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转变方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素质育的今天,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提高教育的合格率,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就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谈谈转变后进生的方法。
  
  一、用爱心消除后进生的疑惧心理
  
  后进生往往主观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以致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碍,教师的态度要和蔼,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因为这些学生勇气和信心本来就不足。所以,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和言行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使他们不垂头丧气,不自暴自弃,走完学习的路,带着良好的心态走向社会。
  
  二、利用班集体的影响来转变后进生
  
  班集体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群体,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力。家长管不了的学生,在老师那里却变得惟命是从,这是因为学生在班集体中要受到班集体行为规范的约束,否则就会在集体中遭到冷遇、谴责甚至排斥,利用班集体的影响力来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对经常破坏班级公物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班内明确规定班级公物制度,使班内形成自觉爱护公物的气氛,促使破坏公物的学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尽快改变态度。
  
  三、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对后进生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大鼓励和表扬的力度,让老师那信任的目光,学生那羡慕的眼神,像甘泉一样涌入他们的心田,给他们创造一种发奋努力、改变自己形象的外部氛围,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进而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的言行有所约束,教师才能找到施教的支点。
  
  四、摸清后进生学习的起点,制定适应的起点
  
  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有层次地分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随着知识的增加,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有利于他们的道德观念转变和精神世界建设。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繁重而艰巨的,转化的方法应因人而异。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不良情感、不良习惯。
其他文献
教学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是各种教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创新的主要渠道又是问题思维,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但心理学表明:人的智商各有差异。现实中学生知识基础又千差万别、思维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在每节课内,主观的设问和喋喋不休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可能解释每个学生心中各不相同的疑惑,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和几个尖子生活动,大部分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实施这一理念,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真诚面对学生,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使学生有
期刊
他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一脸的忧伤。那个刚才还在教室用冷漠甚至仇恨的眼光注视我的少年,此时却因为我真诚的道歉而哭了。他是我班的李光卓。今天他童年的好伙伴去当兵,请假去道别,而前几天他却因为请假撒过谎。于是我因为晚自习要讲试题为由拒绝了。站在教室外面看他痛苦迷惘的表情,我想是自己的惯性思维错了,猛醒这件事做得多么的残忍而没有温情,我不想因为老师的尊严而坚持这个错。向任课老师请了假让他出来,允许他去送。
期刊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一节课的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贵在寻求疑问。对疑问挖掘得越深,学习的进步也越大。可见,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有效的巧妙设疑,借以激发引导学生去求疑解疑,无疑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的一条捷径。“读书贵有疑”,可
期刊
为使我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STS”教育主张在科学技术的全面教育中优化科学素质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课程,它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培
期刊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辩证的。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感觉、知觉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表象属于列宁所说的“生动的直观”那个认识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感知是认识的开始,此后,通过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首先必须通过感知。  由于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职责使自己具备“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能力。因而班主任总习惯以审视的目光解读来自学生的信息。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性。互动的结果不光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观促使师生在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表现和完善,这使得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不同以往
期刊
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在他们的交往中时时会出现批评和表扬。批评和表扬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相比之下批评用得更多一些。大量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批评易引起学生反感,也就是说批评学生容易,但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非易事,若方式不当,不仅效果不令人满意,而且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怎样才能架起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批评效果,达到批评目的呢?我通过多年
期刊
【摘要】快乐是成长的愿望,快乐是成功的桥梁,快乐更是养成高尚情操的需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智力发展与自控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因而学生的过失就会出现。而教育实质是一种文化行为,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快乐、创造快乐、发现快乐、享受快乐、表达快乐、传递快乐,这样班集体才不会是一个抽象的名称。孩子们只有在快乐的集体中,才能有实在而温暖的感觉,集体的凝聚力、创造力、自制力、进取力也会不断增强。  【关键
期刊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由于一个家庭的破裂,导致了一个好学孩子的厌学甚至轻生,身为班主任的我主动接近这个学生,深入她的家庭,从而使她又找回了自我。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迪。  刘晓芬,因为父母的离异,性格变得非常的孤僻。原本好学的她,这几天看起来精神极为不振,神情也很沮丧,学习上表现得极为懒散。她的这一切怪异的行为引起了
期刊