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同等重要。口语交流是一种在一定交际场合和交流语境中的表达和对话,演说者和倾听者的角色互换,它是围绕话题和交际目的所进行的沟通。口语交流除了能够锻炼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应对和应变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如果课堂上,师生互动,听说并举,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但长期以来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轻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农村中学重读写轻听说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中学生,听则不能对语言进行复述、组合、概括和筛选;说则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因此,强化学生听说训练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学说普通话,训练基本功
学好普通话,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是进行听说训练的前提。农村学生,普通话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愿说。二是教师未严格要求,甚至部分教师课堂上普通话不标准。三是课上说课下不说,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样就给学生听说普通话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且要求学生也必须说普通话,甚至课外场合也尽量说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打消有些学生“怕说不好,惹人笑话”的顾虑。
于是我们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积极启动和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校刊校报、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阵地,积极营造普通话校园氛围,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专门购买语音教学仪器及配套语音教学磁带 ,成立了语音教学实验实。每两周各年级开设一节听说课,要求语文教师在听说课堂上加强听说训练,纠正错误读音,让学生认识乡土语音与普通话的差异,说好普通话;通过诗文朗读让学生掌握重音、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提高听说艺术。在听说课上我们还通过讲故事、辩论、演讲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并且把普通话列入学生成绩的考查范围。这样通过专门的普通话听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了。
二、把握课堂训练,鼓足听说勇气
课堂是训练听说的重要阵地,可以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采取如下几个措施来训练。
有计划的提问。课堂提问是加强听说训练的最好途径。
现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人自愿发言,即使点名道姓,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常常形成“年级越高,年龄越大,提问越难”的局面,于是有些教师就干脆不提不问,从而弱化了听说训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按号提问,人人过关,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起初有些学生就是金口难开。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给学生解除顾虑,“错了不要紧,关键要开口”。即使答错了也不训斥,而是多加鼓励,设法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听说的勇气。
2、有目的的复述。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或是复述刚讲过的内容,或是复述有关课文内容,通过复述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当然在通过训练复述能力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要用抑扬顿挫的语气,培养学生听和记的能力,这样复述和倾听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久之,听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3、有重点的评述。这种种方法可结合课本上的听说训练进行,也可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比如,先让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再让几个学生对刚读过的作文进行评价,各抒己见,在适当时候,教师进行点拨,激发学生评论的热情。如此几番循环,道理越论越明。而且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论辩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训练。
以上三个层次,听和说贯穿其中,听是信息输入,说是信息输出;听说相辅相成,呈螺旋上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便在这螺旋式上升中得到了培养。
抓住课前三分钟,激发听说兴趣
利用课前三分钟强化听说训练,效果很好。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训练。或是演讲,或是讲故事,或是谈读书体会,或诵读名言警句,并谈感想,或就生活中所见所闻发表见解,等等。就内容来说,要求学生讲亲身经历的、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要求学生讲的“上口”和“入耳”。“上口”是从说的方面要求,“入耳”是从听的方面要求,因为只有“上口”和“入耳”,学生才能领会到语言的优美,才能认识到听说艺术的重要性,才有兴趣说和有兴趣听。正如叶圣陶所说“文章确要做到‘上口’和‘入耳’才能充分起到交流作用”。(《叶圣陶语文集》下册486 页)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听说水平
听说能力的提高,单单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利用课外进行训练,其训练的形式就更加丰富多样了。例如,近期我们主要开展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听自己讲话的录音,由于受磁性的影响,声音美化了,学生听后十分惊喜,从未想到自己竟然說的这么好,于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听说兴趣大大提高了。二是让学生自己出海报,举办中学语文知识讲座。主讲人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发言,其余同学仔细听,听后当场质疑,要求对方答辩。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项活动的训练和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听能抓住要领,说就能切中要害。
实践证明,听说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课堂效益,带动读写和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如果课堂上,师生互动,听说并举,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但长期以来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轻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农村中学重读写轻听说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中学生,听则不能对语言进行复述、组合、概括和筛选;说则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因此,强化学生听说训练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学说普通话,训练基本功
学好普通话,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是进行听说训练的前提。农村学生,普通话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愿说。二是教师未严格要求,甚至部分教师课堂上普通话不标准。三是课上说课下不说,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样就给学生听说普通话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且要求学生也必须说普通话,甚至课外场合也尽量说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打消有些学生“怕说不好,惹人笑话”的顾虑。
于是我们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积极启动和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校刊校报、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阵地,积极营造普通话校园氛围,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专门购买语音教学仪器及配套语音教学磁带 ,成立了语音教学实验实。每两周各年级开设一节听说课,要求语文教师在听说课堂上加强听说训练,纠正错误读音,让学生认识乡土语音与普通话的差异,说好普通话;通过诗文朗读让学生掌握重音、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提高听说艺术。在听说课上我们还通过讲故事、辩论、演讲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并且把普通话列入学生成绩的考查范围。这样通过专门的普通话听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了。
二、把握课堂训练,鼓足听说勇气
课堂是训练听说的重要阵地,可以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采取如下几个措施来训练。
有计划的提问。课堂提问是加强听说训练的最好途径。
现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人自愿发言,即使点名道姓,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常常形成“年级越高,年龄越大,提问越难”的局面,于是有些教师就干脆不提不问,从而弱化了听说训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按号提问,人人过关,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起初有些学生就是金口难开。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给学生解除顾虑,“错了不要紧,关键要开口”。即使答错了也不训斥,而是多加鼓励,设法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听说的勇气。
2、有目的的复述。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或是复述刚讲过的内容,或是复述有关课文内容,通过复述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当然在通过训练复述能力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要用抑扬顿挫的语气,培养学生听和记的能力,这样复述和倾听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久之,听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3、有重点的评述。这种种方法可结合课本上的听说训练进行,也可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比如,先让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再让几个学生对刚读过的作文进行评价,各抒己见,在适当时候,教师进行点拨,激发学生评论的热情。如此几番循环,道理越论越明。而且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论辩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训练。
以上三个层次,听和说贯穿其中,听是信息输入,说是信息输出;听说相辅相成,呈螺旋上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便在这螺旋式上升中得到了培养。
抓住课前三分钟,激发听说兴趣
利用课前三分钟强化听说训练,效果很好。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训练。或是演讲,或是讲故事,或是谈读书体会,或诵读名言警句,并谈感想,或就生活中所见所闻发表见解,等等。就内容来说,要求学生讲亲身经历的、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要求学生讲的“上口”和“入耳”。“上口”是从说的方面要求,“入耳”是从听的方面要求,因为只有“上口”和“入耳”,学生才能领会到语言的优美,才能认识到听说艺术的重要性,才有兴趣说和有兴趣听。正如叶圣陶所说“文章确要做到‘上口’和‘入耳’才能充分起到交流作用”。(《叶圣陶语文集》下册486 页)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听说水平
听说能力的提高,单单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利用课外进行训练,其训练的形式就更加丰富多样了。例如,近期我们主要开展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听自己讲话的录音,由于受磁性的影响,声音美化了,学生听后十分惊喜,从未想到自己竟然說的这么好,于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听说兴趣大大提高了。二是让学生自己出海报,举办中学语文知识讲座。主讲人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发言,其余同学仔细听,听后当场质疑,要求对方答辩。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项活动的训练和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听能抓住要领,说就能切中要害。
实践证明,听说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课堂效益,带动读写和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