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貌原则既有普遍性,又有文化的时代性。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商场售货员的礼貌用语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集中于比较八十年代前后商场售货员的称谓语和交际用语的变化,研究其礼貌原则的变化及造成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礼貌用语;变化;文化渗透
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化浪潮,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变。中国的社会面貌、生活面貌和语言状态都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研究中国城市语言状态的关键问题,是掌握中国城市现代语言发展的经济、文化背景。
商场售货员对顾客使用的礼貌用语在近二十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即要给顾客面子从负面面子威胁到正面面子的维护。留面子的目的就是变化交际释放的良好社会关系,是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这种礼貌用语的变化实际上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以行动自由和自主决定为核心的负面面子概念和以非强加为特征的负面礼貌影响了中国以正面面子所派生的正面礼貌。本文通过近二十年来商场售货员礼貌用语的变化,说明了在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活动中,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
Brown & Levinson(1978)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是指希望别人赞同和欣赏,负面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干涉,阻碍或强加。不论是威胁了正面面子还是负面面子的言语行为,都称为FTA(face threatening acts),即面子威胁行为。而有FTA的发生,就需要用礼貌策略来挽回话语指向对象(通常是听话人)的面子。而礼貌策略也根据是尊敬或挽回了正面面子或是负面面子分为正面礼貌策略和负面礼貌策略。正面礼貌策略是为保护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所采取的策略,告诉听话人他所想的(或由此产生的行动,结果和价值)正是合人心意的。有时它不一定是为了挽回FTA,而是表达对听话人行为欣赏或赞许,或表达与听话人意见想法一致而达到尊重他的正面面子,使谈话友好,顺利地进行。Brown和Levinson在《语言使用中的普遍性:礼貌现象》中指出许多语言行为在本质上都是FTA。一旦有FTA的发生,听话人就需要运用一些特定功能的语言形式来削减或消除对面子的威胁。
二、中国商场售货员礼貌用语的变化及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商业贸易的频繁,商场售货员的礼貌用语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
1.称呼上的变化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体现人际关系中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语。它是文化的产物,是人际关系中一种特别的文化符号,汉语的称谓语最直接、最系统地映射了汉民族的政治制度、婚姻生活、礼仪风尚和民族心理,它是时代变迁、价值观念更新在语言中的具体反映。解放后至八十年代,我国称谓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通称,即售货员表示亲切友好关系的表述形式是“大爷”,“大妈”,“大哥”,“大姐”。而八十年代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需要,旧称谓“先生”,“小姐”又复苏了。
复杂的称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处处体现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原则不仅在中国家庭中受到重视,在社交场合也同样得到体现,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晚辈也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懂礼貌,缺乏教养;而应根据年龄来称呼。售货员用“先生”、“小姐”代替传统的称谓。尊老敬老传统称谓转向现代的称谓实际上体现了正负面子的转换。传统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姐”是售货员根据顾客的相貌、身份强调了顾客的年龄,其判断实际上威胁了顾客的负面面子。中国人也开始忌讳说大说老了,人们怕老,对老的惧怕心理也造成了对“老”,“大”一次的忌讳。而“先生”,“小姐”的称谓运用范围可小到一二十岁,大到六七十岁,不会威胁到听话人的负面子,还迎合对方恭维对方,满足了现代人希望永远年轻的心理。
2.交际语言的变化
八十年代到商场购物,售货员通常会亲切地问,“您要点什么?”而现在的售货员在顾客进商场购物之前说“欢迎光临”,“随便看看”。即使什么都不买走时,售货员也会说“走好”,“欢迎下次光临”等。传统的言语行为“您要点什么”似乎是关心顾客,关心他们的需求,但实际上是一种干涉或强加别人的行为,威胁了顾客的负面面子。而有FTA的发生就需要用礼貌策略来挽回话语指向对象的面子。为了对顾客消极面子的尊重,即使其购物行为不受阻碍限制,售货员应以回避为基础,减弱强加力量,表示尊重、道歉。所以可采用赞同或感激的话语来表达对顾客行为的欣赏或赞许,或表达与听话人意见想法一致而达到之中他的积极面子,使商品的买卖友好、顺利地进行。在正面礼貌策略的干预下,顾客的正面面子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
这种请求语言的“正面面子”极大减弱了劝诱成分,使顾客在购物选择过程中感到更加自主和安全,从而降低了自己面子受损的心理体验,反而加大了积极购物的主动性。总之,在购物时,售货员采取保护顾客的正面面子礼貌原则,其请求语气越委婉,留给顾客拒绝的余地越大,接受率反而更大。因此顾客即使要表达的是拒绝意图,表达过程中也会尽可能地维持礼貌原则,以保持交际释放的平等地位和友好的商业买卖关系。
3.变化及原因
