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拼贴》校本课程教材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成果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小学教育中,拼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拼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拼贴艺术进入小学低学段教学契合孩子身心发展特质,在拼贴艺术中对美学原则的感性认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他的造型艺术当中。拼贴主要取纸质媒介,是一种易得也易操作的材料,通过想一想,拼一拼,贴一贴的方式,根据图片、色彩、机理、纹路大胆、自由地把平凡的纸张变为不平凡的画作,克服其他造型艺术“构思先行、立意先行”的局限性,拼贴艺术往往是由无心到有意,是由视覺形象先导的创作活动,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形象思维训练途径,在无数的可能性中寻找有趣的意涵,也在类似游戏的拼贴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实践过程
  (一)确定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过程中感悟文化,在感悟中传承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同,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创新精神。
  2.具体目标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拼贴画的由来和制作过程等相关知识,认识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拓展了解,合作探究,分享成果等学习方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独立动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过程和方法目标,在“看看、找找、说说、读读、做做、演演”的感官体验中,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成果展示和交流共享,激励学生自动解决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本课程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形成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置内容
  从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首先通过介绍制作拼贴画的工具材料和基本方法,从人物、花朵、房屋、动物世界、海底世界、交通工具、鸟儿和花砖等8个具体方面进行学习和创作。
  (三)课程特点
  1.课程通过由简到难安排教材内容,从小学生熟悉、喜欢的生活中的事物入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力求教学与生活同步,与学习教育特色结合。
  2.寓教于乐,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通过听一听、画一画、演一演、看一看等方式,从学生有兴趣的操作入手,融入相关的生活内容,易于掌握。
  3.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具体操作。
  (四)落实课时安排
  每周约1课时,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综合考虑授课时间,在一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五)遵循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确保以小学生的成长进步为原则。
  2.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7.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8.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鼓励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表现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声。
  (六)评价标准
  1.评价程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
  2.评价方式:分层、分年级进行星级评价。一是每节课进行评价:分为观察、动手、交流和拼贴。二是年底评价,根据每节课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项目:一是学到了多少知识。二是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主动与同学交流。四是拼贴质量。
  4.评价建议:评定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三星、两星、一星三个等级。
  (七)注重评价应用
  依据星级数量,作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等评选依据之一。根据家庭参与情况,作为考核要点之一。
  三、实践效果
  (一)在师生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增强师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本课程主要实施者为副课教师,从教学任务看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和智慧的向往,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这样设计课程,有利于教师把学生的所学所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便于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此外,本课程又是国家课程相关学科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课程从广义上讲,就是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经验的总和。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他多做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讲、演、拼、贴,在同学、教师、父母身边不断交流锻炼,思想日益成熟,情感日益深厚。
  (二)拓宽了学习小学生教育的渠道,提升了学校育人效果
  学校的教育功能从社会角度讲,培养的是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担负起民族兴旺强盛的历史责任。从个人发展角度讲,是培养高素质,品行高尚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创意拼贴》校本课程从对象的选择到内容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寓教于乐,喜欢在动手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创意拼贴》这本教材,在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和物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对学校开展的其他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也知道了该如何去做,这样就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教育效果也会更扎实。
  (三)日常教育与拼贴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我校坚持的“和育”特色紧密结合。每一课里都有我校师生日常拼贴的作品。作品紧扣生活主题,拼贴水平展现不同年级的动力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当小作者在教材中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感到非常骄傲,同时也激励他和同学们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课程实践中,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生活小作品,我们都尽可能让她精彩绽放,都让学生们有所收获。
  四、成果特色与创新
  (一)立足小学生,以小学生的生活为经验,紧紧围绕“和育”这一核心,突出思考、创新、动手能力,努力体现爱生活、爱家庭、爱学校的教育思路。我们把日常所见和所想与实际动手想结合,这样教育效果更有深度。让学生们用实际行动为美好生活做属于自己的努力。
  (二)拼贴教育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体现“小、近、细、实、恒”的养成教育工作原则,为老师提供了生动的教学资源。
  (三)教育效果易于学生、家长接受,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生活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在学校的引领下,学生、家长通过感受传统艺术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能够使家长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生活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拼贴的魅力和力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创意拼贴》校本课程在我校实施两年来,得到广大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和关心孩子成长的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成为学校艺术建设的重要成果,深受各方喜爱。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口语是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迫使人们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听话和说话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既要把话听清楚,听准确,又要把话说明白,说得准确得体。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才能适应。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  为了培养学生倾听、
期刊
区域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里,教师有意识地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游戏材料及同伴的互动和操作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主要有: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數学区、操作区、娃娃家、建构区、表演区等,区域材料的来源可分为:购买现成的玩具;教师制作;生活中废旧物品改造;自然界的物品等,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及班级主题的进程综合考虑。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越来越重要。正确处理灵活运用教材已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应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势式,解放思想,直面多样化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关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话题,好多专家和教师同仁们都很关注。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英语二十多年,在教材使用方面,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感受。  首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英语教材,
期刊
因互联网教育的普及、生本理论的培训与指导、及课改的逐渐深入,我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收获不少得到感悟也不少, 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表现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一、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怎样在农牧区小学利用信息化教育进行有效的教与学呢?  一、充分
期刊
案例背景:  烨烨是本学期才从其它幼儿园转到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刚到班上第一天就让老师“不省心”。和往常一样孩子们解便喝水后就要到操场进行早操活动,当孩子们刚排队走出教室时我发现烨烨不见了,心里一颤,到活动室里里外外找了一圈,还是没看见他,我开始着急起来。马上告诉班上的另外两位老师,她们开始楼上楼下一边喊着烨烨的名字一边着急的找人,几分钟过去了还是不见人影,我不禁慌了神。  这个时候幼儿园的其它老师
期刊
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小六年级写作对学生的感知、思维、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较之其他年级小学生更高的要求,学生写作受挫感较强烈,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慢慢就失去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淡薄;六年级作文对于写作素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相对较高,以前积累的素材不能用,能用也因为联想能力,发散能力,感知能力有限而不知道怎么引用素材,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也不知道怎么引申为写作素材,因而学生写作时有种无从下
期刊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开设小学三年级至部分地区初中三年级科学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分科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分散、内容单一、思维局限、学生负担过重、评价体系封闭的弊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演变与延伸,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课程的脚步虽然在缓慢前行但所走过的路程一直困难重重,步履艰辛,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科学教育的步伐似乎仍在
期刊
在当今社会,节日是传统社会的缩影,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合理利用节日活动巧妙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应结合幼儿从各个方面的得到的实际经验,设计合理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节日是从社会凝聚功能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针对性较强的功能,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一,节日能够满足幼儿社会性心理需求,感受到来自世界的爱与
期刊
汪曾祺对京派的梳理,带有很强的自我认同倾向,是有意识的梳理。汪曾祺把京派追认到周作人,先后提到的还有林徽因、废名、乃师沈从文、萧红,但没有涉及到郁达夫。本文试图对汪曾祺涉及京派的论述做一主要偏于资料性的整理,首先将对汪曾祺论述的京派概念做出阐述;其次试图以汪曾祺从周作人到萧红的论述理清京派发展的脉络;当然,重心是对沈从文论述的分析。  一、汪曾祺的“京派”所指  汪曾祺论述“京派”这一概念的文字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