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新课标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指的是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能够实现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而人文性则指的是通过英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然而,纵观当前我国义务阶段英语教学现状,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将对语言点的讲解和输入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受限于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匮乏,英语学科教学更多的是教知识点,英语课堂基本都是围绕生词和语法点进行展开,导致英语课堂缺少趣味性。加之学生本身英语学习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每天疲于应付新的英语词汇和知识,对英语学科基本提不起兴趣,进而导致英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为了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基础之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1. 教材“二次开发”的定义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对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教材的种类和标准都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指的就是教科书。2017年版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包括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这里所提出的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即可以理解为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
2. 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2.1教材的“二次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差异性较大,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群体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语言基础等。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当前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如下:
(1) 真正的英語学习起步较晚,虽然学校在3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总体课时量和重视度都不及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导致学生们在起步阶段就忽视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基础尤为薄弱。
(2) 缺少学习动机,认为学习英语主要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注重英语知识,例如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忽略语言能力的训练,例如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
(3) 在小学阶段学校使用的是湘少版的英语教材,而进入初中之后才开始使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虽然二者在内容上衔接的比较紧密,但是从教学板块设计和阅读题材上来看,新目标教材更具有多样性和启发性。
(4) 英语学习资源匮乏,除了教材和相应的练习册,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其他的英语学习材料,加之在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英语,所以对英语的学习基本局限在教师的授课内容和作业练习。
基于以上的情况,不少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英语学科很吃力,除了需要重新巩固基础阶段的英语知识之外,还需要适应新目标教材的各项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一味地遵循教材的教学设计来授课,势必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自然也就会对英语课望而却步。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和调整,比如适当补充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替换一些生词较多的阅读篇章,以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听说练习等。
【教材“二次开发”实例1——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
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science museum? 的第一堂课就给学生们补充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如science museum, history museum, space museum, art museum等相关的图片及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Part A 部分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该部分的阅读文章时,因为文章较长,所以笔者将阅读任务变成了一个卡片式的课堂活动。每名同学抽取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句来自于阅读文章中的关于博物馆的描述。学生们需要英语口头询问其他同学所抽取的内容,看是否和自己所抽取的内容有关联。如果有关联,则形成一个小组,并将组内每名同学的句子排列组合成一个完整段落,通过这样的阅读——对话——理解组合的活动最后完成对三类博物馆(American Computer Museum, International Museum of Toilets, Hangzhou National Tea Museum)的了解。通过这种设计,学生们明显感觉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了,而且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了不少。
2.2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当基于教材和新课程标准
义务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作为英语课程的纲要性文件,对实际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教材在设计之初就已经遵循了课程标准,而教师在二次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也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要求,义务阶段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而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良好的思维品质必须具备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以批判性思维为例,批判性思维是对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评估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不盲目接受来自于教师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而是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分析和思考之后再进行理性内化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引导和鼓励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学生出现观点争议的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由,并且用包容的态度来鼓励多元观点的存在。
【教材的“二次开发”实例2——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以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6 Tell a story为例。该单元Part A的2d设计了一个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的活动, 在这段对话中,教师(Teacher)询问两位学生(Wang Ming和Claudia)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的看法。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教师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仅仅是按照教材设计完成分角色对话的任务的话,那就会错过了启发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 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在制定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很多同学都听过中文版,而且结合本单元Part A的2a和2b, 学生们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应该已经很透彻了,所以将书上的Role-play的活动改成了Group project:If you were a friend of Yu Gong, what would you do to help him solve his problem? 在上課之前就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们,让他们以分组的形式完成这个话题讨论,并且分组做3-minute-presentation。在布置任务的时候,笔者鼓励孩子们不局限presentation的形式。最后完成的情况非常出乎笔者的意料,每个小组所持提出的解决问题方式各不相同,而且presentation的方式也非常别出心裁。有的小组以穿越时空的对话的形式建议愚公举家搬迁,并且给他制定了一个搬迁计划,包括搬迁的工具,携带的行李,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有的小组则对愚公的行为表示支持,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移山是愚公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愚公应该寻求邻居朋友的帮助,对移山项目进行合理分工,这样可以加速移山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从对故事情节的兴趣深入到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笔者也惊喜的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教材之外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3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当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
教材的“二次开发”源于教师的自主性,但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和因素的支持。在一项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困难的调查中,66.99%的教师选择了自身工作负担重,没精力,63.11%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时间有限,增加教学资源影响教学进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一人带几个班,甚至还有不少学校因为师资不够,需要教师跨年级教学。此外,还有的英语教师身兼班主任的职责,既要管理班级日常事物,又要承担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压力直达可想而知。另外,部分学校缺乏丰富的英语课程资源供教师教学使用,对英语教师的培训也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师在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时阻碍重重。
胡建玲在《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一文中提到对教材“二次开发”应该遵循经济效能性原则,即要体现“成本”最小化,尽可能用最少的物质、精力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利用手边的教学资料和教具,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学习条件,在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例如笔者通常会不会利用教材后面的词表来教授单词,而是在每次课前做一些当堂课会使用的单词卡片,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词。最常用的就是让学生们分组对所学的生词编故事或者画漫画,偶尔还会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3D模型来包含尽可能多的生词。这些活动本身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需要借助的工具就是学生随手可以获得的材料,纸笔,剪子或者颜料。这种单词学习方式既不会耗费师生的精力,也比较经济环保。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学习生词的效果要比单纯的背词表要好很多。
