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职业要求教师的角色多样化,教师除了是传道、授业、解惑、管理、示范者外,还具有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一、沟通性
“寄语与期望”一栏,其作用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关于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反馈的桥梁,它能改善、协调师生关系及教师与家长关系。学生在传递信息时,带有选择性和歪曲性,他们可能会为逃避某些责任而撒谎——对他有利的信息,他可能会按照事实传达给家长或老师;而对他不利的信息,他会加以歪曲或不传达。所以,家长与教师之间在以学生为中介的间接沟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造成教育教学有难度;另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直接的,但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严格要求与某些后进生的散漫行为也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正由于此,“寄语与期望”教师一定要认真填写,其语气、内容、评价是否中肯、恰当,相当重要。
二、委婉性
12—15岁左右,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的阶段特征,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走极端。鉴于此,“寄语与期望”应使用委婉的语言,最佳方法是多提优点,中肯地写出不足,并提出热切的期望。
三、激励性
对学生,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处于少年期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尽管学习上或个性上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一时期是完全有可能扭转过来或有所改善的。因此,教师要有发展性的观念,无论对哪类学生,评语都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或勉励他们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规劝性
某学生小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不当,与校外的不良学生纠缠不清,经常旷课,无心向学,老师就采用带有规劝性的寄语来劝导他:
“你一次次答应我以后不再逃学,你的承诺犹如轻烟,老师觉得有点失望。你的出走令同学惋惜,但是,从你表情里,我抓到的只是潇洒。家庭问题你没有正确对待,学业你也轻易放弃,那么,在夜深人静难眠的一刻,你是否会感到一丝的失落?浪子回头金不换,回来吧,同学欢迎你,老师欢迎你。回来与同窗并肩前进,洗涤一切不快的前尘,让明窗净几与校园这块净土洗涤你浮躁的心灵。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懂得老师的期盼,一定不会辜负同学、老师的期望的,是吗?”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如果没有正确的少年观,没有高度的教育艺术与机智,要出色地完成任务是困难的。中学生处于人格在不断完善的时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不足为奇的。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在寄语里应该如以上的评语那样加以规劝,劝导他们改正缺点,“莫以恶小而为之”。
五、批评性
中学生可塑性强,身上偶尔有一些不足并不要紧。当然,改掉缺点要及时,否则拖的时间太长,毛病根深蒂固,要改正就很难了。既然“寄语与期望”是互相沟通的形式,那么对于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寄语里应及时予以指出,并给予点到即止的批评,因为批评具有震撼力,具有严肃性,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内心都会受到震动,一般都会把批评内化,并有所改变。某学生小龙上课比较喜欢讲话,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寄语里老师作了批评:
“你读书的态度并不严谨,上课讲话甚多,不知道在下学期能否改变这个坏毛病?老师拭目以待……请认真对待学业,人生没有第二个初三,不要愧对父母,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批评不等于责骂,批评具有严厉性,是善意的,它与指责有质的区别。批评的目的是在学生能承受的基础上严肃地指出其缺点,使其有所触动,进而改正缺点。而指责是带点恶意的,学生一般都不能接受,教师写“寄语与期望”时要注意区分,并掌握“度”的问题。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沟通性
“寄语与期望”一栏,其作用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关于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反馈的桥梁,它能改善、协调师生关系及教师与家长关系。学生在传递信息时,带有选择性和歪曲性,他们可能会为逃避某些责任而撒谎——对他有利的信息,他可能会按照事实传达给家长或老师;而对他不利的信息,他会加以歪曲或不传达。所以,家长与教师之间在以学生为中介的间接沟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造成教育教学有难度;另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直接的,但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严格要求与某些后进生的散漫行为也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正由于此,“寄语与期望”教师一定要认真填写,其语气、内容、评价是否中肯、恰当,相当重要。
二、委婉性
12—15岁左右,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的阶段特征,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走极端。鉴于此,“寄语与期望”应使用委婉的语言,最佳方法是多提优点,中肯地写出不足,并提出热切的期望。
三、激励性
对学生,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处于少年期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尽管学习上或个性上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一时期是完全有可能扭转过来或有所改善的。因此,教师要有发展性的观念,无论对哪类学生,评语都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或勉励他们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规劝性
某学生小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不当,与校外的不良学生纠缠不清,经常旷课,无心向学,老师就采用带有规劝性的寄语来劝导他:
“你一次次答应我以后不再逃学,你的承诺犹如轻烟,老师觉得有点失望。你的出走令同学惋惜,但是,从你表情里,我抓到的只是潇洒。家庭问题你没有正确对待,学业你也轻易放弃,那么,在夜深人静难眠的一刻,你是否会感到一丝的失落?浪子回头金不换,回来吧,同学欢迎你,老师欢迎你。回来与同窗并肩前进,洗涤一切不快的前尘,让明窗净几与校园这块净土洗涤你浮躁的心灵。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懂得老师的期盼,一定不会辜负同学、老师的期望的,是吗?”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如果没有正确的少年观,没有高度的教育艺术与机智,要出色地完成任务是困难的。中学生处于人格在不断完善的时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不足为奇的。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在寄语里应该如以上的评语那样加以规劝,劝导他们改正缺点,“莫以恶小而为之”。
五、批评性
中学生可塑性强,身上偶尔有一些不足并不要紧。当然,改掉缺点要及时,否则拖的时间太长,毛病根深蒂固,要改正就很难了。既然“寄语与期望”是互相沟通的形式,那么对于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寄语里应及时予以指出,并给予点到即止的批评,因为批评具有震撼力,具有严肃性,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内心都会受到震动,一般都会把批评内化,并有所改变。某学生小龙上课比较喜欢讲话,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寄语里老师作了批评:
“你读书的态度并不严谨,上课讲话甚多,不知道在下学期能否改变这个坏毛病?老师拭目以待……请认真对待学业,人生没有第二个初三,不要愧对父母,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批评不等于责骂,批评具有严厉性,是善意的,它与指责有质的区别。批评的目的是在学生能承受的基础上严肃地指出其缺点,使其有所触动,进而改正缺点。而指责是带点恶意的,学生一般都不能接受,教师写“寄语与期望”时要注意区分,并掌握“度”的问题。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