在考察中国商场售货员的礼貌用语变化之前,我们先来比较一下汉英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它集中体现为以群体依存为特征的汉文化和给人关心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的差别,即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很多。首先,汉文化由于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化取向上表现为以群体为相互依存为特征。因此“贬己尊人”或“谦虚”的礼貌行为是人人所崇尚的。而英语文化受到古希腊中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影响,人们追求平等、自由、独立,因此,英语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个人主义。其次,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一个因素。孔子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加以推崇,人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几千年,必然会对中国人的言语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西方十五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76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独立宣言》、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发布的《人权宣言》等,都促成了“个体主义”这一价值取向在西方的主导地位。所以,中国人的面子感受侧重于情面或体面的损益,是一种尊严与尊重的要求,而不直接表现为行动自由与自我决定自由的要求。在中国文化中,妨碍自由的强加行动不是构成礼貌危害的决定性因素。这与以行动自由和自主决定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中的负面面子概念和以非强加为特征的负面礼貌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中国文化中人们对被接纳和被欣赏这样的正面面子表现得特别敏感,它构成了中国人面子要求的中心内容。正面面子所派生的正面礼貌也就成了中国文化中最正式,最常见,最熟悉的礼貌原则。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Sapir(1921)指出,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总是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语言系统内部的诸要素无一不与社会文化因素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语言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类社会文化的变迁就意味着语言的变迁。但是,现代社会文化凭借大规模的传播已将全球各种形态的文化汇集到一起,已经很难找到没有混合过的单一文化。从世界潮流来看,社会文化的变迁前是如此巨大,以致很多民族的语言的词汇系统也随之有了这样一种趋势:外来词的大量借入,科技术语迅猛增加,文化词语广泛使用。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不礼貌到最礼貌的表达是一个连续体,它们各自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并要求相应的制约条件。同时,语言礼貌涉及到发话人和听者的心理、认知、假设和推理能力等因素,并且还要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模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英语,也就有不同的礼貌英语。通过上面的总结,可以认识到,其实语言的礼貌现象不是静态的,他不只是以一种形式出现于交际过程中。语言礼貌是个动态概念,存在于现实的交往之中。恰当的礼貌语言行为随着语境变换而变化。在任何群体,任何年龄段,实际上任何时候,语言行为总是不断适应变化的。
参考文献:
[1]Brown,Penelope & Stephen Levinson. Politeness:Some Universitie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J].外国语,1986,4.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礼貌用语;变化;文化渗透
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化浪潮,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变。中国的社会面貌、生活面貌和语言状态都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研究中国城市语言状态的关键问题,是掌握中国城市现代语言发展的经济、文化背景。
商场售货员对顾客使用的礼貌用语在近二十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即要给顾客面子从负面面子威胁到正面面子的维护。留面子的目的就是变化交际释放的良好社会关系,是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这种礼貌用语的变化实际上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以行动自由和自主决定为核心的负面面子概念和以非强加为特征的负面礼貌影响了中国以正面面子所派生的正面礼貌。本文通过近二十年来商场售货员礼貌用语的变化,说明了在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活动中,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
Brown & Levinson(1978)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是指希望别人赞同和欣赏,负面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干涉,阻碍或强加。不论是威胁了正面面子还是负面面子的言语行为,都称为FTA(face threatening acts),即面子威胁行为。而有FTA的发生,就需要用礼貌策略来挽回话语指向对象(通常是听话人)的面子。而礼貌策略也根据是尊敬或挽回了正面面子或是负面面子分为正面礼貌策略和负面礼貌策略。正面礼貌策略是为保护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所采取的策略,告诉听话人他所想的(或由此产生的行动,结果和价值)正是合人心意的。有时它不一定是为了挽回FTA,而是表达对听话人行为欣赏或赞许,或表达与听话人意见想法一致而达到尊重他的正面面子,使谈话友好,顺利地进行。Brown和Levinson在《语言使用中的普遍性:礼貌现象》中指出许多语言行为在本质上都是FTA。一旦有FTA的发生,听话人就需要运用一些特定功能的语言形式来削减或消除对面子的威胁。
二、中国商场售货员礼貌用语的变化及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商业贸易的频繁,商场售货员的礼貌用语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
1.称呼上的变化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体现人际关系中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语。它是文化的产物,是人际关系中一种特别的文化符号,汉语的称谓语最直接、最系统地映射了汉民族的政治制度、婚姻生活、礼仪风尚和民族心理,它是时代变迁、价值观念更新在语言中的具体反映。解放后至八十年代,我国称谓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通称,即售货员表示亲切友好关系的表述形式是“大爷”,“大妈”,“大哥”,“大姐”。而八十年代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需要,旧称谓“先生”,“小姐”又复苏了。
