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per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本转变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课程的主渠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为了完成对书本中静态知识的学习,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其作用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以知识的受体存在于课堂中,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无形地压抑了,师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课堂气氛也很难活跃起来。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教师要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并努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去发现、解决问题,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将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
  过去课堂教学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数学公式、法则、定理。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完成题目的正确计算。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中,我们需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起来,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这一内容时,指导学生提前利用双休日进行生活调查,并做适当的数据记载。课堂里,师生进行调查交流,教师将准备的一些生活用品带进课堂,如矿泉水、苹果、鸡蛋、米,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称一称,通过一系列的感知和实践活动,学生感悟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事件。
  二、关注动态生成
  上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上课之前我们钻研了学生,也了解了教材,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课堂上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关注学生有什么创意,有什么困难,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把学生的情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料来利用,而不是作为负担。学生出现的情况,恰恰是展示你教学艺术的绝好的机会。比如,在教学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教材中只介绍了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而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时,个别学生可能会把圆剪拼成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这时,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另类拼法给予充分肯定,而当学生出现推导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引导他们推导。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展问题的良好习惯。如果课堂当中学生没有任何困难,那么,可以说这堂课备课的针对性是不强的。所以,出现困难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然后是出现困难后,教师怎么处理,怎么引导,这就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缩影,而不是教学的圣经。教师有责任对课程剪裁,使教材符合学生的情况。现实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认为新教材是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学习材料,完全没必要进行重新整理,只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来教就可以了。这些认识及做法,既不符合实际,也与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无数实践表明:精彩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教材灵活恰当的处理。比如:“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教材中呈现的情境是“种子发芽试验”由于对种子发芽的试验感到陌生,这样的生活情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实现知识的认识与再创造。在教学时,我创设了班级选拔口算能力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班级四个同学口算的题数及算对的题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想办法选出一位同学参加年级比赛。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注入强劲的动力。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在: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的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我们在灵活处理教材活用教材的同时,也要尊重教材的原意,不把教材当做一回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四、教学方法的基本转变
  教学过程是一段充满活力的师生的重要生命历程,是师生的合作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活动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就是,教学要以人为本,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怎样获得知识,学会学习。
  (1)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过于强调单一、被动、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形成的是被动、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现代的教育不再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外在的强加的手段,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的过程,从而使教育真正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5、50、500”后问:谁能在每个数后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使三个数量相等。学生陷入沉思,当得到要用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等来表示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名称把上面的式子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说: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这时我就追问:5、5.0、5.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这是为什么?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情境中,大脑产生一种深层次的内在需求,诱发的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
  (2)强化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地寻求知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去阅读、思考、动手实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自
  我体验。例如,在教学“1/6+5/6”时,虽然课本上已给出了直观图,但由于学生还难以理解算理,因此,可以每人准备同样大的一个长方形,同桌分别表示出 1/6和5/6的阴影图,再合作,得出1/6个长方形和5/6个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原来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1/6+5/6=6/6=1”的思维过程,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反复操作,学生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领悟,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收到了“千言万语”难以达到的效果。
  五、倡导学科整合
  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彼此交叉、融合、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而我国传统教学中的一大弱点就是不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全。数学教学理论色彩过于浓厚,方法单一,枯燥乏味。如能恰当地与其他学科整合,将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产生新颖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我积极寻找出教材与艺术学科的结合点,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美丽的对称图案,在分类中感知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索之中。这样学生对数学产生美感、新近感,从而产生兴趣。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对称轴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应用轴对称的知识做对称操、设计制作賀年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当然,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运用,点到为止,切不可让数学课堂没了“数学味”。
  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相联系,变成有意义的活的知识,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2] 吴翠龄《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
  [3] 邱永渠《教育基本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4] 赵学漱《小学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试卷评讲课是最常见也很重要的课型之一。试卷讲评课,有纠正错误的目的,关键是评即评价、评析、评议,指教师对试卷的情况进行评价,对试题解答的情况进行评析,对试题和解答进行拓展性的评议,了解并完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然而目前高中数学试卷评讲课的情况并不乐观,一些教师不认真准备,不重视试卷讲评,只是纠正错误,逐一讲评,不管学生的掌握情况,效益不高。因此,加
【摘 要】面对山区较落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特别对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应用能力较低的情况。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设置适当的问题,调整教学环节。才能在每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围绕着课程目标,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学生 有效性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已发生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单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技能,而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英语教学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目的。  【关键词】朗读背诵环境依赖积累语句口语能力改进语音    “全日制初级中学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
当语文教师难,当职商语文教师更难!精心备课,努力讲课,接收到的往往是昏昏欲睡的神色与茫然的目光;自以为讲得精彩绝伦的课在学生眼里永远是味同嚼蜡。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兴味索然地学,最后大家都身心疲惫却颗粒无收。问题在哪里呢?认真反思之后,我觉得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我们教师一直心甘情愿匍匐于“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从而导致了这种教学恶果的产生。  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是一群有着自己头脑、经验、个性
山西平遥方言和普通话都是由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尽管经历了不尽相同的演变过程,然而在语音上有着整齐的对应规律,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不少相同之处。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山西平遥方言又是北方方言的一支,因此基本词汇中许多词的含义和用法是一样的,仅仅读音不同而已。例如天、地、刮风、下雪、家乡、朋友、手、脚、耳朵、鼻子、说笑、光荣、伟大、上、下、左、右、牛、马、猪、羊等等。另外像国家、政党、军队、警察、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整合各科知识,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所以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因此,我将其比作一个滑轮组:语文课程是滑轮,其他学科是绳索,综合性学习是外力。不过,我们利用外力不是升降某一物体,而是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现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平台。可见,综合性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器,而应是获取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数学科学的最重要功能也必然是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密切联系生活这应当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规律。小学数学应该是一种人人能学的生活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扎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就是说学生学习的数学要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阅读的最终目的能使人获得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和语言能力的生成。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和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一、老师要树立真正的个性化阅读观。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
【摘要】美术课上的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做到爱看、爱想、爱玩、爱画,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元化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大潮将艺术学科推到了素质教育的前沿,打造高效美术课堂的任务愈显紧迫,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只局限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画以及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简单的思维定式,忽略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