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历史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y_li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通过插播史料纪录片、图片、地图和图版模式及教师的不断设问,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由此可得出:信息技术优化历史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创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而且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更将使教师的创新教育更上一层楼。信息技术推动历史教学向创新方面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探究学习《开国大典》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人民当家来之不易,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及相关图片,让学生深深懂得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音图像颜色于一身,其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交叉吸收,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精心选择历史教学软件,给学生营造创新氛围
  历史学习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地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愉快学习。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清楚了解了战争进程,理解了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了,而且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三、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而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交互,使学生由过去单纯地“接受式”地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如在《对外开放》一节,我在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身边搜集有对外开放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在学生们搜集到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后,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形成资源共享,而且使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对对外开放的认识。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信息技术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时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昂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能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步步提升。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后,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采用信息技术,注意信息技术的力量,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优化历史教学的目的,并给学生一个创新自主的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教育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2003.9.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和精彩的导语是密不可分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一堂课如何开头,用什么导语开头,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很多成功的方法与例子,作者对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导入方法 导语    一、热点时政式导入方法  热点式导入新课,就是把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联系
新的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三个贴近”。第一个贴近是贴近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时代特征相统一;第二个贴近是贴近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一种现象,一些学生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因此,从社会实际出
摘 要: 作者根据高三政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对于如何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和进行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旨在增强高三政治总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三政治教师 校本教研 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论教师的有效学习》[1]中指出,教师的有效学习应该是能够实现某种转化的学习。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针。坚持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深化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中学政治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新一代接班人。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把传授知识、
摘 要: 课堂效果受多个条件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课堂导入,本文对高中地理课堂导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课堂导入 思考    课堂效果受多个条件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到位就能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进而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学好的关键。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知的欲望,那么这节课的课堂效果就一定会很好,使学生们积极动脑思考,学习气氛也浓厚。结合实际工作体会
摘 要: 本文针对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的现状,提出了几种激趣途径。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思品课教学 应用    首先,激趣是提高思品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激趣是增强思品课吸引力的有效途
倡导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能力。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及日常听课的观察,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教学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制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分析  1.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经历。  大多数高中生多年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基地,也是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人生舞台。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但是,在现行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往往只存在于表面上的应答之中,教育教学的过程常常成为教师独自“表演”的过程,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努力构建。  一堂课看似设计巧妙,教学手段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