复杂的称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处处体现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原则不仅在中国家庭中受到重视,在社交场合也同样得到体现,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晚辈也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懂礼貌,缺乏教养;而应根据年龄来称呼。售货员用“先生”、“小姐”代替传统的称谓。尊老敬老传统称谓转向现代的称谓实际上体现了正负面子的转换。传统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姐”是售货员根据顾客的相貌、身份强调了顾客的年龄,其判断实际上威胁了顾客的负面面子。中国人也开始忌讳说大说老了,人们怕老,对老的惧怕心理也造成了对“老”,“大”一次的忌讳。而“先生”,“小姐”的称谓运用范围可小到一二十岁,大到六七十岁,不会威胁到听话人的负面子,还迎合对方恭维对方,满足了现代人希望永远年轻的心理。
2.交际语言的变化
八十年代到商场购物,售货员通常会亲切地问,“您要点什么?”而现在的售货员在顾客进商场购物之前说“欢迎光临”,“随便看看”。即使什么都不买走时,售货员也会说“走好”,“欢迎下次光临”等。传统的言语行为“您要点什么”似乎是关心顾客,关心他们的需求,但实际上是一种干涉或强加别人的行为,威胁了顾客的负面面子。而有FTA的发生就需要用礼貌策略来挽回话语指向对象的面子。为了对顾客消极面子的尊重,即使其购物行为不受阻碍限制,售货员应以回避为基础,减弱强加力量,表示尊重、道歉。所以可采用赞同或感激的话语来表达对顾客行为的欣赏或赞许,或表达与听话人意见想法一致而达到之中他的积极面子,使商品的买卖友好、顺利地进行。在正面礼貌策略的干预下,顾客的正面面子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
这种请求语言的“正面面子”极大减弱了劝诱成分,使顾客在购物选择过程中感到更加自主和安全,从而降低了自己面子受损的心理体验,反而加大了积极购物的主动性。总之,在购物时,售货员采取保护顾客的正面面子礼貌原则,其请求语气越委婉,留给顾客拒绝的余地越大,接受率反而更大。因此顾客即使要表达的是拒绝意图,表达过程中也会尽可能地维持礼貌原则,以保持交际释放的平等地位和友好的商业买卖关系。
3.变化及原因
在考察中国商场售货员的礼貌用语变化之前,我们先来比较一下汉英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它集中体现为以群体依存为特征的汉文化和给人关心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的差别,即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很多。首先,汉文化由于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化取向上表现为以群体为相互依存为特征。因此“贬己尊人”或“谦虚”的礼貌行为是人人所崇尚的。而英语文化受到古希腊中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影响,人们追求平等、自由、独立,因此,英语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个人主义。其次,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一个因素。孔子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加以推崇,人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几千年,必然会对中国人的言语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西方十五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76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独立宣言》、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发布的《人权宣言》等,都促成了“个体主义”这一价值取向在西方的主导地位。所以,中国人的面子感受侧重于情面或体面的损益,是一种尊严与尊重的要求,而不直接表现为行动自由与自我决定自由的要求。在中国文化中,妨碍自由的强加行动不是构成礼貌危害的决定性因素。这与以行动自由和自主决定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中的负面面子概念和以非强加为特征的负面礼貌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中国文化中人们对被接纳和被欣赏这样的正面面子表现得特别敏感,它构成了中国人面子要求的中心内容。正面面子所派生的正面礼貌也就成了中国文化中最正式,最常见,最熟悉的礼貌原则。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Sapir(1921)指出,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总是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语言系统内部的诸要素无一不与社会文化因素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语言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类社会文化的变迁就意味着语言的变迁。但是,现代社会文化凭借大规模的传播已将全球各种形态的文化汇集到一起,已经很难找到没有混合过的单一文化。从世界潮流来看,社会文化的变迁前是如此巨大,以致很多民族的语言的词汇系统也随之有了这样一种趋势:外来词的大量借入,科技术语迅猛增加,文化词语广泛使用。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不礼貌到最礼貌的表达是一个连续体,它们各自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并要求相应的制约条件。同时,语言礼貌涉及到发话人和听者的心理、认知、假设和推理能力等因素,并且还要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模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英语,也就有不同的礼貌英语。通过上面的总结,可以认识到,其实语言的礼貌现象不是静态的,他不只是以一种形式出现于交际过程中。语言礼貌是个动态概念,存在于现实的交往之中。恰当的礼貌语言行为随着语境变换而变化。在任何群体,任何年龄段,实际上任何时候,语言行为总是不断适应变化的。
参考文献:
[1]Brown,Penelope & Stephen Levinson. Politeness:Some Universitie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J].外国语,1986,4.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