3. 结论
总的来说,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对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设计理念有着深刻的认知,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和加工,通过对教材的灵活使用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乡市栗山镇中心学校)
1. 教材“二次开发”的定义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对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教材的种类和标准都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指的就是教科书。2017年版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包括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这里所提出的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即可以理解为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
2. 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2.1教材的“二次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差异性较大,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群体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语言基础等。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当前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如下:
(1) 真正的英語学习起步较晚,虽然学校在3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总体课时量和重视度都不及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导致学生们在起步阶段就忽视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基础尤为薄弱。
(2) 缺少学习动机,认为学习英语主要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注重英语知识,例如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忽略语言能力的训练,例如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
(3) 在小学阶段学校使用的是湘少版的英语教材,而进入初中之后才开始使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虽然二者在内容上衔接的比较紧密,但是从教学板块设计和阅读题材上来看,新目标教材更具有多样性和启发性。
(4) 英语学习资源匮乏,除了教材和相应的练习册,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其他的英语学习材料,加之在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英语,所以对英语的学习基本局限在教师的授课内容和作业练习。
基于以上的情况,不少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英语学科很吃力,除了需要重新巩固基础阶段的英语知识之外,还需要适应新目标教材的各项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一味地遵循教材的教学设计来授课,势必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自然也就会对英语课望而却步。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和调整,比如适当补充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替换一些生词较多的阅读篇章,以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听说练习等。
【教材“二次开发”实例1——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
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science museum? 的第一堂课就给学生们补充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如science museum, history museum, space museum, art museum等相关的图片及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Part A 部分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该部分的阅读文章时,因为文章较长,所以笔者将阅读任务变成了一个卡片式的课堂活动。每名同学抽取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句来自于阅读文章中的关于博物馆的描述。学生们需要英语口头询问其他同学所抽取的内容,看是否和自己所抽取的内容有关联。如果有关联,则形成一个小组,并将组内每名同学的句子排列组合成一个完整段落,通过这样的阅读——对话——理解组合的活动最后完成对三类博物馆(American Computer Museum, International Museum of Toilets, Hangzhou National Tea Museum)的了解。通过这种设计,学生们明显感觉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了,而且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了不少。
2.2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当基于教材和新课程标准
义务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作为英语课程的纲要性文件,对实际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教材在设计之初就已经遵循了课程标准,而教师在二次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也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要求,义务阶段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而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良好的思维品质必须具备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以批判性思维为例,批判性思维是对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评估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不盲目接受来自于教师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而是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分析和思考之后再进行理性内化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引导和鼓励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学生出现观点争议的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由,并且用包容的态度来鼓励多元观点的存在。
【教材的“二次开发”实例2——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以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6 Tell a story为例。该单元Part A的2d设计了一个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的活动, 在这段对话中,教师(Teacher)询问两位学生(Wang Ming和Claudia)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的看法。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教师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仅仅是按照教材设计完成分角色对话的任务的话,那就会错过了启发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 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在制定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很多同学都听过中文版,而且结合本单元Part A的2a和2b, 学生们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应该已经很透彻了,所以将书上的Role-play的活动改成了Group project:If you were a friend of Yu Gong, what would you do to help him solve his problem? 在上課之前就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们,让他们以分组的形式完成这个话题讨论,并且分组做3-minute-presentation。在布置任务的时候,笔者鼓励孩子们不局限presentation的形式。最后完成的情况非常出乎笔者的意料,每个小组所持提出的解决问题方式各不相同,而且presentation的方式也非常别出心裁。有的小组以穿越时空的对话的形式建议愚公举家搬迁,并且给他制定了一个搬迁计划,包括搬迁的工具,携带的行李,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有的小组则对愚公的行为表示支持,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移山是愚公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愚公应该寻求邻居朋友的帮助,对移山项目进行合理分工,这样可以加速移山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从对故事情节的兴趣深入到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笔者也惊喜的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教材之外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3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当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
教材的“二次开发”源于教师的自主性,但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和因素的支持。在一项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困难的调查中,66.99%的教师选择了自身工作负担重,没精力,63.11%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时间有限,增加教学资源影响教学进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一人带几个班,甚至还有不少学校因为师资不够,需要教师跨年级教学。此外,还有的英语教师身兼班主任的职责,既要管理班级日常事物,又要承担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压力直达可想而知。另外,部分学校缺乏丰富的英语课程资源供教师教学使用,对英语教师的培训也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师在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时阻碍重重。
胡建玲在《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一文中提到对教材“二次开发”应该遵循经济效能性原则,即要体现“成本”最小化,尽可能用最少的物质、精力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利用手边的教学资料和教具,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学习条件,在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例如笔者通常会不会利用教材后面的词表来教授单词,而是在每次课前做一些当堂课会使用的单词卡片,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词。最常用的就是让学生们分组对所学的生词编故事或者画漫画,偶尔还会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3D模型来包含尽可能多的生词。这些活动本身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需要借助的工具就是学生随手可以获得的材料,纸笔,剪子或者颜料。这种单词学习方式既不会耗费师生的精力,也比较经济环保。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学习生词的效果要比单纯的背词表要好很多。
3. 结论
总的来说,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对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设计理念有着深刻的认知,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和加工,通过对教材的灵活使用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乡市栗山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