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英语情趣化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w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阶段的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感情迁移便产生了,而且注意力也会变得特别集中、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迅速提高。因此发展学生情趣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本人也来谈谈关于小学英语情趣化教学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趣?
  首先,我们必须要营造好一个“尊重童趣”的良好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情感氛围在内。
  环境对儿童开阔视野,培养良好品格具有重要影响。少年儿童正处于一种趣味与时代感相融合的阶段。因此,优美多趣的教学环境能使他们对英语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拓展思维,激发想象。如校园内的布局、点缀和摆设,教室内的新教学设备的添置以及特殊场景布置等,都能使学生在直观上获得一种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迸发灵感,产生创造性思维,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教育”理论。
  教师本身的情趣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同于说教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有爱就有一切,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把爱的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营造爱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安排时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聊天、探讨等,并且还会常变换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如同学、朋友、玩伴或者学生喜爱的卡通片中的角色等等,尽可能与学生贴近,热情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一些原本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已经克服了畏惧、羞怯、自卑等心理,树立了自信心,并乐于大胆学习和参加各项活动,因而日常开展的教学活动自然顺利地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团结融洽,这样,合作学习就更容易开展起来。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鉴于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还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达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如:说、唱、演、写、画等。
  
  1、说出来的洋腔。英语是“说”出来的。学语言的目的是交际,交际需要情景。在母语环境下,我们必须巧设情景为学生学习、操练英语提供帮助。“说”应该是贯彻整个学习过程乃至生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说”的主体,在教师的组织领导或协助下,可以开展朗诵、演讲、听故事、讲故事、模仿秀、英语角色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既“听”又“说”的机会。让学生使用英语像使用母语一样自然、习惯。
  
  2、唱出来的洋调。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做游戏。教师可多编、多教英语歌曲或者脍炙人口的歌谣,借助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进行语言操练和巩固。另外,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也同样能刺激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过桥”、“剪子、石头、布”等,只要合理布置任务,玩游戏也能玩出新意来。如在教人体部位head\shoulders\knees\toes时,可把单词放进歌曲之中,学生边唱边跳(扭动该部位或接触该部位),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演出来的洋味。英语课本中的一些对话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这是激励学生提高发音质量、领悟语感的好方式。“演”和“说”的操作方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这里,强调突出“演”在训练口语交际时的重要性,放手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通过虚拟的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
  
  4、写出来的洋文。潜心书写活动是对儿童感性行为活动操练的理性补充。细致的书写本身有益于习惯和情操的培养,也有益于学生对句子、语篇的理解,并且可以强化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经常开展写字书法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还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积极的名言、谚语和办英语手抄报等,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5、画出来的印象。学完一个知识阶段后,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画一画,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在绘画中创造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形象,学生特别喜爱这种活动。如教水果、植物或人体部位等单词时,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人和物,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
  总之,情趣化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我相信,这种情感教育的模式能使整个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实施这一理念,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真诚面对学生,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使学生有
期刊
他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一脸的忧伤。那个刚才还在教室用冷漠甚至仇恨的眼光注视我的少年,此时却因为我真诚的道歉而哭了。他是我班的李光卓。今天他童年的好伙伴去当兵,请假去道别,而前几天他却因为请假撒过谎。于是我因为晚自习要讲试题为由拒绝了。站在教室外面看他痛苦迷惘的表情,我想是自己的惯性思维错了,猛醒这件事做得多么的残忍而没有温情,我不想因为老师的尊严而坚持这个错。向任课老师请了假让他出来,允许他去送。
期刊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一节课的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贵在寻求疑问。对疑问挖掘得越深,学习的进步也越大。可见,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有效的巧妙设疑,借以激发引导学生去求疑解疑,无疑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的一条捷径。“读书贵有疑”,可
期刊
为使我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STS”教育主张在科学技术的全面教育中优化科学素质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课程,它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培
期刊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辩证的。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感觉、知觉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表象属于列宁所说的“生动的直观”那个认识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感知是认识的开始,此后,通过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首先必须通过感知。  由于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职责使自己具备“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能力。因而班主任总习惯以审视的目光解读来自学生的信息。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性。互动的结果不光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观促使师生在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表现和完善,这使得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不同以往
期刊
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在他们的交往中时时会出现批评和表扬。批评和表扬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相比之下批评用得更多一些。大量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批评易引起学生反感,也就是说批评学生容易,但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非易事,若方式不当,不仅效果不令人满意,而且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怎样才能架起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批评效果,达到批评目的呢?我通过多年
期刊
【摘要】快乐是成长的愿望,快乐是成功的桥梁,快乐更是养成高尚情操的需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智力发展与自控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因而学生的过失就会出现。而教育实质是一种文化行为,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快乐、创造快乐、发现快乐、享受快乐、表达快乐、传递快乐,这样班集体才不会是一个抽象的名称。孩子们只有在快乐的集体中,才能有实在而温暖的感觉,集体的凝聚力、创造力、自制力、进取力也会不断增强。  【关键
期刊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由于一个家庭的破裂,导致了一个好学孩子的厌学甚至轻生,身为班主任的我主动接近这个学生,深入她的家庭,从而使她又找回了自我。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迪。  刘晓芬,因为父母的离异,性格变得非常的孤僻。原本好学的她,这几天看起来精神极为不振,神情也很沮丧,学习上表现得极为懒散。她的这一切怪异的行为引起了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育的今天,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提高教育的合格率,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就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谈谈转变后进生的方法。    一、用爱心消除后进生的疑惧心理    后进生往往主观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以致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碍,教师的态度要和蔼,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因为这些学生勇气和信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