承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同,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创新精神。
2.具体目标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拼贴画的由来和制作过程等相关知识,认识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拓展了解,合作探究,分享成果等学习方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独立动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过程和方法目标,在“看看、找找、说说、读读、做做、演演”的感官体验中,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成果展示和交流共享,激励学生自动解决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本课程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形成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置内容
从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首先通过介绍制作拼贴画的工具材料和基本方法,从人物、花朵、房屋、动物世界、海底世界、交通工具、鸟儿和花砖等8个具体方面进行学习和创作。
(三)课程特点
1.课程通过由简到难安排教材内容,从小学生熟悉、喜欢的生活中的事物入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力求教学与生活同步,与学习教育特色结合。
2.寓教于乐,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通过听一听、画一画、演一演、看一看等方式,从学生有兴趣的操作入手,融入相关的生活内容,易于掌握。
3.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具体操作。
(四)落实课时安排
每周约1课时,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综合考虑授课时间,在一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五)遵循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确保以小学生的成长进步为原则。
2.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7.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8.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鼓励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表现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声。
(六)评价标准
1.评价程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
2.评价方式:分层、分年级进行星级评价。一是每节课进行评价:分为观察、动手、交流和拼贴。二是年底评价,根据每节课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项目:一是学到了多少知识。二是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主动与同学交流。四是拼贴质量。
4.评价建议:评定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三星、两星、一星三个等级。
(七)注重评价应用
依据星级数量,作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等评选依据之一。根据家庭参与情况,作为考核要点之一。
三、实践效果
(一)在师生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增强师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本课程主要实施者为副课教师,从教学任务看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和智慧的向往,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这样设计课程,有利于教师把学生的所学所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便于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此外,本课程又是国家课程相关学科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课程从广义上讲,就是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经验的总和。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他多做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讲、演、拼、贴,在同学、教师、父母身边不断交流锻炼,思想日益成熟,情感日益深厚。
(二)拓宽了学习小学生教育的渠道,提升了学校育人效果
学校的教育功能从社会角度讲,培养的是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担负起民族兴旺强盛的历史责任。从个人发展角度讲,是培养高素质,品行高尚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创意拼贴》校本课程从对象的选择到内容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寓教于乐,喜欢在动手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创意拼贴》这本教材,在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和物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对学校开展的其他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也知道了该如何去做,这样就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教育效果也会更扎实。
(三)日常教育与拼贴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我校坚持的“和育”特色紧密结合。每一课里都有我校师生日常拼贴的作品。作品紧扣生活主题,拼贴水平展现不同年级的动力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当小作者在教材中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感到非常骄傲,同时也激励他和同学们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课程实践中,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生活小作品,我们都尽可能让她精彩绽放,都让学生们有所收获。
四、成果特色与创新
(一)立足小学生,以小学生的生活为经验,紧紧围绕“和育”这一核心,突出思考、创新、动手能力,努力体现爱生活、爱家庭、爱学校的教育思路。我们把日常所见和所想与实际动手想结合,这样教育效果更有深度。让学生们用实际行动为美好生活做属于自己的努力。
(二)拼贴教育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体现“小、近、细、实、恒”的养成教育工作原则,为老师提供了生动的教学资源。
(三)教育效果易于学生、家长接受,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生活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在学校的引领下,学生、家长通过感受传统艺术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能够使家长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生活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拼贴的魅力和力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创意拼贴》校本课程在我校实施两年来,得到广大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和关心孩子成长的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成为学校艺术建设的重要成果,深受各方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